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我國森林總碳儲量是多少?
2008年我國森林總碳儲量是多少?
2008年我國森林總碳儲量是78.1噸。
我國高度重視森林總碳儲量(簡稱碳匯)在應對氣候變化中的作用。早在2009年,我國就提出,到2020年森林蓄積量比2005年增加13億立方米;又于2015年提出,到2030年森林蓄積量比2005年增加45億立方米左右。
中國科學家完成了世界最大野外調查?
近日,從中國科學院獲悉,以中國數百位科研人員歷時5年完成當今世界調查范圍最大的野外調查項目為基礎,科學家們對調查所采集數據進行多個層面系統研究,在中國陸地生態系統碳收支研究領域取得一系列重要原創性成果,在最新一期國際權威學術刊物《美國握迅科學院院刊》(PNAS)以專輯形式發表。
中科院于2011年1月啟動“應對氣候變化的碳收支認證及相關問題”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簡稱“碳專項”),設立了“生態系統固碳”項目群。在5年執行期間,來自全國的350多名科研人員,按照項目統一的實驗設計和調查方法,系統調查了中國陸地生態系統(森林、草地、灌叢、農田)碳儲量及其分布,調查樣方17000多個、累計采集各類植物和土壤樣品超過60萬份。
中科院院士、“生態系統固碳”項目群首席科學家方精云表示,這是當今世界調查范圍最大的野外調查項目,為研究中國植被生產力、碳收支以及生物多樣性的宏觀格局提供了大量野外實測數據,也為國土資源規劃、保護與利用,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和“族芹美麗中國”愿景實現提供了重要的本底數據。
所獲原創性科研成果主要包括:一是闡明中國陸地生態系統在過去幾十年一直扮演著重要的碳匯角色,2001-2010年間,陸地生態系統年均固碳2.01億噸,相當于抵消了同期中國化石燃料碳排放量的14.1%,其中,中國森林生態系統是固碳主體,貢獻了約80%的固碳量兆皮畢;二是首次在國家尺度上通過直接證據證明人類有效干預能提高陸地生態系統的固碳能力,例如,揭示了農業政策對中國農田碳匯的貢獻,提供了中國農田土壤固碳的直接證據,證明了秸稈還田在中國農田土壤固碳中的貢獻;三是在國家尺度首次證實了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生產力和土壤碳儲量之間普遍存在正相關關系;四是首次在國家尺度上開展了群落層次的植物化學計量學研究,驗證了生態系統生產力與植物養分儲量間的正相關關系。
來源:中國新聞網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