菜怎樣使用復合肥
菜怎樣使用復合肥
使用方法:一般畝用量為30-40千克,復合肥不宜用于苗期肥和中后期肥,避免貪青徒長,復合肥具有養分含量高、副成分少、物理性狀好等優點,對于平衡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促進作物的高產穩產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復合肥具有養分含量高、副成分少、物理性狀好等優點,對于平衡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促進作物的高產穩產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它也有一些缺點,比如它的養分比例總是固定的,而不同土壤、不同作物所需的營養元素種類、數量和比例是多樣的。因此,要抓住復合肥的特點施用:
(1)復合肥肥效長,宜做基肥。復合肥不宜用于苗期肥和中后期肥,以防貪青徒長。復合肥分解較慢,對播種時用復合肥作底肥的作物,應根據不同作物的需肥規律,在追肥時及時補充速效氮肥,以滿足作物營養需要。
(2)復合肥濃度差異較大,應注意選擇合適濃度。市場上有高、中、低濃度系列復合肥,一般低濃度總養分在25%—30%之間,中濃度在30%—40%之間,高濃度在40%以上。要因地域 、土壤、作物不同,選擇使用經濟、高效的復合肥。
(3)復合肥配比原料不同,應注意養分成份的使用范圍。不同品牌、不同濃度復合肥所使用原料不同,生產上要根據土壤類型和作物種類選擇使用。含硝酸根的復合肥,不要在葉菜類和水田里使用;含銨離子的復合肥,不宜在鹽酸地上施用;含氯化鉀或氯離子的復合肥不要在忌氯作物或鹽酸地上使用;含硫酸鉀的復合肥,不宜在水田和酸性土壤中施用。
否則,將降低肥效,甚至毒害作物。一般畝用量為30-40千克,復合肥不宜用于苗期肥和中后期肥,避免貪青徒長,復合肥具有養分含量高、副成分少、物理性狀好等優點,對于平衡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促進作物的高產穩產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它也有一些缺點,比如它的養分比例總是固定的,而不同土壤、不同作物所需的營養元素種類、數量和比例是多樣的,因此,使用前最好進行測土,了解田間土壤的質地和營養狀況,另外也要注意和單元肥料配合施用,才能得到更好的效果。
花卉施肥有兩種方法,即基肥和追肥:
1、基肥是指在種植花苗前施入土壤中的肥料,露地栽種花卉,先在土壤中拌入基肥,然后覆土栽苗;室內盆栽花卉,可在盆土底層放入基肥,例如豆餅、魚骨粉等。注意根系不能直接接觸肥料。有花卉生產企業已經開始用控釋肥做為基肥施用。
2、追肥是指在花苗生長季節追施的肥料。露地花卉,可在花苗四周施干肥,而后澆水,也可直接灌水肥。盆栽花卉可以在盆土表面灑干肥末,然后松土、澆水。追肥用豆餅、麻醬渣或馬蹄片、羊角等浸泡液,發酵后制成肥水施用。肥水適用于花圃或露天擺放的大盆花。
3、南方強酸性土壤花卉,例如茶花、杜鵑、梔子、含笑、米蘭、茉莉花等,可以在浸泡的肥水中加入0.1%的硫酸亞鐵制成礬肥水隨水澆灌。
4、也可以用各種化肥混合配制擠壓而成固體肥料肥片做追肥。或者用濃度為0.1%(1兩化肥加100斤水)肥料溶液在花苗地上部分噴灑,進行葉面噴施,可使花苗葉色濃綠且具光澤,同時還可防止花卉落花、落果。
拓展資料:
復合肥料應與單質肥料配合施用。復合肥中的營養成份是固定的,只有與各種單質肥料配合施用,才能滿足作物不同時期對養分的需求。一般來說復合把適合作基肥,而單質肥料可作追肥施于作物需肥的高峰期和關鍵期。
參考資料:搜狗百科復合肥
農藥怎么來的
農藥
是指在農業生產中,為保障、促進植物和農作物的成長,所施用的殺蟲、殺菌、殺滅有害動物(或雜草)的一類藥物統稱。特指在農業上用于防治病蟲以及調節植物生長、除草等藥劑。
根據原料來源可分為有機農藥、無機農藥、植物性農藥、微生物農藥。此外,還有昆蟲激素。根據加工劑型可分為粉劑、可濕性粉劑、可溶性粉劑、乳劑、乳油、濃乳劑、乳膏、糊劑、膠體劑、熏煙劑、熏蒸劑、煙霧劑、油劑、顆粒劑、微粒劑等。大多數是液體或固體,少數是氣體。
[編輯本段]分類及劑型
根據防治對象,可分為殺蟲劑、殺菌劑、殺螨劑、殺線蟲劑、殺鼠劑、除草劑、脫葉劑、植物生長調節劑等。
根據原料來源可分為有機農藥、無機農藥、植物性農藥、微生物農藥。此外,還有昆蟲激素。
根據加工劑型可分為粉劑、可濕性粉劑、可溶性粉劑、乳劑、乳油、濃乳劑、乳膏、糊劑、膠體劑、熏煙劑、熏蒸劑、煙霧劑、油劑、顆粒劑、微粒劑等。
農藥大多數是液體或固體形態,少數是氣體。根據害蟲或病害的各類以及農藥本身物理性質的不同,采用不同的用法。如制成粉末撒布,制成水溶液、懸浮液、乳濁液噴射,或制成蒸氣或氣體熏蒸等。
[編輯本段]定義
法律定義:
是指用于預防、消滅或者控制危害農業、林業的病、蟲、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調解植物、昆蟲生長的化學合成或者來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質的一種物質或者幾種物質的混合物及其制劑。
按《中國農業百科全書·農藥卷》的定義,農藥(Pesticides)主要是指用來防治危害農林牧業生產的有害生物(害蟲、害螨、線蟲、病原菌、雜草及鼠類)和調節植物生長的化學藥品,但通常也把改善有效成分物理、化學性狀的各種助劑包括在內。需要指出的是,對于農藥的含義和范圍,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國家和地區有所差異。如美國,早期將農藥稱之為經濟毒劑(economic poison),歐洲則稱之為農業化學品(agrochemicals),還有的書刊將農藥定義為除化肥以外的一切農用化學品。80年代以前,農藥的定義和范圍偏重于強調對害物的殺死,但80年代以來,農藥的概念發生了很大變化。今天,我們并不注重殺死,而是更注重于調節,因此,將農藥定義為生物合理農藥(biorationa1 pesticides),理想的環境化合物(ideal environmental chemicals)、生物調節劑(bioregulators)。抑蟲劑(insectistatics)。抗蟲劑(anti一inect agents)、環境和諧農藥(envi一ronment acceptable pesticides或environrnentfriendly pesticides)等。盡管有不同的表達,但今后農藥的內涵必然是對窖物高效,對非靶標生物及環境安全。
新中國成立以后,我國農藥工業經歷了創建時期(1949~1960)、鞏固發展時期(1960~1983)和調整品種結構,蓬勃發展時期三個階段,農藥品種和產量成倍增長,生產技術與產品質量顯著提高。國務院決定1983年3月起停止生產六六六和滴滴涕,1991年國家又決定停止生產殺蟲脒、二溴氯丙烷、敵枯雙等5種農藥,為適應農業生產發展的需要,國家集中力量投(擴)產了數十個高效低殘留品種,使農藥產量迅速增加。到1998年,全國已能生產農藥200種(有效成分),農藥總產量近40萬噸(以折100%有效成分計),全國農藥生產能力達到75.7萬噸。
我國農藥產量已能滿足農業需要,并有一定數量的出口,但是品種仍不足,以1998年農藥產量計算,其中殺蟲劑占72%,殺菌劑占10%,除草劑占16%,植物生長調節劑占2%,因此,我國農藥品種結構和各類農藥之間比例調整的任務還很繁重,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入,這個調整任務定能在不太長的時期內完成。 農藥工業的發展,農藥產量的增加,農藥產品質量的提高,對保證農業豐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據農業部門統計,1996年使用化學農藥防治40多億畝次,化學除草面積達6.2億畝次。每使用1元農藥,農業可獲益8~16元。
[編輯本段]詳細分類
1. 殺蟲劑:
A 有機磷類 磷酸酯、一硫代磷酸酯、二硫代磷酸酯、膦酸酯、磷酰胺、硫代磷酰胺、焦磷酸酯
B 氨基甲酸酯類 N-甲基氨基甲酸酯類、二甲基氨基甲酸酯
C 有機氮類 脒類、沙蠶毒類、脲類
D 擬除蟲菊酯類 光不穩定性擬除蟲菊酯、光穩定性擬除蟲菊酯
E 有機氯類
F 有機氟類
G 無機殺蟲劑 是以天然礦物質為原料的無機化合物
概述
簡稱化肥。用化學和(或)物理方法人工制成的含有一種或幾種農作物生長需要的營養元素的肥料。作物生長所需要的常量營養元素有碳、氫、氧、氮、磷、鉀、鈣、鎂、硫。微量營養元素有硼、銅、鐵、錳、鉬、鋅、氯等。土壤中的常量營養元素氮、磷、鉀通常不能滿足作物生長的需求,需要施用含氮、磷、鉀的化肥來補足。而微量營養元素中除氯在土壤中不缺外,另外幾種營養元素則需施用微量元素肥料。化肥一般多是無機化合物,僅尿素[CO(NH2)2]是有機化合物。凡只含一種可標明含量的營養元素的化肥稱為單元肥料,如氮肥、磷肥、鉀肥等。凡含有氮、磷、鉀三種營養元素中的兩種或兩種以上且可標明其含量的化肥稱為復合肥料或混合肥料。品位是化肥質量的主要指標。它是指化肥產品中有效營養元素或其氧化物的含量百分率。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