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調節池的作用與工作原理?
一、雨水調節池的作用與工作原理?
雨水調節池是雨水管渠系統中非常重要的設施,主要是調蓄暴雨徑流洪峰流量的構筑物。它在經濟和技術上有著重要的意義,并且應用日益的廣泛。下面介紹的就是雨水調節儲存池用途、設置方式、容積確定的影響因素。
雨水調節儲存池用途
城市暴雨徑流過程具有不均勻性,洪峰的出現歷時一般較短,應用雨水調節池具有的蓄洪和滯洪作用,可削減調節池下游雨水管渠和雨水泵房的設計流量,從而降低雨水管渠系統的造價。對正在發展或分期建設地區,設置雨水調節池是解決舊有雨水管渠及泵房泄量不足的可行辦法。在水資源短缺的地區,還可利用調節池蓄水,以進行灌溉、水產養殖或經適當凈化后再利用。
雨水調節儲存池設置方式
雨水調節池的設置,可利用天然洼地或池塘蓄洪,也可人工開挖新建。前者一般為敞開型地面式,其位置與調節容量取決于自然條件,構造上可略加整修,其下游管渠的泄水能力將由可利用的調節容積來確定。后者一般為封閉型地下式鋼筋混凝土結構,構造上要考慮超高與死水的容積,以滿足為去除沉砂和沉積物等維護管理的要求。對于合流管渠的雨水調節他還要考慮環境要求及其對策,其位置根據實際情況確定,一股可設在公園內空地或綠地下面。
雨水調節儲存池容積確定影響因素有哪些?
1、要考慮可收集和儲存的雨水量,是否常年蓄水,蓄水的主要用途和蓄水量要求;
2、雨水收集后的使用頻率和用水量;
3、雨水調節儲存有無滲透功能;
4、充分考慮其他水源的蒸發、漏失等損失水量,進行水量平衡分析;
5、選用多種形式進行對比、篩選,按投入產出比等經濟指標確定最佳容積。城鎮雨水系統是由匯水街區、管線、溝渠、河道、泵站、檢查井、雨水口、出水口、堰、孔口、調蓄設施及滲透設施等要素組成的一個拓撲結構復雜、規模龐大、變化隨機性強、運行控制為多目標的網絡系統。
二、污泥調節池原理?
污泥調節池工作原理:
常用平流式污泥調節池的結構是污水從池的一端流入,從另一端流出,水流在池內做水平運動,池平面開頭呈長方形,可以是單格或多格串聯。
在池的進口端或沿池長度方向,設有一個或多個貯泥斗,貯存沉積下來的污泥,為使池底污泥滑入污泥斗,池底應用0.01-0.02mm的坡度。圓形豎流式沉淀池的結 構多為圓形或方形,直徑或邊長為4-7m,一般小于10m。池上部為圓筒形的沉淀區,下部為截頭圓錐狀的污泥斗,兩層之間為緩沖層,約0.3m。 污水從中心管自上而下流入,經反射板向四周均勻分布,沿沉淀區的整個斷面上升,清水由池四周集水槽收集。集水槽大多采用平頂堰或三觸點形鋸齒 堰,堰口較好大負荷為1.5I。?
普通輻流式沉淀池呈圓形或方形,直徑或邊長一般為6-6.3m,甚至可達10m,中心深度為2.5-5m,周邊深度為1.5-3m。污水 從池中心井入,沉淀為后由四周的集水槽排出。中心進水、周邊出水、機械的排泥的普通輻流式沉淀池。軸流式沉淀池大多采用機械,將全池的沉積污泥收集 到中心泥斗,再借靜壓力或泥漿泵排出。?
三、污水調節池原理?
污水調節池工作原理:常用平流式污泥調節池的結構是污水從池的一端流入,從另一端流出,水流在池內做水平運動,池平面開頭呈長方形,可以是單格或多格串聯。
在池的進口端或沿池長度方向,設有一個或多個貯泥斗,貯存沉積下來的污泥,為使池底污泥滑入污泥斗,池底應用0.01-0.02mm的坡度。
圓形豎流式沉淀池的結 構多為圓形或方形,直徑或邊長為4-7m,一般小于10m。池上部為圓筒形的沉淀區,下部為截頭圓錐狀的污泥斗,兩層之間為緩沖層,約0.3m。 污水從中心管自上而下流入,經反射板向四周均勻分布,沿沉淀區的整個斷面上升,清水由池四周集水槽收集。
四、事故調節池的作用是什么?
調節池,也叫事故池.有如下作用:
1、初步沉降、分離;
2、調節水質,是水質能夠均衡一些,有利于下一道工序;
3、調節水量.如果進水不是勻速的,這個池子就可以調節;
4、可實現事故緩沖的作用.如果后面的處理工序出現小的故障,廢水可在這里做暫短的貯存,起到緩沖的作用,不至于是生產工序因廢水不能排除而停機,所以,也叫事故池.
五、污水處理的中間池作用?
中間池的作用在于:
1、污水在通過中間池的時候,水中的泥沙、懸浮物等會自然沉淀下來一部分,通過幾個中間池,最后的污水容易處理一些。 如果沒有中間池,直接處理污水,處理的難度大些,處理的成本也會高些。
2、主要是調節作用,保證后續處理的均勻穩定,一般污水處理工藝都會要求進水比較穩定,那樣會對整個處理系統的沖擊小,運行正常。
3、調節水質水量,保證后續處理的均勻穩定,一般污水處理工藝都會要求進水比較穩定,那樣會對整個處理系統的沖擊小,運行正常。 另一方面中間水池可以儲水池的作用,可以用作其他用途,比如說回流,冷卻,綠化等等。
六、污水處理選擇池作用?
一般設置在A2/O工藝之前,其作用主要是運用生物競爭機制抑制絲狀菌的過度繁殖和生長,從而控制污泥膨脹的發生與發展,另外前置選擇池的缺氧環境更適合于反硝化細菌的生長,起到一定的脫氮作用,并減弱了硝酸鹽對于厭氧池的不良影響,從而為厭氧池釋磷微生物的生長創造有利條件
七、SBR污水處理工藝流程中調節池的作用?
調節池,也叫事故池.有如下作用:
1、初步沉降、分離;
2、調節水質,是水質能夠均衡一些,有利于下一道工序;
3、調節水量.如果進水不是勻速的,這個池子就可以調節;
4、可實現事故緩沖的作用.如果后面的處理工序出現小的故障,廢水可在這里做暫短的貯存,起到緩沖的作用,不至于是生產工序因廢水不能排除而停機,所以,也叫事故池.
八、污水處理接觸池原理?
淹沒在污水中的填料上長滿生物膜,廢水在與生物膜接觸過程中,水中的有機物均被微生物吸附,氧化分解和轉化為新的生物膜.從填料上脫落的生物膜,隨水流到二次沉淀池,通過沉淀與水分離,污水得到凈化
九、baf污水處理池原理?
曝氣生物濾池 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 曝氣生物濾池簡稱BAF,是80年代末在歐美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生物膜法污水處理工藝,于90年代初得到較大發展,最大規模達幾十萬噸每天,并發展為可以脫氮除磷。
該工藝具有去除SS、COD、BOD、硝化、脫氮、除磷、去除AOX(有害物質)的作用。
曝氣生物濾池集生物氧化和截留懸浮固體一體,節省了后續沉淀池(二沉池),具有容積負荷、水力負荷大,水力停留時間短,所需基建投資少,出水水質好:運行能耗低,運行費用少的特點
十、污水處理池設計原理?
1、物理法:主要利用物理作用分離污水中的非溶解性物質,在處理過程中不改變化學性質。常用的有重力分離、離心分離、反滲透、氣浮等。物理法處理構筑物較簡單、經濟,用于村鎮水體容量大、自凈能力強、污水處理程度要求不高的情況。
2、生物法:利用微生物的新陳代謝功能,將污水中呈溶解或膠體狀態的有機物分解氧化為穩定的無機物質,使污水得到凈化。常用的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生物法處理程度比物理法要高。
3、化學法:是利用化學反應作用來處理或回收污水的溶解物質或膠體物質的方法,多用于工業廢水。常用的有混凝法、中和法、氧化還原法、離子交換法等?;瘜W處理法處理效果好、費用高,多用作生化處理后的出水,作進一步的處理,提高出水水質。
擴展資料
處理技術:一級處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懸浮狀態的固體污染物質,物理處理法大部分只能完成一級處理的要求。經過一級處理的污水,BOD一般可去除30%左右,達不到排放標準。一級處理屬于二級處理的預處理。
二級處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膠體和溶解狀態的有機污染物質(BOD,COD物質),去除率可達90%以上,使有機污染物達到排放標準,懸浮物去除率達95%出水效果好。三級處理進一步處理難降解的有機物、氮和磷等能夠導致水體富營養化的可溶性無機物等。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