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污水如何處理(移動衛生間的污水如何處理)
一、如何處理污水?
1、物理法:主要利用物理作用分離污水中的非溶解性物質,在處理過程中不改變化學性質。常用的有重力分離、離心分離、反滲透、氣浮等。物理法處理構筑物較簡單、經濟,用于村鎮水體容量大、自凈能力強、污水處理程度要求不高的情況。
2、生物法:利用微生物的新陳代謝功能,將污水中呈溶解或膠體狀態的有機物分解氧化為穩定的無機物質,使污水得到凈化。常用的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生物法處理程度比物理法要高。
3、化學法:是利用化學反應作用來處理或回收污水的溶解物質或膠體物質的方法,多用于工業廢水。常用的有混凝法、中和法、氧化還原法、離子交換法等。化學處理法處理效果好、費用高,多用作生化處理后的出水,作進一步的處理,提高出水水質。
二、污水如何處理?
物理法
污水物理處理法就是利用物理作用,分離污水中主要呈懸浮狀態的污染物,在處理過程中改變水的化學性質,屬于物理法的處理技術有以下幾種:
1、重力分離法:流入池內污水由于流速降低,污水中地固體物質在重力作用下進行沉淀,而使固體物質與水分離,這種工藝分離效果好,簡單易行,應用廣泛,如污水處理廠的沉砂池和沉淀池。沉砂池主要去除污水中密度較大的固體顆粒,沉淀池則主要用于去除污水中大量的呈顆粒狀的懸固體。
2、篩選(截流)法:利用篩濾介質截流污水中地懸浮物。屬于篩濾處理的設備有格柵、微濾機、砂濾池、真空濾機、壓濾機(后兩種多用于污泥脫水)等,一些相對密度接近于水的細微顆粒,因其自重難于在水中下沉或上浮,可采用氣浮裝置。
氣浮工藝是將空氣打入污水中,并使其以微小氣泡地形式由水中析出,污水中密度接近于水的微小顆粒狀的污染物質粘附到氣泡上,并隨氣泡升至水面,形成泡沫浮渣而去除。根據空氣打入方式的不同,氣浮處理設備有加壓葉輪氣浮法和射流氣浮法等。為提高氣浮效果,有時需向污水中投加混凝劑。
3、離心與旋流分離法:使含有懸浮固體或乳化油的污水在設備中進行高速旋轉,由于懸浮固體和廢水的質量不同受到的離心力也不同,質量大的懸浮固體被拋甩到污水外側,這樣就可使懸浮固體和污水別通過各自出囗排出設備之外,而使污水得以凈化。
化學法
水的化學處理法就是向污水中投加化學物質,利用化學反應來分離回收污水中的污染物或使其轉化為無害的物質。屬于化學處理法的有以下幾種:
1、混凝法:混凝法是向污水中投加一定量的藥劑,經過脫穩、架橋等反應過程,使水中的污染物凝聚沉降。水中呈膠體狀態的污染物質通常帶有負電荷,膠體顆粒之間互相排斥形成穩定的混合液,若水中帶有相反電荷的電介質(即混凝劑)可使污水中的膠體顆粒改變為電中性,并在分子引力作用下凝聚成大顆粒下沉。
這種方法用于處理含油廢水、染色廢水、洗毛廢水等,該法可以獨立使用,也可以和其他方法配合使用,一般作為預處理、中間處理和深度處理等,常用的混凝劑則有硫酸鋁、堿式氯化鋁、硫酸亞鐵、三氯化鐵等。
2、中和法:用化學方法消除污水中過量的酸和堿,使其pH值達到中性左右的過程稱為中和法。處理酸污水以堿為中和劑,處理含堿污水以酸作中和劑,也可以吹入含CO2的煙道氣進行中和,酸或堿均指無機酸和無機堿,一般應依照“以廢治廢”的原則,亦可采用藥劑中和處理,可連續進行,也可間歇進行。
3、氧化還原法:污水中呈溶解狀態的有機和無機污染物,在投加氧化劑和還原劑后,由于電子的遷移而發生氧化和還原作用形成無害的物質。常用的氧化劑有空氣中的氧、漂白粉、臭氧、二氧化氯、氯氣等,氧化法多用于處理含酚、含氰廢水。常用的還原劑則有鐵屑、硫酸亞鐵、亞硫酸氫鈉等,還原法多用于處理含鉻、含汞廢水。
4、電解法:在廢水中插入電極并通過電流,則在陰極板上接受電子,在陽極板上放出電子。在水的電解過程中,陽極產生氧氣,陰極產生氫氣。上述綜合過程使陽極發生氧化作用,在陰極上發生還原作用。目前電解法主要用于處理含鉻及含氰廢水。
5、吸附法:吸附處理主要是利用固體物質表面對污水中污染物質的吸附,吸附可分為物理吸附、化學吸附和生物吸附等。
物理吸附是吸附劑和吸附質之間在分子力作用下產生的,不產生化學反應,而化學吸附則是吸附劑和吸附質在化學鍵力作用下起吸附作用的,因此化學吸附選擇性較強。在污水處理中常用的吸附劑有活性炭、磺化煤、焦炭等。
6、化學沉淀法:向污水中投加某種化學藥劑,使它和其中某些溶解物質產生反應,生成難溶鹽沉淀下來。多用于處理含重金屬離子的工業廢水。
7、離子交換法:在給水處理中應用較廣,使用的離子交換劑分為無機離子交換法、有機離子交換樹脂。
采用離子交換法處理污水時,必須考慮樹脂的選擇性。樹脂對各種粒子的交換能力是不同的,這主要取決于各種離子對該種樹脂親和力的大小,又稱選擇性的大小,另外還要考慮到熟知的再生方法等。
8、膜分離法:滲析、電滲洗、超濾、反滲透等,通過一種特殊的半滲透膜分離水中的離子和分子的技術,統稱為膜分離法。
電滲析法主要用于水的脫鹽,回收某些金屬離子等。反滲透與超濾均屬于膜分離法,但其本質又有不同。反滲透作用主要是膜表面化學本性所起的作用,它分離的溶質粒徑小,除鹽率高,所需工作壓力大;超濾所用材質和反滲透可以相同,但超濾是篩濾作用離溶質粒徑大,透水率高,除鹽率低,工作壓力小。
生物法
水的生物處理法就是利用微生物的新陳代謝功能,使污水中呈溶解和膠體狀態的有機污染物被降解并轉化為無害物質,使污水得以凈化。生物處理法可分為好氧處理法和厭氧處理法兩類。前者處理效率髙,效果好,使用廣泛,是生物處理的主要方法。屬于生物處理法的工藝有以下幾種:
1、活性污泥法:是當前應用最為廣泛的一種生物處理技術。將空氣連續鼓入大量溶解有機污染物的污水中一段時間,水中形成大量好氧性微生物的絮凝體,稱為活性污泥,活性污泥能夠吸附水中的有機物,生活在活性污泥上的微生物以有機物為食料,獲得能量,并不斷生長增殖,有機物被分解、去除,使污水得以凈化。
2、自然生物處理法
利用自然條件下生長繁殖的微生物來處理污水,形成水體-微生物-植物組成的生態系統,對污染物進行一系列的物理-化學和生物凈化,可對污水中的營養物質充分利用,有利于綠色植物生長,實現污水的資源化、無害化和穩定化。該法工藝簡單,建設與運行費用都較低,效率高,是一種符合生態原理的污水處理方式,但容易 受自然條件影響,占地較大。主要有水生植物塘、水生動物塘、土地處理系統以及上述工藝組合系統。穩定塘是利用塘水中自然生長的微生物處理污水,而在塘中生長的藻類的光合作用和大氣氧作用向塘中供氧。在穩定塘內污水停留時間長,其生化過程和自然水體凈化過程相似。穩定塘按其微生物反應類型 分為好氧塘、兼性塘、厭氧塘和曝氣塘等。
3、生物膜法
使污水連續流經固體填料,在填料上就能夠形成污泥垢狀的生物膜,生物膜上繁殖大量的微生物,吸附和降解水中的有機污染物,能起到與活性污泥同樣的凈化污水作用。從填料上脫落下來死亡的生物膜隨污水流入沉淀池,經沉淀池澄清凈化。生物膜有多種處理構筑物,如生物濾料、生物轉盤、生物接觸氧化和生物流化床等。
4、厭氧生物處理法
利用兼性厭氧菌在無氧條件下降解有機污染物,主要用于處理高濃度難降解的有機工業廢水及有機污泥。主要構筑物是消化池,近年來在這個領域有很大的發展,開創了一系列的新型高效厭氧處理構筑物,如厭氧濾池、厭氧轉盤、上流式厭氧污泥床、厭氧流化床等高效反應裝置,該法能耗低且能產生能量,污泥量少。
處理等級
1、一級處理
主要去除廢水中懸浮固體和漂浮物質,同時還通過中和或均衡的預處理對廢水進行調節以便進入受納水體或二級處理裝置,主要包括篩濾、沉淀的物理處理方法,經過一級處理后,廢水的BOD一般只去除30%,達不到排放標準,仍需進行二級處理。
城市污水一級處理主要構筑物有格柵、沉砂池和初沉池。
2、二級處理
主要去除廢水中呈膠體和溶解狀態的有機污染物質,主要采用各種生物處理方法,BOD去除率達90%以上,處理水達標排放。
二級處理的方法主要有活性污泥法,是利用活性污泥去除廢水中有機物的處理工藝過程。系統中包括水系統、泥系統和氣系統。主要設備為曝氣池和二次沉淀池。
3、三級處理
是一級、二級處理的基礎上,對難以降解的有機物、磷、氮的營養性物質進行進一步處理,采用的方法有混凝、過濾、離子交換、反滲透、超濾消毒。
如果隨意排放,污水中的污染物進入空氣、土壤、水體等環境,會對各大生產和市民生活造成相當不利的影響。
三、廁所污水,廚房污水如何處理?
廁所污水和廚房污水是分開處理的。
廁所污水有兩種處理方法,一是排入化糞池,經過化糞池初級處理后進入城市下水道排入地表水體。另一是直接排入城市污水管網,進入污水處理廠綜合處理。
廚房污水直接排入城市下水道進入地表水體,或者排入城市污水管網,進入污水處理廠綜合處理
四、含甲醇的污水如何處理?
里面甲醇含量較高的話,設計一套回收裝置比較好,這個就比較復雜了,一般是采用精餾來實現的!這樣比較環保,還能廢物再利用,但初期投入比較大!
五、餐具消毒的污水如何處理?
在現階段,消毒劑除cl2外,還有二氧化氯,臭氧,采用代用消毒劑可降低有害物質的生成量,同時提高處理效率。
水的過濾消毒
過濾后的水要進行消毒,消毒劑用cl2。cl2易溶于水,與水結合生成次氯酸和鹽酸,在整個消毒過程中其主要作用的是次氯酸。對產生臭味的無機物來說,它能將其徹底氧化消毒,對于有生命的天然物質如水藻,細菌而言,它能穿透細胞壁,氧化其酶系統(酶為生物催化劑)使其失去活性,使細菌的生命活動受到障礙而死亡。次氯酸本身呈中性,容易接近細菌體而顯示出良好的滅菌效果,次氯酸根離子也具有一定的消毒作用,但它帶負電荷而難于接近細菌體(細菌體帶負電荷),因而較之次氯酸,其滅菌效果要差得多,所以cl2消毒效果要消毒更佳。
目前世界上安全的自來水消毒方法是臭氧消毒,不過這種方法的處理費用太昂貴,而且經過臭氧處理過的水,它的保留時間是有限的,至于能保留多長時間,目前還沒有一個確切的概念。所以目前只有少數的發達國家才使用這種處理方法。
cl2溶于水生成鹽酸和次氯酸,其中次氯酸是強氧化性酸,具有氧化消毒和氧化漂白的作用,另外次氯酸分解生成的初生態氧O具有很強的氧化性,能消毒。
六、光催化如何處理污水的?
現在在水處理上實際應用光催化最好的是日本的三菱公司,他們在印度實際上是使了用沸石細粒吸附納米二氧化鈦,在太陽光的照射下對印度的不合格的飲用水進行處理,達到了飲用的標準。不是我沒有注意到你的提問中提到的是“污水”,是先說明目前只能做到把還不太干凈的水,經過光催化的處理,可以做到把少量的化學物質分解掉;把大部分的細菌殺滅,使原來還不合格的水達到了飲用標準。
至于含有COD幾百幾千甚至于幾萬毫克/每升的污水,打一個比方,螞蟻可以搬掉沙粒,有足夠搬動沙粒的能力,但是要搬掉一個沙堆,除非你有足夠的耐心。
現在光催化在空氣凈化中已經廣泛的被應用,建筑物的各種涂料大量的生產和銷售,但是可以用在水中的光催化涂料,還沒有。
另外要想取得良好光催化效果,任何半導體光觸媒都是顆粒越細,表面積越大,效果越好,這就給實際應用帶來了困難,納米級的光催化顆粒只能附著在納米級的涂層的表面,或者必須解決一個回收再利用的問題。
光催化很難解決廢水中的大量的污染物質,這是弱點,現行的大規模水處理技術成本低,效率高,但是對部分化學物質和藥物的殘留相對比較多,而光催化卻對這些難以處理的物質包括二惡英這樣的物質反而有特效。
所以應該把光催化用在整個污水處理流程中的后道工序中,揚長避短,才能保證最后處理好的水能夠達到比較高的標準。
七、污水廠停產期間污水如何處理?
短期停產(3~5天)運行控制要點:
了解短期停產的情況,停產前集水池、調節池提前貯滿水,PH必須控制在6~8.5之間.
在停產前,把調節池廢水COD調高,保證停產期間,套氧池在低流量進水情況下,使厭氧菌能夠獲得一定的營養。或者,在停產期間,有閉幕地向汗水處理排放廢酵母稀液(廢酵母沉淀后的上清液),糖化刷洗水或次酒等COD高的廢液。
間歇進水,每天厭氧池間歇小流量進水。按正常程序處理。好氧池間歇曝氣,每處理周期停止進水或加藥品后至少日報2小時,第處理周期可停止曝氣1次,每次時間不超過2小時。
停產5~15天的運行控制要點:
厭氧池在前進水,然后停止進水讓厭氧牌休眠狀態。
好氧池在停產前加大 污泥回流量,進行保泥。停產期間第5天曝氣一次,曝氣時間根據污泥顏色而定,污泥變黃以后停止曝氣(大約10個小時左右)。
長期停產(15天以上)運行控制要點:
厭氧池在停產前進水,然后停止進水,讓厭氧進入休眠狀態。
好氧池前15天全部靜止,第15天開啟全部充氧泵曝氣,直到好氧活性污泥顏色由黑色變為黃色(大約10個小時左右)。如用顯微鏡觀察生物相時,沒有輪蟲、鐘蟲,只有簡單原生物。說明活性污泥的活性下降,需要間歇進水逐步培養活性污泥。
八、養娃污水如何處理?
可以預處理+厭氧+好養的聯合工藝方案處理。先將養殖牛蛙的廢水倒入格柵池 主要是通過格柵攔截大分子污染物,這樣可以降低后續工藝運行的壓力,減少牛蛙養殖的廢水設備,管道堵塞等問題。
格柵簡單處理后進入調節池進行水質,水量,PH等的調節即可。
九、如何用物理法處理污水?
常用于水處理的物理方法有重力分離、過濾、蒸發結晶和物理調節等方法。
重力分離法指利用污水中泥沙、懸浮固體和油類等在重力作用下與水分離的特性,經過自然沉降,將污水中比重較大的懸浮物除去;離心分離法指在機械高速旋轉的離心作用下,把不同質量的懸浮物或乳化油通過不同出口分別引流出來,進行回收;過濾法是用石英沙、篩網、尼龍布、隔柵等作過濾介質,對懸浮物進行截留;蒸發結晶法是加熱使污水中的水氣化,固體物得到濃縮結晶;磁力分離法是利用磁場力的作用,快速除去廢水中難于分離的細小懸浮物和膠體,如油、重金屬離子、藻類、細菌、病毒等污染物質。
十、200噸污水如何快速處理?
深度A2/O生物處理系統中缺氧采用推流進水方式進行反硝化,反硝化效果明顯,好氧采用微孔橡膠膜片和逆流曝氣方式進行硝化,硝化效率高;通過兩段混合液內回流進行反硝化脫氮,脫氮更徹底;各級沉淀少量污泥通過板框壓濾脫水,上清液回流厭氧池進行生物除磷,除磷效果顯著;生物分層采用絮凝沉淀及逆流反滲方式,有效降解懸浮物。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