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碳排放量的主要方面?
能源發電是碳排放主要來源
地球上的碳一直在參與碳循環過程,碳循環是指碳元素在地球的生物圈、巖石圈、水圈及大氣圈中交換,并隨地球運動循環往復的現象。它包括碳固定與碳釋放兩個階段,前者是從大氣吸收CO2的過程,稱為碳匯;后者是向大氣釋放CO2的過程,稱為碳源。
在這個過程中,人類活動的影響至關重要,燃燒化石能源會加大向大氣中釋放CO2,而毀林開荒等行為則會減弱碳匯過程,從而造成平衡的破壞,導致大氣中的CO2濃度過高,氣溫升高。據國際能源署(IEA)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碳排放主要來自能源發電與供熱、交通運輸、制造業與建筑業三個領域,分別占比43%、26%、17%。
碳排放總量下降明顯
21世紀以來,全球碳排放量增長迅速,2000-2019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了40%。據英國石油公司(BP)發布的《世界能源統計年鑒(第70版)》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以來,全球碳排放量保持持續增長,2019年,全球碳排放量達343.6億噸,創歷史新高。
2020年,受全球新冠肺炎影響,世界各地區碳排放量普遍減少,全球碳排放量下降至322.8億噸,同比下降6.3%。
亞太地區碳排放占比過半
從各地區排放情況來看,目前,亞太地區碳排放量在全球占比較大。據英國石油公司(BP)發布的《世界能源統計年鑒(第70版)》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亞太地區碳排放量占全球總排放量的一半以上,合計占比達52%,其中中國占比30.7%,遠超其他地區;北美地區碳排放量占比為16.6%;歐洲地區碳排放量占比為11.1%。
中國碳排放持續增長,美國2020年大幅下降
具體到國家碳排放量來看,中國和美國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兩個碳排放國家,排放量遠超其他國家,但兩國碳排放走勢有所不同。
中國工業發展相較美國起步較晚,目前美國已經發展成為發達國家,而我國仍是處于發展中的發展中國家,因此我國經濟發展仍需要大量的煤炭能源消耗,碳排放量仍在增長;而美國已逐漸調整能源結構,早在2007年便實現碳達峰,碳排放量已進入下降通道。
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爆發,世界各國均遭受不同程度的經濟打擊,高碳工業發展或長或短有所停滯。我國由于疫情防控得當,各領域復蘇較快,2020年,我國碳排放量達到98.99億噸,同比增長0.6%,再創歷史新高,占全球碳排放量的比重也提升至30.7%。與此同時,全球主要國家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