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鍍方法? 簡單電鍍方法?
一、電鍍方法?
1、浸酸→全板電鍍銅→圖形轉移→酸性除油→二級逆流漂洗→微蝕→二級浸酸→鍍錫→二級逆流漂洗
2、逆流漂洗→浸酸→圖形電鍍銅→二級逆流漂洗 →鍍鎳→二級水洗→浸檸檬酸→鍍金→回收→2-3級純水洗→烘干
二、簡單電鍍方法?
簡單的電鍍方法:
干法電鍍:干法電鍍包括真空電鍍、氣相電鍍(氣相沉積),以及使用熔融金屬進行的熔融電鍍。
真空電鍍(真空電鍍):真空電鍍是一種在高真空中加熱和蒸發金屬或化合物的方法,通過將蒸發的原子或分子應用于要電鍍的物體,在表面上形成金屬或化合物的薄膜。在這里,薄膜是指厚度小于1μ的薄膜。
三、白醋電鍍方法?
醋能溶解金屬表面的銹層。將生銹的金屬泡在白醋里,放置幾小時,然后將殘留的銹漬擦除。
1、如果金屬物品太大,不能泡在白醋里,就在上面澆一層白醋,然后放置一段時間。你也可以用白醋泡過的抹布擦去銹漬。
2、試著用錫紙沾取白醋,然后刮除銹層。錫紙雖然摩擦力不如刷鍋用的鋼絲絨,但是同樣也能去除銹層。
3、普通的醋也能去銹。將生銹的金屬物品泡在里面,24小時后再沖洗干凈。這樣的話,就不需要費力擦拭。
四、手工電鍍方法?
1,先對工件,除塵除油,活化,
2,高頻開關電源的正極連接一鈦籃(裝著紅銅球),鈦籃掛在鍍液中。
加工件懸空掛在鍍液中并連接高頻開關電源的負極。(正負級不可以短路)
3,打開高頻開關電源,恒壓檔調電壓五,六伏。可以看到加工件周圍冒著很多小泡泡(其實是離子變成原子的現象),過幾分鐘關掉電源提起加工件就可以看到電鍍上去了。
4,原理是電鍍液里已經含有銅離子了,在通電流時候,銅離子帶正電,在負極獲得負電子,還原成銅原子吸附在加工件上,行形成電鍍層,同時鈦籃里的紅銅球會電解成銅離子補充到電鍍液里去。
5,要電鍍鎳,鋅也和上面步驟差不多。
6,電鍍鉻就只是用到藥水,正極是連接到一大塊鉛板放在電鍍液中。(為了效率和效果,鍍液要控制在一定的溫度,有時候要用鈦制的電熱管加熱,有時又要冰水機給埋于鍍液里的鈦管循環冷水給鍍液降溫,因為電鍍過程中鍍液通電后會發熱的。)
7,電解(叫化學拋光,或者是用于金屬回收)和電鍍相反。
8,塑料也可以電鍍,不過要噴上導電介質。
9,還有鋁氧化,電泳,混合電鍍,電路板沉銅,全板電鍍,圖形電鍍,鎳金線
10,電鍍很廣泛,各種藥水、耗材、電鍍槽、光亮劑,也有人專門供應;
電鍍電源最流行就是高頻開關電源,電流的要求一般都是2000A12V到15000A12V,看一次的加工件多大來決定的。電鍍鉻一般要用到電壓15V到18V,電泳對電壓的要求一般是100V到200V。
五、電鍍采用各種電鍍方法,電鍍層厚度各有多少?
GB 12307.1-90,這是鍍層厚度的GB 電鍍層厚度控制方法 1、原理:每種金屬電鍍時的厚度與電流密度和電鍍時間有關。
方法:首先要計算出每種工件的面積,然后根據電鍍工藝要求確定每個工件的電流密度。如BYD的Plug RF Port面積約為0.13dm2,鍍錫工藝要求電流密度為1.5A/dm2,因此每個工件的施鍍電流約0.20A。如每掛掛72個,則每掛的施鍍電流應為15A。確定了電流以后,厚度就只跟時間有關了,根據電化學計算,當電流密度為1.5A/dm2時,電鍍1u的錫鍍層約需要1.5分鐘,如要求鍍層厚度4u,則需鍍4.5分鐘。2、第1點提到的厚度是鍍層的平均厚度,因為工件有凹凸,因此每個地方的電流密度也不盡相同,導致不同部位的厚度也不一樣,工件越復雜,厚度差也越大。減少厚度差主要有以下這些方法: A. 鍍液中添加能減少厚度差的添加劑; B. 盡量用較小的電流電鍍;采用陰極移動; C. 在工件的高電流區采用適當的屏蔽措施等。3、Plug銅層 合金底材的性質決定了底層不適合鍍銅。鋁合金經二次沉鋅后表面是活性較強的金屬鋅,如果鍍活性較差的銅,必將發生置換反應,嚴重影響鍍層結合力和外觀。因此一般會直接鍍鎳,如果再在鎳上鍍銅,一方面會影響結合力,另一方面對鹽霧試驗也沒有太大的幫助,也就沒什么必要。你們的技術要求銅厚度是0-1.27u,這說明是可以不鍍銅的。況且1u左右的銅層太薄了,對鹽霧試驗不會有明顯的幫助。六、電鍍件的報價方法?
按公斤算的,一公斤單價當中人工加伙食物流運費占45%,材料費加水電費加廠租占45%,10%的利潤得到報價,主要看貨源賺錢,一天吞吐產量達兩三噸就有兩三千個10%的利潤也夠暴利的了,如果貨源總值不足以消耗日常必要開支(人工,廠租,按月必要的)虧的也是夠歷害。
七、最方便的電鍍方法?
電鍍分為掛鍍、滾鍍、連續鍍和刷鍍等方式,主要與待鍍件的尺寸和批量有關。掛鍍適用于一般尺寸的制品,如汽車的保險杠,自行車的車把等。滾鍍適用于小件,如緊固件、墊圈、銷子等。連續鍍適用于成批生產的線材和帶材。刷鍍適用于局部鍍或修復。電鍍液有酸性的、堿性的和加有鉻合劑的酸性及中性溶液,無論采用何種鍍覆方式,與待鍍制品和鍍液接觸的鍍槽、吊掛具等應具有一定程度的通用性。
八、電鍍絞刀的加工方法?
一、為了實現鍍層脫模,先在胎具內孔鍍一層低熔點金屬錫,脫模時加熱,讓錫熔化,便可以使胎具和鍍層分離。在能滿足順利脫模要求前提下該鍍層盡量薄,以保證鉸刀始終的尺寸和形狀精度。酸性光亮鍍錫溶液陰極電流效率高,沉積速度快,整平性能好,故采用之。
二、上砂。這個階段的主要任務是使金剛石顆粒均勻、單層、較牢固的以孔壁為基準排列好。由于是在內孔進行金剛石顆粒的復合電鍍,所以采用埋砂法。
上砂鍍層用金屬錫,這樣可不用更換鍍液和進行清洗。另外,用錫鍍層上砂對后面的脫模非常有利。該層金屬在開刃階段還要去掉,所以鍍層質量對于刀具的使用性能沒有影響。
三、卸砂。上砂完成后,要把胎具孔中多余的砂子去掉。一是為了節省金剛砂,同時也是為了利于后面進一步電鍍加厚。之后要更換鍍液,徹底清洗電鍍裝置。
四、初步加厚。為了讓金剛石顆粒牢固地被鍍層金屬包裹,應在前面鍍層的基礎上進行加厚。鍍層的厚度取決于金剛石顆粒的大小,以把金剛石顆粒全部包裹起來為準。鉸刀工作時,該層金屬是刀具的工作層,其物理機械性能及與金剛石顆粒的融合程度對刀具的使用性能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和鎳鍍層相比,鎳鈷合金具有良好的硬度和耐磨性,而且硫酸鹽溶液中鍍出的含鈷30%的合金,是硬度*高的鎳鈷合金(41~42HRC),所以用它作為鉸刀的工作層對提高鉸刀的使用性能有利。
五、進一步加厚。為了保證鍍層和刀桿的連接質量,鍍層還應進一步加厚約08~1mm。這個階段的鍍層對耐磨性、硬度要求降低,而更希望減小應力、提高延展性、提高沉積速度。
由于前一步的加厚鍍液對本工序的電鍍液沒有不良影響,所以更換鍍液后不用清洗系統。當鍍層厚度達到要求后,便可關閉直流電源,卸下胎具,并進行清洗。至此,整個電鍍工藝過程便告結束。
九、電鍍液的配制方法?
(1)將汁量好的所需電鍍藥品先放入開料槽(小槽)內,再加入適量的清水溶解,注意勿將藥品直接倒入鍍槽內。
(2)溶液所含的雜質,可以先用各種化學方法清除,并以活性炭處理。
(3)已處理靜置好的溶液,濾入清潔的鍍槽中,加水至標準量。
(4)調節好鍍液工藝規范(pH值、溫度、添加劑等)。
(5)最后用低電流密度進行電解沉積,以除去其它金屬離子雜質,直至溶液適合操作為止。
十、局部電鍍的工藝方法?
局部電鍍方式比較多,,在非金屬局部鍍和金屬局部鍍以及多色電鍍,,常用的方式還是阻鍍和刷鍍。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