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閥定時測量和調整步驟?
一、氣閥定時測量和調整步驟?
氣閥定時測量和調整的步驟如下:
使用百分表測量氣閥的開啟角和關閉角,同時記錄飛輪上的刻度。
使用手摸推桿法或磁性表架法測量氣閥的開啟角和關閉角,同時檢查指針所指飛輪上的刻度是否正確。
根據說明書規定值,調整氣閥的開啟角和關閉角,使其符合規定要求。
微量調整氣閥的開啟角和關閉角,使其符合規定要求。
大角度調整氣閥的開啟角和關閉角,使其符合規定要求。
二、如何調整氣閥間隙?
常見氣門間隙檢查和調整的方法有兩種:
一是逐缸調整法,即根據汽缸點火次序,確定某缸活塞在壓縮上止點位置后,可對此缸進、排氣門間隙進行調整;調妥之后搖轉曲軸,按此法逐步調整其它各缸氣門間隙。
二是采用兩次調整法,即搖轉曲軸使第一缸活塞處于壓縮上止點,飛輪記號與檢查孔刻線對正(如EQ6100型發動機),這時可調1、2、4、5、和8、9氣門(指發動機氣門由前向后排列順序);然后搖轉曲軸一圈,使六缸活塞處于壓縮行程上止點,再調3、6、7、10“加兩只”(即11、12)氣門,這實際上是記憶法調整。調整時一邊擰調整螺釘,一邊用厚薄規插入氣門桿端與搖臂之間來回拉動,感到有輕微阻力為宜,然后重新檢查一遍,直到合適為止。逐缸法需搖轉的曲軸次數多,檢調所花費時間多,但對于磨損較嚴重的發動機,用逐缸法檢調氣門間隙比較精確。
兩次法調整氣門間隙比較省時省力,但對于不同車型需記憶不同的可調氣門順序號,車型復雜,對維修人員記憶就有些難度。
三、四沖程柴油機氣閥間隙怎么調?
1、通過標準墊片在裝配時通過測量氣門間隙值用標準墊片墊在氣門頂桿補償間隙,磨損后需換墊片。
2、采用液壓頂桿,其間隙是通過液壓頂桿自動調節間隙,液壓頂桿未壞無需調節。
3、老式汽油機,在氣門完全封閉狀態下調節搖臂上的螺桿補償間隙。
4、調節氣門順序。將發動機處于第一缸工作,調第四缸進、排,第三缸進、第二缸排!再將發動機處于第四缸工作,調第一缸進、排,第二缸進、第三缸排。
四、柴油機氣閥間隙及噴油定時的調整?
逐缸調整法,即根據汽缸點火次序,確定某缸活塞在壓縮上止點位置后,可對此缸進、排氣門間隙進行調整;調妥之后搖轉曲軸,按此法逐步調整其它各缸氣門間隙。
不同型號的氣門間隙不同。一般進氣門在0.25mm到0.35mm之間,排氣門在0.30 mm到0.45mm之間,一些高強化、高熱效率的發動機排氣門間隙可以達到1.0mm。
五、四沖程柴油機氣閥間隙過大或過???
氣門間隙過大會導致氣門開度小,進氣阻力大,進氣量不足,發動機動力下降。
氣門間隙過小會導致熱機時氣門關閉不嚴漏氣,發動機動力下降甚至熄火。
六、6l16/24柴油機氣閥間隙調整?
6L16/24柴油機氣閥間隙的調整需要先打開氣門蓋,然后找到壓縮行程最大的氣缸,將該氣缸的進氣和排氣氣門全部關閉,之后使用氣門間隙調整螺絲調整該氣缸的進氣和排氣氣門間的間隙,一般調整到0.25mm左右。然后輪換調整其他氣缸的氣門間隙,最終完成所有氣門的調整后,將氣門蓋蓋好即可。注意,氣門間隙的調整應該定期進行以保證發動機的正常工作。
七、135柴油機氣閥間隙如何調整?
1、二次調整法(此發動機為四缸)
(1)從飛輪殼上的檢視孔中順時針撥動飛輪齒環,至飛輪上的“一至四缸”標記與固定在飛輪殼內的指針對準,
一、四缸均處于上止點位置。
(2)檢查第一缸兩氣門搖臂能否繞軸頸微擺,若第一缸進、排氣門搖臂均能擺動,則第一缸處于壓縮行程上止點。則調整該缸的進排氣門的間隙。
(3)根據發動機工作順序(1-3-4-2)分析調整其它缸可調氣門的間隙。
(4)之后,曲軸再轉360°,依次進行調整未調氣門間隙。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