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主要工業有哪些?
信息產業已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
新興公司數量僅次于美國,居世界第二,高新技術出口占全部出口收入的70%。電子產品出口占全部工業品出口的40%。軟件產業成為國際軟件業的一支主要力量,是國際認可的軟件設計中心。近年來,以色列在衛星圖像、納米技術、反導系統、農業新技術開發、太陽能發電、生物技術等領域都取得顯著的成果。
以色列在IT、新媒體、醫藥、水處理等領域都擁有世界最領先的科研力量。
科技立國,科技興國,使以色列在當今世界綜合國力的競爭中出奇制勝。以色列前副總理兼外長西蒙-佩雷斯曾說過,在以色列這樣的國家,不靠天、不靠地、就是靠科技。
以色列年均降雨量200毫米,水資源嚴重缺乏,荒漠化土地占土地總面積的60%。多年來以色列在農業科技的研發、治理荒漠化土地、節水農業、工廠化農業、作物品種的改良和推廣、生態農業、植物保護等方面取得的成就舉世矚目。農業人口由當初占全國人口的70%減少到現在的3%,小麥、花卉、水果、棉花等農產品不但自給有余,還大量出口。
以色列高科技產業異軍突起,信息產業已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新興公司數量僅次于美國,居世界第二,高新技術出口占全部出口收入的70%。電子產品出口占全部工業品出口的40%。軟件產業成為國際軟件業的一支主要力量,是國際認可的軟件設計中心。近年來,以色列在衛星圖像、納米技術、反導系統、農業新技術開發、太陽能發電、生物技術等領域都取得顯著的成果。
以色列在發展高科技方面有以下值得注意的特點:
一.是以高質量的人力資源為后盾。以色列從事高技術研發的科學家和工程師的比例是世界上最高的。據1999年統計,每1萬人中有145人,而美國是85人,日本是70多人,德國不到60人。以色列25%的勞動力在技術行業工作,這個比例也是世界上最高的。按人口平均,以色列科學技術出版物數量也是世界第一。
二.是有關法律及配套的政策規定,為高科技的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科技方面的立法主要有"工業研發鼓勵法"和"投資鼓勵法"。前者規定政府向企業的研發項目提供一定比例的無息貸款,政府和企業共擔風險,鼓勵企業向高技術研發投資,推動高技術產業的發展。
后者規定政府向具有一定條件的工業、旅游業及農業領域的投資項目提供一定比例的投資補貼以及減免稅等優惠條件,吸引投資。以色列一向重視科技研發投入。2000年,研發投入占GDP的3.5%,在世界上屬第三位。以色列還鼓勵國防技術轉移到民用,把整個高技術產業提高到一個新臺階。
三.是重視國際交流與合作。以色列把研發出來的科技成果作為資源,生產和出售知識產品,擴大在國際市場的占有份額,并通過科技合作,進一步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以色列科技合作重點是美、歐和遠東地區。
最大合作伙伴是美國,其次是德國、法國等西歐國家;俄羅斯、烏克蘭等國都有雙邊合作協議。以色列同我國也簽有政府間科技合作協定。以色列和一些國家及地區設立了工業開發合作基金,和美國合作的基金達1億多美元。
以色列科學家發表在國外雜志的科學論文有1/3是同外國科學家合作的。絕大多數大學畢業生在國內開始研究工作之前,都要到國外一流科研機構工作1-2年。以色列大學的知名教授大多在美國及西歐的著名大學兼作客座教授,美國和西歐的知名教授也常到以色列大學授課。這都有利于以色列學者同國外的溝通,以便掌握世界最新的科技動態。
四.是發展科技有超前意識。"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在上頭"。20世紀90年代初,以色列便開始以高新技術為核心的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信息產業,使其成為國民經濟的新的增長點。在信息產業居領先地位之后,又把更多的注意力投到生物技術的開發,以爭得21世紀科技競爭的有利地位。
為適應全球化,以色列開始醞釀新的科技政策,重點是減輕高科技公司的稅收負擔,減少高科技公司外流,培育高科技跨國公司。以色列千方百計捕捉未來高科技發展新動向,力圖著鞭在先,奪取科技領域制高點。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