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5日中國發射首顆為青少年量身定做的科普實驗衛星?
2009年12月5日中國發射首顆為青少年量身定做的科普實驗衛星?
不是5日,是2009年12月15日,中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以一箭雙星方式,用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將首顆公益科普實驗小衛星“希望一號”順利送入預定的太陽同步軌道。
該衛星是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東方紅衛星有限公司自主研制,并做了適應性改進。圍繞衛星的設計、研制、發射和使用,中國科協、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和中國宇航學會,共同策劃和組織實施了一系列的全國性青少年航天科技體驗活動。
衛星結構采用整星框架+承力板結構設計,非等邊的八邊形立柱構形,由衛星框架、承力板以及整星蒙皮構成。通過整星框架與承力板,將整顆衛星分為三個主要部分,分別為能源艙、電子艙以及載荷艙,熱控方案采用隔熱和傳導等被動熱控方式,實現整星的等溫化設計。
中國首顆為青少年量身定做的科普衛星是什么?
中國首顆為青少年量身定做的科普衛星是希望一號。
“希望一號”衛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東方紅衛星有限公司自主研制,并做了適應性改進。圍繞衛星的設計、研制、發射和使用,中國科協、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和中國宇航學會,共同策劃和組織實施了一系列的槐盯寬全國性青少年航天科技體驗活動。
2009年12月15日,中則晌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以一箭雙星方式,用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將首顆公益小衛星“希望一號”順利送入預定的太陽同步軌道。
希望一號的結構組織:
衛星結構采用整星框架+承力板結構設計,非等邊的八邊形立柱構形,由衛星框架、承力板以及整星蒙皮構成。通過整星框架與承力板,將整顆衛星分為三個主要部分鉛亮,分別為能源艙、電子艙以及載荷艙,熱控方案采用隔熱和傳導等被動熱控方式,實現整星的等溫化設計。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