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池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
一、電池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
污染物排放標準是指為了維護環境,制定的電池工業污染物排放的相關要求。要求主要有以下幾點:
1)電池廢水處理:電池廠每天要給排污口安裝水質監測儀,定時測定排放的全氮、化學需氧量(COD)、氨氮、總磷、重金屬等污染物,并將測試結果定期上報給當地環保部門。
2)廢氣排放:電池廠應按照國家規定,設置排放污染物特征檢測儀,定期監測煙氣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氟化物及其他污染物的排放濃度,確保煙氣排放標準符合國家規定。
3)固體廢物排放:電池廠發生的固體廢棄物,必須進行排放檢測,其中重金屬,揮發性有機物以及其他有害物質,應按照國家的排放標準,確保每個物質的排放濃度符合要求。
二、電子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
電子工業污染物排放有兩種標準,分別是:《電子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DB11/ 1631-2019),《電子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 39731-2020)。
三、合成樹脂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
答:合成樹脂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是(GB 31572-2015)。
合成樹脂工業企業排放惡臭污染物、環境噪聲適用相應的國家污染物排放標準,產生固體廢物的鑒別、處理和處置適用相應的國家固體廢物污染控制標準。配套的鍋爐和導熱油爐執行《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
四、2020年工業污染物排放量?
根據生態環境部最新發布的數據:2020年,全國共有196個大、中城市向社會發布了2019年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信息。其中,應開展信息發布工作的47個環境保護重點城市和53個環境保護模范城市均已按照規定發布信息,另外還有96個城市自愿開展了信息發布工作。
經統計,2019年,全國196個大、中城市工業危險廢物產生量達4498.9萬噸,綜合利用量2491.8萬噸,處置量2027.8萬噸,貯存量756.1萬噸。工業危險廢物綜合利用量占利用處置及貯存總量的47.2%,處置量、貯存量分別占比38.5%和14.3%,綜合利用和處置是處理工業危險廢物的主要途徑,部分城市對歷史堆存的危險廢物進行了有效的利用和處置。
五、食品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國標?
本標準內容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條款。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適用于本標準。
GB 2718-2014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釀造醬
GB 5084 農田灌溉水質標準
GB/T 4754-2017 國民經濟行業分類
GB/T 5750.12 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 微生物指標
GB/T 6920 水質 pH 值的測定 玻璃電極法
GB/T 11893 水質 總磷的測定 鉬酸銨分光光度法
GB/T 11901 水質 懸浮物的測定 重量法
GB/T 11903 水質 色度的測定
HJ 91.1 污水監測技術規范
HJ/T 195 水質 氨氮的測定 氣相分子吸收光譜法
HJ/T 199 水質 總氮的測定 氣相分子吸收光譜法
HJ/T 399 水質 化學需氧量的測定 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
HJ 505 水質 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的測定 稀釋與接種法
HJ 535 水質 氨氮的測定 納氏試劑分光光度法
HJ 536 水質 氨氮的測定 水楊酸分光光度法
HJ 537 水質 氨氮的測定 蒸餾-中和滴定法
HJ 636 水質 總氮的測定 堿性過硫酸鉀消解分光光度法
HJ 637 水質 石油類和動植物油的測定 紅外分光光度法
HJ 665 水質 氨氮的測定 連續流動-水楊酸分光光度法
HJ 666 水質 氨氮的測定 流動注射-水楊酸分光光度法
HJ 667 水質 總氮的測定 流動注射-鹽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HJ 668 水質 總氮的測定 連續流動-鹽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HJ 670 水質 磷酸鹽和總磷的測定 連續流動-鉬酸銨分光光度法
HJ 671 水質 總磷的測定 流動注射-鉬酸銨分光光度法
HJ 828 水質 化學需氧量的測定 重鉻酸鹽法
《污染源自動監控管理辦法》(國家環境保護總局令 第 28 號)
《環境監測管理辦法》(國家環境保護總局令 第 39 號)
六、工業爐窯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
顆粒物,PM1050/150μg/m3(日均,一級/二級),PM2.535/75μg/m3(日均,一級/二級)。為空氣質量達到環境質量標準,我國限制排入大氣中的污染物數量或濃度。
法律依據:
《環境保護法》第一條 為保護和改善環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眾健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 本法所稱環境,是指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各種天然的和經過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總體,包括大氣、水、海洋、土地、礦藏、森林、草原、濕地、野生生物、自然遺跡、人文遺跡、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城市和鄉村等。
七、工業廢水污染物及其排放標準?
GBJ48-83醫院污水排放標準(試行) GB3545-83菜制糖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 GB3546-83甘蔗制糖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 GB3547-83合成脂肪酸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 GB3548-83合成洗滌劑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 GB3549-83制革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 GB3550-83石油開發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 GB3551-83石油煉制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 GB3553-83電影洗片水污染物排放標準 GB4280-84鉻鹽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 GB4281-84石油化工水污染物排放標準 GB4282-84硫酸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 GB4283-84黃磷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 GB4912-85輕金屬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 GB4913-85重有色金屬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 GB4916-85瀝青工業污染物的排放標準 GB5469-85鐵路貨車洗刷廢水排放標準
八、工業污水處理廠排放標準?
1 工業污水處理廠必須滿足國家和地方的相關環保法規的排放標準,不能直接將污水排放到環境中。2 原因在于工業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含有有機物、重金屬、酸堿度等污染物質的廢水,若不進行處理,會對環境和人類的健康造成極大的危害。3 根據國家標準,工業污水處理廠的排放標準應達到以下要求:CODcr ≤100mg/L,BOD5 ≤30mg/L,SS ≤50mg/L,pH值為6-9,氨氮 ≤15mg/L,總磷 ≤1.0mg/L,總氮 ≤15mg/L等。另外,不同類型的工業污水還需要分別制定相應的排放標準。
九、工業污水污染物實際排放量公式?
排污系數,即污染物排放系數,指在典型工況生產條件下,生產單位產品(實用訂單為原料等)所產生的污染物量經過末端治理設施削減后的殘余量,或生產單位產品(實用單位原料)直接排放到環境中的污染物量.當污染物直排時,排污系數與產污系數相同。
常用的排污系數
燒一噸煤,產生1600×S%千克SO2,1萬立方米廢氣,產生200千克煙塵.
燒一噸柴油,排放2000×S%千克SO2,1.2萬立米廢氣;排放1千克煙塵.
燒一噸重油,排放2000×S%千克SO2,1.6萬立米廢氣;排放2千克煙塵.
大電廠,煙塵治理好,去除率超98%,燒一噸煤,排放煙塵3-5千克.
普通企業,有治理設施的,燒一噸煤,排放煙塵10-15千克;
磚瓦生產,每萬塊產品排放40-80千克煙塵;12-18千克二氧化硫.
規模水泥廠,每噸水泥產品排放3-7千克粉塵;1千克二氧化硫.
鄉鎮小水泥廠,每噸水泥產品排放12-20千克粉塵;1千克二氧化硫.
物料衡算公式:
1噸煤炭燃燒時產生的SO2量=1600×S千克;S含硫率,一般0.6-1.5%.若燃煤的含硫率為1%,則燒1噸煤排放16公斤SO2 .
1噸燃油燃燒時產生的SO2量=2000×S千克;S含硫率,一般重油1.5-3%,柴油0.5-0.8%.若含硫率為2%,燃燒1噸油排放40公斤SO2 .
盼巰凳喝忌找歡置?排放0.9-1.2萬標立方米燃燒廢氣,電廠可取小值,其他小廠可取大值. 燃燒一噸油,排放1.2-1.6萬標立方米廢氣,柴油取小值,重油取大值.
一、工業廢氣排放總量計算
1.實測法
當廢氣排放量有實測值時,采用下式計算:
Q年= Q時× B年/B時/10000
式中:
Q年——全年廢氣排放量,萬標m3/y;
Q時——廢氣小時排放量,標m3/h;
B年——全年燃料耗量(或熟料產量),kg/y;
B時——在正常工況下每小時的燃料耗量(或熟料產量) ,kg/h.
2.系數推算法
1)鍋爐燃燒廢氣排放量的計算
①理論空氣需要量(V0)的計算a. 對于固體燃料,當燃料應用基揮發分Vy>15%(煙煤),計算公式為:V0=0.251 ×QL/1000+0.278[m3(標)/kg]
當Vy
十、白酒工業執行的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
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國務院關于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等法律、法規和《國務院關于編制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的意見》,保護環境,防治污染,促進發酵酒精和白酒工業生產工藝和污染治理技術的進步,制定本標準。本標準規定了發酵酒精和白酒工業企業或生產設施水污染物排放限值、監測和監控要求,以及標準的實施與監督等相關規定。本標準規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適用于企業直接或間接向其法定邊界外排放水污染物的行為。 本標準適用于現有發酵酒精和白酒工業企業或生產設施的水污染物排放管理。本標準適用于對發酵酒精和白酒工業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環境保護設施設計、竣工環境保護驗收及其投產后的水污染物排放管理。
發酵酒精和白酒工業企業排放大氣污染物(含惡臭污染物)、環境噪聲適用相應的國家污染物排放標準,產生固體廢物的鑒別、處理和處置適用國家固體廢物污染控制標準。本標準為首次發布。自本標準實施之日起,發酵酒精和白酒工業企業的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按本標準的規定執行,不再執行《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 8978-1996)中的相關規定。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