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場污水處理最好方法(豬場污水處理最好方法有用藥處理的嗎?)
一、養豬場污水處理方法?
1.采用人工清糞,豬舍內的豬糞利用人工清運到封閉糞場,豬尿及少量沖舍糞水流入污水處理系統,進入初沉池,沉去細小的懸浮物,糞渣與豬舍內人工清運的糞渣直接運到糞場。這種方法雖然增加了人工費,但每天用水量可大大減少,一般可比“水沖糞法”減少三分之二;排出污水的COD值只有前法的75%左右,BOD值只有前法的40-50%,SS只有前法的50-70%,污水更容易處理;污水池的投資少,占地面積小,日常維持費用低。對一個萬頭肉豬的豬場來說,干清糞法比水沖糞法平均每天可減少排污水量100噸左右,年減少污水36500噸。
2.根據養豬場污水水質特性及排水狀況,在污水處理工藝前端設置固液分離段,以利糞便與污水初步分離,減少污水處理量。分離后的糞便和人工清除的糞便作堆積發酵處理后,加工成為有機肥出售。
3.分離后的污水自流進入沉沙池、調節池,污水經沉淀、酸化及均衡調節后,清除部分水解污泥至污泥干化池。污水經泵提升后進入折流式厭氧反應池(ABR),進行第一級生化處理,產生沼氣用于發電、食堂飲事、供熱等。沉淀污泥經污泥干化池干化后,送堆肥場和人工清除的糞便一起堆積發酵,作復合肥利用。
4.經折流式厭氧池(ABR)處理后,糞污水COD、BOD降解大約可達80%以上。污水經中間調節池再進入溪流氧化溝,作好氧深度處理(即二級生化處理),污水在此處進一步脫磷、脫氨處理后,主要降解指標COD、BOD、NH3-N去除率可超過97%以上,基本滿足排放標準。處理后污水經集水沉淀池后達標外排。
5.由于折流式厭氧池(ABR)的運行管理比升流式厭氧池(UASB)簡單,對高懸浮固體廢水的適應性比較強,沒有三相分離器,工程投資較省,所以在這里我們選用折流式池型取代升流式池型。
二、豬場用什么方法消毒最好?
圈舍內用碘、氯等帶豬消毒藥,圈舍外用強酸或強堿。
養豬場消毒方法:
1、圈舍內帶豬消毒。一般應用碘、氯、季銨鹽等制劑的可帶豬消毒藥進行消毒,需要兩到三種消毒藥交叉使用,防止產生耐藥性。
2、圈舍外環境消毒。一般應用過氧乙酸或者火堿等強酸強堿進行消毒,由于沒有豬這樣消毒效果好,需要注意個人防護。
三、豬場污水處理最佳方案?
還田模式,這種模式一定程度上減輕了處理費用,減少了廢水糞便排放,但是需要足夠廣大的消納土地面積,并且未經過處理的有機物濃度高,導致土壤板結和植物燒苗,另外還有未經處理的致病微生物進入環境,污染水體和土壤。
四、養豬場污水處理有哪些可行的方法?
養豬場排污的最好處理辦法是,污物農業生產再應用。養豬場排污,對當地是一害,但大農業,如種糧,經果林等,需要大量有機肥以改良土質。目前,養殖一邊是污染,種植業一邊是嚴重缺有機肥,中間差一座聯結兩個產業的橋梁。因種植業效益低下,農民自運養殖排污,不劃算,造成兩個產業相互間合作斷檔,政府應作力解決這個問題。
五、豬場廢水處理采用哪種處理方法最好?豬場廢水?
豬場養殖廢水無論采取何種工藝及措施來進行處理,都應該采取一定的預處理方法。
采用預處理方法可使廢水污染物在之后處理步驟中的負荷降低,同時防止大的固體或雜物進入后續處理環節,造成處理設備的擁堵或損害。針對糞污中的大顆粒成分,豬場可采用沉淀、過濾及離心等固液分離技術來實現預處理,常見的格柵、沉淀池及篩網都屬于此范疇。
沉淀是廢水處理中應用最廣的方法之一,可在重力作用下懸浮物自然沉降并且與水分離的處理工藝。目前,在規模豬場有廢水處理設施的豬場基本都將串聯2-3個沉淀池,通過過濾、沉淀及氧化分解將糞污進行處理。此外,還有一些機械過濾設備包括自動轉鼓過濾機、離心盤式分離機都可用于豬場糞污的預處理步驟中。
養殖廢水的主要處理技術
一 自然處理法
利用大自然(天然水體、土壤等)對污水進行自我凈化的原理來發揮作用。包括土地處理系統和水生植物處理系統。常見的有生物塘、土壤處理法、人工濕地處理法等。氧化塘是利用天然或人工修筑的池塘來進行污水生物處理。污水在塘內停留時間長,而水中的微生物可代謝降解有機污染物,溶解氧則通過藻類的光合作用和塘面的復氧作用來實現,可大大降低水體中的有機污染物,并在一定程度上去除水中的氮和磷,減輕水體富營養化。
人工濕地是模擬自然界濕地的生物多樣性對水進行自然凈化的一種方法,利用水生植物、碎石煤屑床、微生物的構成與污水發生過濾、吸附、置換等物理過程及微生物的吸收與降解等生物作用,最終實現凈化水質的目的,它也屬于好氧處理方法的一種??梢岳脧U棄或閑置的農田、洼地或水塘加以改造而成,但相對占地面積較大、超負荷運轉易造成堵塞。
自然處理法由于投資少、運作費用低,在足夠土地可供利用的條件下,頗為經濟,比較適用于小型養殖場的廢水處理。
二 人工厭氧處理法
厭氧處理或稱沼氣工程自 20世紀50年代以來已開發出多種處理技術,主要是以提高污泥濃度和改善廢水與污泥混合效果為基礎的一系列高負荷反應器的發展來處理廢水。厭氧處理的特點是占地少、能量需求低,還可以產生沼氣,處理過程并不需要氧,具有較高的有機物負荷潛力,能降解一些好氧微生物所不能降解的部分。
目前國內豬場廢水處理主要采用的是上流式厭氧污泥床及升流式固體反應器工藝。經厭氧處理后的污水,若有可供利用土地的條件下能夠作為液態有機肥還田,但是往往排放量比較大,運輸、施用都不太方便,一般情況下須經多級好氧處理后達標排放為宜。
三 人工好氧處理法
好氧處理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微生物在好氧條件下分解有機物,同時合成自身細胞(活性污泥),可生物降解的有機物最終可被完全氧化為簡單的無機物。包括活性污泥、接觸氧化和生物轉盤等。
而氧化溝、sbr和a/o屬于改進的活性污泥法。一般無法使用一級好氧的方法將豬場污水處理達標,必須進行多級串聯,如采取酸化和三級接觸氧化工藝處理豬場污水。
四 厭氧-好氧處理法
豬場廢水是比較難處理的有機廢水,因為其排量大、溫度低、廢水中固液混雜,有機物含量高,氮、磷含量豐富且不易去除,單純使用物理、化學或生物學方法都很難達到排放要求。
厭氧法bod(生化需氧量)負荷大,好氧法bod負荷小,在污水厭氧處理過程中,處理后水體仍具有一定的臭味,各項指標并不一定能達到國家排放的標準,一般來說需要采取多種處理方法相結合的工藝,常采用進一步的好氧處理(氧化塘等)來作為厭氧處理的二級凈化,這也是目前處理高濃度有機物污水的一種好方法,也是許多規模豬場采用的廢水處理方法。
經過處理后的污水基本都能達到國家排放標準,但最后一般設置排入魚塘,一方面通過魚塘起到更進一步氧化塘的作用,同時藻類復氧提高溶解氧含量,同時促進浮游植物、浮游動物和魚的生長,形成氮、磷——藻類——魚生物鏈,減少氮磷的環境污染。
養殖廢水處理作為一個系統工程,需要遵循生態學原理,結合多種處理方法來形成科學的綜合利用,實現處理達標后循環使用豬場用水,有效改善養殖環境,減少對周邊環境的威脅。
六、豬場污水處理菌種培養流程?
1.一種畜禽養殖污水的菌劑處理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厭氧菌、好氧菌的培養:培養基的制備:乳糖0.3~0.5%、亞硒酸氫鈉0.3~0.8%、磷酸氫二鈉0.3~0.8%、L-胱氨酸0.3~0.5%、蛋白胨1%、磷酸二氫鉀0.3~0.8%、其余為水,調節PH值為7.0~7.5,經過110~130℃高溫滅菌20~25min,得到培養基A、B、C;在無菌室按一定比例接種厭氧菌種至培養基A,在無菌室按一定比例接種好氧菌中至培養基B,培養溫度24~32℃,培養時間24~50小時;
(2)菌種馴化、強化培養:在好氧菌種池和厭氧菌種池中分別投入從污水處理廠二沉池取得的污泥20~30%、亞硒酸氫鈉0.5%、乳糖0.5%、磷酸二氫鉀0.5%、復合維生素0.5~1%、葡萄糖酸鈉1~2%、單硬脂酸甘油酯1~2%、N,N-二甲基乙酰胺1~2%、廢水,再分別投加培養好的好氧菌種和厭氧菌種;在菌種池中先投入池體積40~45%的廢水,攪拌;每天加入池體積6~8%的廢水,直到達到正常水位,得到馴化、強化后的好氧和厭氧污泥,并一起投放入厭氧反應池中;
(3)絮凝菌的培養:在無菌室接種有絮凝能力的菌種:門多薩假單胞菌、淡紫擬青霉菌,接種比例為7:3至培養基C,培養溫度24~32℃,培養時間24~50小時;再擴大強化培養,擴大強化培養基成分為:蔗糖1%、瓊脂1%、硝酸鉀1%、磷酸氫二鉀0.5%、硫酸鎂0.5%、氯化鈉0.5%、葡萄糖酸鈉1~2%、單硬脂酸甘油酯1~2%、N,N-二甲基乙酰胺1~2%,調節PH值為7.0~7.5;開啟搖床,培養溫度為30℃,培養時間為48h;將擴大強化培養后的菌株培養基先高速離心,得上清液為絮凝菌劑;
(4)污水經過柵隙又粗到細的8層格柵,去除大顆粒固體雜質;再進入過調節池調節pH為6~7.5;
(5)污水繼續進入絮凝池,加入污水體積2~5%絮凝菌劑,攪拌,水力停留7~9h去除懸浮物和部分污染物;絮凝池一側墻體安裝曝氣裝置,中部裝有攪拌器,底部為與水流方向相反的坡度,以便收集和排出沉淀;
(6)絮凝池上清液進入厭氧反應池,水力停留8~10h,攪拌,好養菌可消耗多余氧氣分解污染物,同時給厭氧菌提供厭氧環境使厭氧菌分解污染物,此過程中產生的甲烷回收至厭氧反應池連接甲烷回收池;
(7)污水繼續從底部流入好氧曝氣生物濾池,在承托層曝氣,承托層濾料為直徑3~8cm鵝卵石;接下來為第一層的十字型尼龍濾布,放置濾料為異形陶瓷長3~5cm,混合菌劑在濾布上形成生物膜繼續分解污染物,同時濾布的結構起到過濾作用;第二層為三葉形織法尼龍濾布濾料為異形陶瓷長1~3cm,第三層為五角形織法尼龍濾布,活性炭,5~100目,至下往上由粗到細;污水從上方排入過濾池通過重力作用二次過濾,經過活性炭60~200目,由上至下為粗到細,底層為雙層五角星織法尼龍布,在頂部和底部安裝紫外燈進行消毒,最后檢測后排放,若不達標則返回厭氧反應池;
污水處理設備包括:好氧菌種罐、厭氧菌種罐、格柵、調節池、絮凝池、厭氧反應池、好氧曝氣生物濾池、甲烷回收裝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畜禽養殖污水的菌劑處理工藝,其特征在于:厭氧菌種為產甲烷桿菌、產甲烷球菌、乳酸桿菌的組合。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畜禽養殖污水的菌劑處理工藝,其特征在于:產甲烷桿菌、產甲烷球菌、乳酸桿菌的接種比例為1:1:2。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畜禽養殖污水的菌劑處理工藝,其特征在于:好氧菌種為硫化細菌、聚磷菌、水解酸化菌、酵母菌的組合。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畜禽養殖污水的菌劑處理工藝,其特征在于:硫化細菌、聚磷菌、水解酸化菌、酵母菌的接種比例為2:2:3:5。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畜禽養殖污水的菌劑處理工藝,其特征在于:硫化細菌為氧化硫硫桿菌、排硫硫桿菌、氧化亞鐵硫桿菌、脫氮硫桿菌中的一種或兩種。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畜禽養殖污水的菌劑處理工藝,其特征在于:醋酸鈣不動桿菌、瓊氏不動桿菌、反硝化聚磷菌、絳紅紅環菌中的一種或兩種。
8.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畜禽養殖污水的菌劑處理工藝,其特征在于:水解酸化菌為蠟狀芽孢桿菌、淀粉芽孢梭菌、琥珀酸擬桿菌中的一種或兩種。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畜禽養殖污水的菌劑處理工藝,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的攪拌速率為400rpm~600rpm;步驟(3)中搖床速率為100~150r/min;步驟(5)中攪拌速率為200rpm~400rpm;步驟(6)中攪拌速率為300rpm~500rpm。
七、30頭豬場污水處理設備?
豬場污水處理設備是:一,用排水口排污水,再一個用離心抽水泵抽污水
八、養豬場污水處理設備污水處理方案?
養豬場污水處理要用塑料管道深埋,要建化糞池,用管道引出污水到專門處理污水的地方來作污水處理較為滿意。
九、牛蛙養殖污水處理最好方法?
先將養殖牛蛙的廢水倒入格柵池,主要是通過格柵攔截大分子污染物以及浮渣等,這樣可以降低后續工藝運行的壓力,減少牛蛙養殖的廢水設備、管道堵塞等問題。
格柵簡單處理后,進入調節池進行水質、水量、PH等的調節即可。
十、豬場污水處理工藝流程?
污水先經過固液分離機去除水中較大的懸浮物進入初沉池,在初沉池將較重懸浮物進行一個初步沉淀,為后續處理降低負荷,經過沉淀后的上清液進入到調節池,調節池的主要作用是均衡水質水量,使系統可以在一個較為穩定的條件下運行。
調節池的水采用泵提的方式將污水進入到UASB中,UASB具有厭氧污泥濃度高,平均污泥濃度為20-40gMLVSS/L,有機負荷高,水力停留時間短,如采用中溫發酵時,容積負荷一般為10kgCOD/(m3.d)左右,因此厭氧效果好。
UASB內設三相分離器,無需設沉淀池,被沉淀區分離出來的污泥重新回到污泥床反應區內,因此運行動力較小。
在UASB中充分的厭氧發酵,出水進入經加藥反應后進入氣浮的混合區,與釋放后的溶氣水混合接觸,使絮凝體粘附在細微氣泡上,然后進入氣浮區。
絮凝體在氣浮力的作用下浮向水面形成浮渣,水面上的浮渣積聚到一定厚度以后,由刮沫機刮入氣浮機污泥池后排入到污泥池。
下層的清水一部分回流做溶氣使用,一部分進入到清水池,然后在泵的作用下進入到生化系統中。
生化污水處理系統由(水解酸化池、一級接觸氧化池、兼氧池、二級接觸氧化池、沉淀池組成),污水在水解酸化池進行酸化處理,通過水解并在產酸菌的作用下,將廢水中的大分子難降解的有機物分解成小分子有機物、去除部分COD及可溶性的有機酸,并調節廢水水質、水量,確保后續處理負荷穩定;經水解酸化池流入生物接觸氧化池進行生化反應,生物接觸氧化池在充足供氧的條件下,好氧微生物群以污水中的有機物為營養,通過分解吸收有機物來進行自身的新陳代謝活動,從而達到去除污水中有機物的效果。
為保證好氧處理效果,在系統內設置膜片曝氣器及彈性立體填料,設備通過曝氣將氨氮等成分轉換成氮氣、氨氣,設備添加彈性填料提高好氧效果及增大生物膜的面積,增大曝氣池內的生物量,提高有機物去除率,具有處理效果穩定、容積負荷高、污泥產率低、剩余污泥含水率低等特點。
生物接觸氧化池內要保持一定濃度的活性污泥,污泥來源沉淀池回流,這樣保證了整個系統的穩定運行,保持高有機物去除率,有效防止污泥膨脹。
經好氧處理后的泥水混合物進入二次沉淀池,泥水混合物在此實現泥水分離,沉淀污泥回流至水解酸化池,進行反硝化反應,去除污水中的氨氮,剩余污泥則排向污泥池,經過處理后的污泥可委托外運處置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