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紅蔥種植技術?
寧夏紅蔥栽培技術
(一)種蔥培育
1.選擇地塊
蔥忌重茬, 前茬應選擇薯類、 糜谷和豆類, 以肥力相對較高的黃綿土為宜, 土地類型為梯田或緩坡地均可。
2. 留種及采種
①留種:紅蔥第三年5月下旬以后抽出花序,6月上中旬產生氣生鱗莖。要注意培育種蔥,以利于繁殖較壯的氣生鱗莖小蔥,并采摘成熟氣生鱗莖繁殖小蔥。
②采種:紅蔥以成熟氣生鱗莖為繁殖材料,生產中常把鱗莖作為種子(俗稱氣生鱗莖小蔥 )。采種應按品種特征在田間進行單株選擇。挑選生長健壯、 管葉直立、 鱗莖形狀整齊、 外皮光潔、 不裂皮、無損傷、 色澤純正的種株。由于品種群體中植株間成熟不一致, 應分期采收。
將采下成熟的氣生鱗莖從新掰開分粒, 去除畸形,有病及破損顆粒,選直徑在 0.5 ㎝以上的鱗莖作種用, 種性好,產量高。
3.育苗
紅蔥育苗以旱育為主。苗床應選地勢平坦、耕作層厚、疏松、肥沃、底墑足的沙質土壤地塊。寧南山區在6月中下旬雨后播種。播前將土壤深翻 ,搶墑開溝點播氣生小蔥,溝深 7~8㎝,行距為 65㎝,株距5㎝, 后覆土2~3㎝,每667㎡用種25~30㎏ 保苗6300株左右。有條件的農戶,可撒一層麥草,以保墑促苗。
4.苗床管理
紅蔥從播種到子葉出土主要依靠鱗莖內貯藏的養分長,苗弱芽軟容易板結。幼苗期要及時清理地面雜物, 注松土破板、間苗除草, 促進根系發育, 培養壯苗。到了地面凍時可在苗床上撒3㎝左右厚的牛馬糞, 以防寒保墑, 保證苗安全過冬。
為了得到比較壯實的蔥苗,從播種到第二年秋基本不施肥,以防止徒長。第2 年秋末適量少追肥,并輕微培土。幼苗期應經常松土、除草,以利蔥苗正常生長。
5.起苗分級
經過1年生長,紅蔥密度變大要進行移植。起苗時間一般選在 6月中下旬, 將幼苗挖出后曝曬 2~3 天剪掉根毛,剝去浮皮,剔出病、弱、傷殘幼苗。然后進行分級, 一級為假莖長 10㎝以上, 單株重20g以上; 二級是假莖長7cm以上,單株重 10g以上;其他的就是三級和等外苗可不用。生產中常把苗床起的蔥苗叫小蔥和青年蔥。
6.藥劑處理
用50%的復方多菌靈300倍溶液浸泡30分鐘即可有效預防莖腐病造成的減產死苗。
(二)大蔥定植
1.選地與倒茬
紅蔥對土壤的適應性較強,丘陵坡地、川塬、臺地、山間谷地均可種植。紅蔥種植前茬地以豆類和小麥地為宜, 切記連做重茬, 不要種到蒜、韭菜地。
2. 整地與施基肥
第二年前作收獲后及時平茬耕作, 耕深20㎝, 每667㎡施優質腐熟農家肥3500 kg,土壤整細, 上虛下實,為紅蔥生長創造良好的土肥條件。或3 月上中旬耕翻開溝 , 隨后將提前混合堆漚腐熟的農家肥和磷酸二銨集中條施入溝底, 再深刨溝底, 將土肥混勻。肥料用量每 667㎡農家肥1000~1500kg、磷酸二銨7~8kg。
3.栽培方法
①平栽法。用犁南北向開溝, 溝深10㎝, 每溝栽種行, 也可交錯栽種2行覆土以不埋沒蔥心為宜。為便于培土, 栽種規格采用寬行,行株距 60㎝×15㎝。密度可因地制宜, 原則是大苗稍稀, 小苗略密,地肥密植, 地薄稀種。這種方法栽植快、用工少,適宜山間谷地,山坡地。
②溝種法。先用鐵鍬南北向挖出蔥溝, 溝寬70cm, 溝深 10~15㎝。基肥施入溝內,深翻摻勻肥土, 將蔥苗豎栽入溝內。每條溝可排種2行, 行株距 30㎝×7㎝, 然后覆土即可。這種方法能集中施肥, 主量高, 適宜墑情好的川塬地。無論采用那一種方法, 定植時間一定要把蔥白生長期放在涼爽的秋季,不宜過早, 也不能太遲。一般 6月下旬開始定植, 7月中旬結束。
山地多采用開溝栽植,將整好的土地按 60~70 cm 行距開溝,然后每 667㎡撒入3%辛硫磷顆粒劑 3~4 kg,以預防地下害蟲和蔥地種蠅為害。將備好的蔥苗按每穴1株栽入溝內,株距 5~10cm,覆土以稍露出蔥心為宜。
(三)田間管理
①紅蔥田間管理主要是中耕除草、培土及病蟲害防治。 紅蔥栽后至整個生長期要經常中耕除草, 全年一般進行3~4 次。
②定植后,氣溫偏高,紅蔥地上部和根系生理機能減弱, 處于半休眠狀, 生根緩苗較慢,這時碰到雨天要及時松土破板, 防止臥秧串黃。蔥長出土后及時清除雜草,進行培土以提高蔥白產量和質量同時能防止倒伏。培土從秋涼開始每次培土高度以培致葉身和葉鞘交界處為好,培土過深可導致腐爛。
追肥在樓蔥定植成活后,恢復生長時進行。可以追施化肥、土糞或其它綠肥如苦豆子、青蒿等,追肥后要壓土及時灌水。蔥露白達 10㎝時起壟培土,結合培土每667㎡追施尿素10~15㎏,以提高蔥白產量和質量,同時防止倒伏。
生長期共培土 2~3 次,培土的間隔時間約15~20天,蔥白高約6~7㎝培土一次。以培至葉身和葉鞘處為好,不可過深,防止腐爛。第三年3月上中旬羊角蔥出土后,適時采收。留種的蔥,亦要注意培土,加強管理。注意培養種蔥,以利于繁殖更多、更好的氣生鱗莖小蔥。
③病蟲害:紅蔥主要病蟲害有蔥薊馬、蔥蛆蠅、潛葉蠅和蔥軟腐病、紫斑病。 蔥根蛆蠅、潛葉蠅及蔥軟腐病,在栽植時做好土壤及蔥苗的殺蟲滅菌即可預防。
根蛆亦可用 90%的敵百蟲 500~800 倍液灌根防治。潛葉蠅用藥劑有98%巴丹原粉1500倍液、1.8%愛福丁乳油3000倍液、40%綠菜寶乳油1000倍液防治。
蔥薊馬由于一年發生世代較多(清除田間枯枝殘葉,合理輪作外),全年可在蔥薊馬發生盛期6月上中旬開始噴藥3~4次,藥劑可選用4.5%高效氯氰菊酯倍液、5%氟蟲腈2000倍液、3% 啶蟲脒1500倍液等,噴時最好再加入 磷酸二氫鉀或其他葉面肥,效果更好。注意交替用藥,以減少蟲害抗性 提高防治效果。紫斑病可用64%殺毒礬500倍液噴霧防治。
(四)收獲和貯藏
①第2年的紅蔥及第3年的紅蔥一般10月中下旬~11月上旬收獲。釆收時用鐵鍬,先挖松壟溝一邊的土壤,然后拔出,注意不要拔斷而影響品質。
紅蔥的收獲季節不宜過早,也不能過遲。早收時蔥白尚未充分膨大而減產; 遲收時假莖上端失去水分變得松軟, 質量降低。農諺說“寒露不收蔥, 越長心越空”。最佳收獲時間在 10上旬。收后適當晾曬, 放于冷涼處, 以供市場銷售。為提高經濟效益,
一般在第 1次培土15天后即可收獲上市。 正常收獲的紅蔥收后適當晾曬,并存放于冷涼處待售,也可假植到土中備整個冬季至第2 年春季銷售。采收“羊角蔥”的10月下旬~11月上旬灌冬水,次年4月上中旬收獲。
②最適儲存溫度為0℃,相對濕度為65~70%%,愈傷處理為田間充分曬干后儲存。 是以大蔥植株完全成熟,當蔥葉枯干倒伏時采收,置田間10余天曬干,連葉帶莖系成把,放干燥處保存或在0℃、65~70%,可儲存半年以上,13℃儲存者易發芽,常溫存放者易受蟲害,儲存期限約只有兩個月。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