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cs年排放量多少噸?
vocs年排放量多少噸?
在我國,人為排放VOCs則成為主要污染源。研究顯示,中國年均VOCs自然源排放量達到1090萬噸,人為源排放量達到1510萬噸——人為源排放相較于自然源約高出39%。VOCs人為源排放量比較嚴重的區域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如北京、上海、廣州等地區,不僅對大氣環境造成影響,還可能對人體健康產生潛在的危害。
VOCs人為源包括移動源和固定源,固定源中又包括生活源和工業源等。移動源是指汽車、輪船、飛機等各種交通運輸工具的排放。
【印發關于珠海市市屬國有企業分類】區屬國有企業
珠海市人民政府公報 2005年第22號
印發關于珠海市市屬國有企業分類
定級管理實施辦法的通知
珠府〔2005〕129號
各區人民政府,經濟功能區,市府直屬各單位:
現將《關于則雀握珠海市市屬國有企業分類定級管理實施辦法》印發給你們,請貫徹執行。
珠海市人民政府 二○○五年十二月七日
關于珠海市市屬國有企業分類
定級管理實施辦法
根據我市國有企業產權制度改革的實際情況和市屬企業分類定級的執行情況,結合國有經濟結構調整和市屬企業戰略改組的要求,為進一步完善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體制,健全企業績效考核和分配機制,制定本實施辦法。
一、基本原則
(一)分級管理和分類考評的原則。 (二)體現企業規模和經營實力的原則。 (三)統一指導和分層實施的原則。 (四)定期分級和動態管理的原則。 二、企業分類
按照企業的行業性質及營業利潤的構成比重,將市屬國有企業分為以下四個類
- 1 -
珠海市人民政府公報 2005年第22號
別。
(一)一般競爭性企業(簡稱A類)
指市場競爭性較強,壟斷或專營性的營業利潤占企業營業利潤總額的比重不超過50%的企業。
(二)專營競爭性企業(簡稱B類)
指行業集中度較高,壟斷或專營性的營業利潤占企業營業利潤總額的比重超過50%的企業。
(三)區域壟斷性企業(簡稱C類)
指區域性壟斷經營的公用事業、基礎設施投資及以區域性特許經營業務為主業的企業。
(四)其他類企業(簡稱D類)
指除一般競爭性、專營競爭性、區域壟斷性企業外的其他企業,包括金融類企業、市屬國有參股企業、項目公司、待重組企業等。
三、定級定檔
對一般競爭性企業(A類)、專營競爭性企業(B類)、區域壟斷性企業(C類)進行定級定檔,對其他類企業(D類)暫不進行定級定檔。
(一)定級的方法和標準
在企業分類的基礎上,根據企業的規模劃分為三個級別。 1.定級指標的計算 (1)數據來源
企業的定級主要考察企業資產實力、經營實力和貢獻能力。數據的采集依據企業近兩年經中介機構審計的年度合并會計報表,如果企業近二年中因客觀因素造成資產負債或經營損益有重大變動的,可以采用最近一年的經中介機構審計的年度合并會計報表作為計算依據。
(2)指標的采用和計算
定級指標分值=∑(單項指標實際值÷單項指標標準值×單項指標項目分) 其中,單項指標分別為:總資產、凈資產、利潤總額和銷售(營業)總額四項,凈資產為負數時,相應分值按零計;利潤總額為負數時,相應分值按零計。具體定級指標及標準值如下: - 2 -
珠海市人民政府公報 2005年第22號
2.定級指標的劃分標準
(二)定檔的方法和標準
在企業分類定級的基礎上,根據企業的效益劃分為4個檔次。 1.定檔指標的計算 (1)數據來源
企業的定檔主要考察企業的盈利能力及營運能力。數據的采集依據企業近兩年經中介機構審計的年度合并會計報表,如果企業近二年中因客觀因素造成資產負債或經營損益有重大變動的,可以采用最近一年經中介機構審計的年度合并會計報表作為計算依據。
(2)指標的采用和計算
企業分類定級后,根據企業的凈利潤、凈資產收益率、保值增值率、銷售利潤率4項指標將企業確定為本級的1-3檔和其他檔共4檔。
2.定檔指標的劃分標準
企業的上述4項指標必須同時符合每個檔次的標準,方可定為該檔次的企業。在
- 3 -
珠海市人民政府公報 2005年第22號
同一級別中,如果企業的全部指標同時符合幾個檔次標準的,以最高檔次確孫慶定為該企業的結果。對定檔指標出現負值的企業,列為該級別的其他檔;因特殊歲襪情況暫時不能確定上述四項指標的企業,暫列為其他檔,待指標確定后重新定檔。具體定檔指標及
四、動態管理
(一)分類定級的適用及實施
1.按照以產權為紐帶、分層管理的原則,由產權主體負責組織實施對控股企業(指為第一大股東且擁有實際經營管理權的非上市企業)的分類定級工作。
2.按《關于市屬國有企業分類定級結果的通知》(珠國經〔2002〕60號)已分類定級的企業,由珠海市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下簡稱市國資委)負責按本實施辦法重新分類定級(具體情況見附表)。
3.未分類定級的企業由其產權主體按本實施辦法提出分類定級方案和申請,報市國資委核準后組織實施。
4.委托監管企業的分類定級工作由市國資委組織實施。 (二)分類定級的期限
分類定級的有效期限原則上為兩年,但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可以單獨申請分類定- 4 -
珠海市人民政府公報 2005年第22號
級,并報市國資委核準后執行。
1.因合并重組使企業符合提高分類定級條件的。 2.新成立的企業。
3.本實施辦法所指不定級定檔的企業因條件變化符合分類定級定檔條件的。 (三)分類定級指標的調整
1.分類定級指標及標準由市國資委根據珠海市市屬國有企業的實際情況予以核準和調整。
2.企業(集團)進行分類定級時需要對指標及標準進行調整的,報市國資委核準后執行。
五、結果的使用
(一)作為資產管理的重要基礎
通過對企業的分類定級和動態管理,促進國有經濟的結構合理調整和國有企業的戰略改組。
(二)作為黨建干部管理的重要依據
按照以產權為紐帶、分層管理的原則,組織和實施黨建干部的管理工作。 (三)作為制定企業考核制度的重要依據
企業分類定級明確了企業類型、企業規模及經營性質,為企業考核制度的制定及個性化考核方案的確定提供重要依據。
(四)作為制定企業薪酬制度的重要依據
1.按本實施辦法分類定級的企業,其經營者實行年薪制。經營者的基本年薪與分類定級結果掛鉤。
2.市屬國有企業職工工資總額,應根據企業分類定級定檔的實際情況,由公司董事會制訂公司員工的薪酬方案報產權主體審核后執行。
六、其他
(一)本實施辦法適用于珠海市市屬國有企業,自2005年1月1日起實施。以前有關規定與本實施辦法不一致的,按本實施辦法執行。
(二)本實施辦法由市國資委負責解釋。
- 5 -
珠海市人民政府公報 2005年第22號
附表
二○○五年首批市屬國有企業分類定級名單
- 6 -
珠海市人民政府公報 2005年第22號
關于實施2005─2006年江河水綜合整治和
治污保潔工程的意見
珠府辦〔2005〕61號
各區人民政府,經濟功能區,市府直屬各單位:
2005年是實現珠江整治“三年不黑不臭”目標和推進治污保潔工作的關鍵一年,明年又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一五”規劃實施的第一年。為有計劃地落實經省政府批準的《關于印發廣東省珠江水環境綜合整治方案的通知》(粵環〔2002〕164號)和廣東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的通知》(粵辦發〔2004〕8號),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特制定《珠海市2005─2006年江河水綜合整治 工作計劃 》、《珠海市2005─2006年治污保潔工程工作計劃》和《珠海市2005─2006年江河水綜合整治和治污保潔任務分解表》。請各有關單位按照上述計劃確定的各年度工作目標、工作重點、任務安排和保障措施推進我市江河水綜合整治工作和治污保潔工作,并落實如下要求:
(一)加強領導,分解任務。各責任單位要把江河水綜合整治工作和治污保潔工程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做好本單位任務分解,確保任務到位,責任到位,人員到位,凡列入各年度工作計劃的任務,必須保證完成。
(二)建立月報制度。各責任單位每月5日前將上月江河水整治和治污保潔工程實施進度情況報市治污保潔工程和江河水整治辦公室(設在市環保局)。報送內容包括工作動態、重點工程進展、存在的問題和困難以及經驗和建議等,各單位要落實一名信息員,按時報送信息。市環保局每月將全市情況匯總報市政府和省治污保潔和珠江整治辦公室。
(三)加大對治污保潔工程和江河水整治工作的投入。制定有利于環境保護的相關政策,積極籌措資金,實現環保投入多元化。適時開征和調整污水處理、垃圾處理、固體廢物處理費,出臺特許經營政策,使市場化準入體系更加完善和配套。
(四)各職能部門要加強監管,鞏固各項已治理成果。
(五)為使各項重點工作落到實處,應加強治污保潔和江河水整治工作效能的行
- 7 -
珠海市人民政府公報 2005年第22號
政監察。
在省政府下達2006年度治污保潔工程和江河水整治工作計劃時,對未包含在上述計劃內的有關事項,將另行文補充。
附件:1.珠海市2005─2006年江河水綜合整治工作計劃 2.珠海市2005─2006年治污保潔工程工作計劃
3.珠海市2005─2006年江河水綜合整治和治污保潔任務分解表
珠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二○○五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附件1
珠海市2005─2006年江河水綜合整治工作計劃
一、基本原則和目標
2005─2006年是“十五”和“十一五”規劃承前啟后的年度,全市上下要充分認識到水污染是關系到我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要以科學發展觀總攬全市水污染治理工作大局,以建設和諧珠海為指南,以環保模范城要求為標桿,持續改進我市的水環境質量為原則。
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達到100%;城市污水處理能力達到50%以上,西部地區城市污水處理率實現零的突破;前山河達到四類水質標準,西江和雞啼門水道水質滿足相應的環境功能目標要求,流經主城區河流和兩岸恢復生態環境,景觀進一步改善。2005年底前山河、南屏十二村四隊河涌、三灶中心河以及流經各區主城區的主要河流基本實現“不黑不臭”。2006年各類水體繼續改善。
省政府2006年目標下達后,如有變化,另行文補充。 二、主要工作思路
以飲用水、景觀水(河流)和海水三位一體的系統防御和治理工程為依托,保障
- 8 -
珠海市人民政府公報 2005年第22號
飲用水源安全,進一步改善景觀水生態環境,提升流域兩岸土地價值,層層深入,重點突破。在充分認識到2005年及2006年水污染治理艱巨性的基礎上,重視四個加大,抓好主要環節,完善多方面配套,做到四個落實,爭取四個突破,具體如下:
四個加大:一是加大重視程度。各級政府和職能部門要高度重視水污染治理工作,要為實現2005年“不黑不臭”和環保模范城“保譽”而戰。二是加大規劃深度。要統籌規劃,通盤考慮,在全市水污染控制規劃的基礎上,加大各流域的水污染治理項目規劃的深度,分期分批推進治理項目。三是加大資金投入。市、區政府要加大投入,各級財政要優先安排水污染治理項目,同時,要拓寬投融資渠道。四是加大執法力度,遏制飲用水源地、前山河兩岸以及流經主城區河涌的非法養殖、“三無”人員搭建違法違章建筑等現象,同時加強排水管理執法力度,保障城市污水處理后達標排放。
主要環節:一是解決水質性缺水與截污治污并重,確保飲用水源安全。二是管網
建設與污水廠建設同步,充分發揮污水治理設施的效益。三是河流治污與海域保潔并重,著力改善各類水體質量,水域功能達標。
多方配套:一是全面實現采石場與裸露山體缺口整治與復綠。二是提高垃圾無害化處理率。三是抓緊推廣節水和中水回用。
四個落實:一是統一制訂2005─2006年水污染治理計劃。二是落實各區政府和各職能部門的責任。三是落實各治理項目的投資。四是發揮環保部門的統一監督管理的職能和人大、政協、紀檢監察、社會輿論、新聞媒體的監督作用。
四個突破:一是完成省政府下達的2005年、2006年水環境整治重點工程。二是2005年西部地區城市污水處理上新臺階并實現零的突破。三是2005年流經中心城區河涌實現“不黑不臭”。四是污水和垃圾處理費征收體制改革等取得重大突破。
三、工作重點和任務安排 (一)工作重點
1.前山河、南屏十二村四隊河涌、三灶中心河實現“不黑不臭”,河流水質持續達到環境功能目標要求,河岸景觀進一步改善。 2.持續改善水質性缺水問題,保障飲用水源安全。
3.以2005年省考核任務和國家環保模范城復檢要求的項目為工作重點。具體參見各區(經濟功能區)和各主管部門與市政府簽訂的《珠海市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持續改進責任書》。
- 9 -
珠海市人民政府公報 2005年第22號
(二)任務安排
按照珠江綜合整治“三年不黑不臭”的目標,我市要重點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1.繼續加大飲用水源保護力度,嚴格執行《廣東省珠海市飲用水源保護條例》的規定,禁止在飲用水源保護區范圍內新設排污口和具有污染的新項目,對威脅飲用水源的重點污染源堅決搬遷或關閉;定期組織執法檢查,清理整頓河流兩岸非法養殖、違章建筑、露天垃圾堆放等;認真解決我市水質性缺水問題,應對“咸潮”,確保飲用水源安全。
2.繼續按計劃推進污水處理廠建設和排污管網完善,全市污水處理能力達到每日35.6萬噸、管網收集率達到80%以上、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50%以上的目標。 3.前山河綜合整治要取得突破。前山河整治是我市江河水整治的重頭戲之一,市政府常務會議已通過了《前山河流域綜合整治工作方案》,各有關部門要根據工作方案,制定詳細計劃,確保整治方案各項工程的實施,有效改善前山河水質。 4.西部地區污水處理廠建設取得突破。目前金灣區和斗門區污水處理廠建設已啟動,斗門區污水處理廠正在做技術試點,金灣區正在做方案招標,力爭2006年底完成建設任務。
5.大力推進小河涌的綜合整治工作,南屏十二村四隊河涌、金灣區三灶中心河兩條劣四類河涌按規劃進行整治,并取得明顯成效,確保2005年“不黑不臭”目標實現。
6.加大對流經主城區河段的綠化美化,使之成為市民和游客濱水觀賞景觀、景點的場所。
7.在工業污染防治方面取得突破,一方面結合重點工業污染源全面達標工作的實施,進一步完善排污許可證管理制度,規范污染源的監管工作。通過推行清潔生產、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紡織印染化工等重污染行業統一定點、統一規劃、污染集中治理等工作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提高工業污染防治水平。做好“十一五”環境保護規劃,制定下一階段整治任務。
8.按計劃對停采石場實施復綠工程。
9.加快西坑尾垃圾填埋場建設,力爭2005年底前對瀝溪垃圾填埋場進行封場,妥
善處理垃圾滲濾液,并對封場后的瀝溪垃圾填埋場加以利用。提高我市現有的垃圾發電廠焚燒效率,增大垃圾處理能力。推動西部地區垃圾無害化處理建設,確保我市生- 10 -
珠海市人民政府公報 2005年第22號
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保持80%以上。探討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問題。
10.繼續加大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力度,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廢水穩定達標排放;防止禁養區畜禽養殖回潮。
11.各級環保部門要定期發布飲用水源地水環境質量狀況,新聞媒體要予以配合,讓群眾及時知曉飲用水質量狀況。
附件2
珠海市2005─2006年治污保潔工程工作計劃
根據廣東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的通知》(粵辦發〔2004〕8號)、省環保局《關于印發〈2004―2005年廣東省實施治污保潔工程主要工作目標和任務分解方案〉的通知》(粵環〔2004〕163號)、《關于印發的函》(粵環函〔2005〕111號)和市委、市政府《關于印發〈珠海市治污保潔工程實施方案〉的通知》(珠辦發〔2005〕13號)的精神,結合我市實際,制定2005-2006年治污保潔工程工作計劃如下: 一、目標
飲用水源水質得到有效保護,主要飲用水源滿足功能要求,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達到100%,省控(含國控)斷面水質達標率為75%,跨市河流交界斷面水質達標率為70%以上,基本消除流經城區河段黑臭現象;加大城市污水收集管網和污水處理廠的建設力度,全市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70%以上;開展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加強前山河、南屏十二村四隊河涌、三灶中心河河涌綜合整治,水質得到進一步改善,前山河水質達到Ⅳ類水質目標;繼續開展工業污染源全面達標,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達到90%以上,重點污染源全面達標。加強大氣污染防治,加快火電廠脫硫設施建設,機動車隨機抽檢達標率達到90%以上;通過推廣使用道路降噪材料、加大施工噪聲管理控制噪聲污染,噪聲區達標覆蓋率達到60%以上;加快固體廢物防治規劃工作,進一步完善醫療廢物、危險廢物污染防治管理制度及環境監控體系,醫療廢物集中處置率達到
- 11 -
珠海市人民政府公報 2005年第22號
90%,工業危險廢物安全處置率達到100%,全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80%以上。加大生態建設與執法力度,控制動態水土流失面積,綠化覆蓋率達到45%;開展區域集中整治和綜合管理,建設優美舒適生產環境與居住環境,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加快工業園區建設。全面加強輻射環境安全與防護工作。
省政府2006年目標下達后,如有變化,另行文補充。 二、主要任務
(一)全面啟動我市環境保護“十一五”環保規劃,完成環境功能區劃修編、重污染行業“統一規劃、統一定點”方案、大氣和水環境容量規劃。充分發揮規劃的先導作用,為我市可持續發展戰略體系建立水資源保障與水生態建設、生態交通發展、遏制空氣質量快速下降趨勢等提供科學決策依據,認真組織實施《珠江三角洲環境保護規劃綱要(2004─2020年)》,全面協調我市社會、經濟與生態環境之間和諧發展。 (二)深入推動飲用水源保護工作,積極推進西水東調水源系統工程建設,嚴格控制水源保護區內的開發建設活動,清理整頓養殖業和定期對飲用水源保護區內的非法經營、非法建筑物及“三無”人員進行清理,最大限度地保障飲用水安全。繼續做好珠海江河水綜合整治,推動各項水環境治理工程的建設、河涌整治和河流兩岸生態景觀整治。加強管理,確保已建污水處理廠正常有效運行。實施《廣東省碧海行動計劃》,加強海洋環境保護。
(三)加快火電廠脫硫設施的建設步伐,燃重油電廠和工業鍋爐的油品含硫量控制在0.8%以下,加快淘汰和關閉污染嚴重的25個小火電機組,到2006年6月完成珠海電廠1#、2#機組脫硫設施建設,并保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指標達到總量控制要求。 (四)強化污染源管理,創新管理思路、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加大環保執法和監管力度,切實解決群眾關注和社會影響大的環境重點、熱點和難點問題。加快污染工業園區建設,強化對工業污染源、自來水廠、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廠(場)的監督管理,推進排放廢水、火電廠重點污染源的在線監測工作;推行清潔生產,開展循環經濟試點工作。
(五)貫徹落實《廣東省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條例》和《廣東省固體廢物污染防治規劃(2001―2010)》,完成瀝溪垃圾填埋場封場工作,保證西坑尾垃圾填埋場一期工程在2006年完成,啟動5噸/日醫療垃圾處理中心的建設,加快西部地區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進程,建立和完善固體廢物污染防治管理制度和監控體系,制定- 12 -
珠海市人民政府公報 2005年第22號
危險廢物處置利用技術導則,提高對危險廢物的監管水平,堅決打擊非法轉移危險廢物的行為。
(六)實施《珠海生態示范區建設規劃》,繼續加強水土保持工作,做好采石場的整治和復綠工作;繼續開展生態公益林和生態風景林建設,啟動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建設,加強生物物種資源保護。
(七)抓緊完善放射源管理機制,在放射源清查工作的基礎上,初步建立我市放射源數據庫和監督管理體系,把放射源管理納入日常管理軌道,確保我市核與輻射環境的安全。
(八)對造成環境污染和社會危害的,依法追究責任人的法律責任。堅決查處破壞環境的違法案件。環保部門要充分重視環境污染以及投訴案件調查,做到有訴必應,盡快處理。
- 13 -
珠海市人民政府公報 2005年第22號
附件3
珠海市2005-2006年江河水綜合整治 工作與治污保潔工程任務分解表
- 14 -
珠海市人民政府公報 2005年第22號
- 15 -
珠海市人民政府公報 2005年第22號
- 16 -
珠海市人民政府公報 2005年第22號
- 17 -
珠海市人民政府公報 2005年第22號
- 18 -
珠海市人民政府公報 2005年第22號
- 19 -
珠海市人民政府公報 2005年第22號
- 20 -
珠海市人民政府公報 2005年第22號
關于建立珠海市國家版圖意識宣傳教育和
地圖市場監管聯席會議制度的通知
珠府辦函〔2005〕112號
各區人民政府,經濟功能區,市府直屬各單位:
為進一步做好國家版圖意識宣傳教育和地圖市場監管工作,經市人民政府同意,建立珠海市國家版圖意識宣傳教育和地圖市場監管聯席會議制度,與珠海市整頓和規范地圖市場秩序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合并辦公,兩塊牌子一套人馬,成員如下:
第一召集人:劉 毅(市政府副秘書長)
召 集 人:朱存文(市國土資源局副局長)
成 員:高德民(市委宣傳部副部長)
石學斌(市工商局副局長)
涂 琳(拱北海關處長)
吳朝平(市教育局副局長)
鳳亦凡(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副局長)
周 峰(市外經貿局副局長)
李 清(市外事局副局長)
聯席會議不設辦公室,設聯絡組具體負責我市整頓和規范地圖市場秩序工作的組織實施和執法檢查,成員如下:
組 長:譚建新(市國土資源局科長)
成 員:沈 莉(市委宣傳部科長)
關志勇(市工商局科長)
李晨光(拱北海關副科長)
李 白(市教育局副科長)
王恒升(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科長)
黃衛國(市外經貿局科長)
周 宋(市外事局科長)
珠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二○○五年十二月五日
- 21 -
珠海市人民政府公報 2005年第22號
關于調整機動車污染防治工作
協調小組成員的通知
珠府辦函〔2005〕114號
各區人民政府,經濟功能區,市府直屬各單位:
鑒于珠海市機動車污染防治工作協調小組部分成員工作變動,經市人民政府同意,對該小組成員調整如下:
組 長:霍榮蔭(市政府)
副組長:毛東信(市環保局)
熊豪品(市環保局)
黃慶云(市公安局)
關小帆(市交通局)
成 員:龔選平(市委宣傳部)
高 平(市人大)
連新民(市政協辦)
梁培忠(市發展與改革局)
陳廷國(市經貿局)
李壽榮(市監察局)
戴偉輝(市財政局)
趙開元(市公安局交警支隊)
張 征(市質監局)
石學斌(市工商局)
陳永章(市機動車輛污染監控管理所)
傅小樂(香洲區)
陳 鋼(金灣區)
陽化冰(斗門區)
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環保局,負責日常工作,辦公室主任由熊豪品同志兼任。
珠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二○○五年十二月八日
- 22 -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