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市污泥處置(開封市污泥處置招標)
一、污泥處置過程中污泥怎么輸送?
污泥輸送設備:一些污泥處理工程需要相應的輸送裝置,來使污泥連貫的流入到下一環節。
常用的污泥輸送設備:污泥入料泵、帶式輸送機、無軸螺旋輸送機等。
污泥濃縮設備:污泥處理前一般含水量較大,有的高達99%,對于這種含水率高的污泥,較好先進行重力濃縮,將污泥中自由水先脫去一部分。
常用的污泥濃縮設備有:污泥濃縮刮泥機、帶式污泥濃縮機、污泥轉筒濃縮機、臥式螺旋離心濃縮機、螺壓污泥濃縮機、氣浮濃縮設備。
污泥脫水設備:含水率高的污泥體積自然也非常大,不僅污染程度高,既無法做合理處置,又增加了運輸費用。所以污泥脫水是污泥處理中的非常關鍵的一部分。
常用的污泥脫水設備:帶式壓濾機、板框壓濾機、廂式壓濾機、污泥壓干機、離心式脫水機、污泥濃縮脫水一體化設備等。
二、污泥填埋場處置的意義?
(1)降低水分以減少體積,便于污泥的運輸、貯存及各種處理和處置工藝的進行。
(2)消除會散發惡臭、導致病害及污染環境的有機物和病原菌以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質,使污泥衛生化、穩定化。
(3)改善污泥的成分和性質,以利于應用,或易于回收能源和資源。
三、一般污泥處置能焚燒處置嗎?
可以焚燒處理,但是也存在很多問題。
污泥是污水處理廠和污水處理的必然產物。未經恰當處理處置的污泥進入環境后,直接給水體和大氣帶來二次污染,不但降低了污水處理系統的有效處理能力,而且對生態環境和人類的活動構成了嚴重的威脅。存在的主要環境問題如下:
(1)污泥含水率高。未脫水污泥含水率大于90%,初步脫水污泥含水率也高達80%,造成運輸成本高、堆放面積大,擠壓垃圾填埋場庫容,堵塞垃圾滲濾液管等問題;
(2)細菌滋生。不僅造成視覺污染,而且為其他有害生物的滋生提供了場所;
(3)大氣污染。污泥堆放在露天散發出臭氣和異味,日曬風刮,污染物顆粒會造成大氣污染;
(4)污染水體。經水浸泡、溶解,污染物伴隨污水流入河道,會污染地表水,進入地下水;
(5)含有重金屬。如不加以控制,則可能污染土地。
將流態的原生、濃縮或消化污泥脫除水分,轉化為半固態或固態泥塊的一種污泥處理方法。經過脫水后,污泥含水率可降低到55~80%,視污泥和沉渣的性質和脫水設備的效能而定。污泥的進一步脫水則稱污泥干化,干化污泥的含水率低于10%。脫水的方法,主要有自然干化法、機械脫水法和造粒法。自然干化法和機械脫水法適用于污水污泥。造粒法適用于混凝沉淀的污泥。
目前,我國城市污水處理廠普遍采用污泥脫水機進行脫水,形成含水率80~75%的脫水污泥,目前的市污水處理廠脫水污泥處置方法中,污泥農用占44.8%、陸地填埋占31%、其他處理約10.5%、沒有處理約13.7%。
四、污泥處置應遵循哪些原則?
1、設計污水處理設備時,首先要確保污水處理系統可以自動運行,并且運行費用低,投資省。
2、污水處理設備應該具有較大的適應性、應急性、可滿足水質、水量的變化,并考慮突發事故狀態的各種應急措施。
3、污水處理設備要具有操作簡單、維護管理方便等特點。
4、污水處理設備污泥產量少,并能保證污泥有可靠的處理路徑。
5、要充分考慮二次污染的防治,設備要求噪聲低,處理站附近區域無明顯異味,處理設施要有密封措施,盡量減少對周圍環境的影響。
污水處理設備廠家在設計污水處理設備時一定要按照上述原則進行設計,才能保證污水處理設備可以高效穩定的運行。
五、污泥無害化處置規定?
污泥脫水,去除其中的重金屬及有毒有害物質
六、污泥處置中污泥的填埋有哪些問題?
濃縮(去除水、增加固態物含量的過程,減少污泥的體積,固態物含量3%-8%的污泥濃縮后體積減少50%)、穩定(減少病原體,去除異味,抑制、減少并去除可能導致腐化的物質)、調節(化學和/或物理調節,目的是去除污泥中的水分)、脫水(目的是減少污泥中的水分,可去除污泥異味,使污泥成為非腐敗性物質)、壓縮。完成上述步驟后,進行安全填埋。
七、污泥處置減量處理方式有哪些?
補充:污泥消減技術
現在污泥的減量化處理主要從源頭進行,在污水處理過程中加入污泥消減工藝可以大大減少污泥的排放量,最高可達95%(青藤環境污泥消減技術)。污泥減量化之后剩下大多是砂和鈣化物之類的沉淀,極大的幫助了企業在污泥處理處置中的費用支出。
八、醫療污水化糞池污泥處置要求?
一 醫院污水中污泥的種類和泥量
1 污泥根據處理工藝,分為化糞池污泥、初沉污泥、生化剩余污泥、化學(混凝)沉淀污泥、消化污泥等。
2 醫院污水處理過程產生的泥量與原水的濃度(SS:懸浮固體)及處理工藝有關。
3化糞池污泥來自醫院醫務人員及患者的糞便,污泥量取決于化糞池的清掏周期和每人每日的糞便量。每人每日的糞便量約為150克。一般清淘周期6-12個月。
二醫院污泥處理
污泥處理工藝以污泥消毒和污泥脫水為主。
水處理工藝產生的剩余污泥在污泥消毒池內,投加石灰或漂白粉作為消毒劑進行消毒。若污泥量很小,則消毒污泥可排入化糞池進行貯存;污泥量大,則消毒污泥需經脫水后封裝外運,按照環評批復要求進行安全填埋或者焚燒處置。
A 污泥消毒
a、污泥首先在消毒池或污泥池中進行消毒,消毒池或污泥池池容不小于處理系統24h產泥量,且不宜小于1立方。儲泥池內需采取攪拌措施,以利于污泥加藥消毒。
b、每天濕污泥產量小于2立方的醫院污水處理系統,污泥可在消毒后排入化糞池,此時化糞池的容積應考慮到此部分的污泥量。每天濕污泥產量大于2立方的醫院污水處理系統,污泥可在消毒后進行脫水。
c、污泥消毒的最主要目的是殺滅致病菌,避免二次污染,可以通過化學消毒的方式實現。化學消毒法常使用石灰和漂白粉。
(1)石灰投量每升污泥約為15g,使污泥pH達12以上,充分攪拌均勻后保持接觸30-60min,并存放7天以上。(pH值高的環境不適于微生物生存,用石灰處理醫院污泥pH>12,并保持24小時以上,污泥中的糞大腸菌群將降低99.9999%以上)
(2)漂白粉投加量約為泥量的10-15%。
(3)有條件的地區可采用紫外線輻照消毒。
B 污泥脫水
a、污泥脫水的目的是降低污泥含水率,脫水過程必須考慮密封和氣體處理。
b、污泥脫水宜采用離心脫水機。離心分離前的污泥調質一般采用有機或無機藥劑進行化學調質。
c、脫水后的污泥應密閉封裝、運輸。
d、較多污水量小于1000噸每天的醫院,均不設置獨立污泥處理系統,通常只有污泥濃縮池。現階段比較常見的做法是委托專業公司采用一體化移動式污泥環保脫水車進行處理后裝袋。
三 污泥的最終處置
根據醫療機構水污染物排放標準中的要求,醫院污水處理站污泥屬于危險廢物,需要按照危廢要求進行處置。
九、以印染廠污泥為例,分析污泥處理處置及資源化?
印染污泥具有特殊性質,污泥結構多為無機制,污泥粘稠度低,使用壓濾脫水可以處理到50%以下含水率,至于資源化利用很難,除非有回收工藝,不然只能填埋,因為有機質含量低、熱量低,無法資源化。
十、污泥處理處置如何申報國家補貼?
污泥處置補貼的具體政策:
1、污泥處理處置的目標是實現污泥的減量化、穩定化和無害化;鼓勵回收和利用污泥中的能源和資源。堅持在安全、環保和經濟的前提下實現污泥的處理處置和綜合利用,達到節能減排和發展循環經濟的目的。
2、地方人民政府是污泥處理處置設施規劃和建設的責任主體;污泥處理處置設施運營單位負責污泥的安全處理處置。地方人民政府應優先采購符合國家相關標準的污泥衍生產品。
3、國家鼓勵采用節能減排的污泥處理處置技術;鼓勵充分利用社會資源處理處置污泥;鼓勵污泥處理處置技術創新和科技進步;鼓勵研發適合我國國情和地區特點的污泥處理處置新技術、新工藝和新設備。
4、污泥處理處置規劃應納入國家和地方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規劃。污泥處理處置應統一規劃,合理布局。污泥處理處置設施宜相對集中設置,鼓勵將若干城鎮污水處理廠的污泥集中處理處置。
5、污泥填埋。不具備土地利用和建筑材料綜合利用條件的污泥,可采用填埋處置。國家將逐步限制未經無機化處理的污泥在垃圾填埋場填埋。污泥填埋應滿足《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 混合填埋泥質》(CJ/T 249)的規定;填埋前的污泥需進行穩定化處理;橫向剪切強度應大于25kN/m2;填埋場應有沼氣利用系統,滲濾液能達標排放。 污泥以建筑材料綜合利用為處置方式時,可采用污泥熱干化、污泥焚燒等處理方式。 污泥熱干化。采用污泥熱干化工藝應與利用余熱相結合,鼓勵利用污泥厭氧消化過程中產生的沼氣熱能、垃圾和污泥焚燒余熱、發電廠余熱或其他余熱作為污泥干化處理的熱源;不宜采用優質一次能源作為主要干化熱源;要嚴格防范熱干化可能產生的安全事故。 污泥焚燒。經濟較為發達的大中城市,可采用污泥焚燒工藝。鼓勵采用干化焚燒的聯用方式,提高污泥的熱能利用效率;鼓勵污泥焚燒廠與垃圾焚燒廠合建;在有條件的地區,鼓勵污泥作為低質燃料在火力發電廠焚燒爐、水泥窯或磚窯中混合焚燒。 污泥焚燒的煙氣應進行處理,并滿足《生活垃圾焚燒污染控制標準》(GB18485)等有關規定。污泥焚燒的爐渣和除塵設備收集的飛灰應分別收集、儲存、運輸。鼓勵對符合要求的爐渣進行綜合利用;飛灰需經鑒別后妥善處置。 地方人民政府應進一步提高污水處理費的征收力度和管理水平,污水處理費應包括污泥處理處置運營成本;通過污水處理費、財政補貼等途徑落實污泥處理處置費用,確保污泥處理處置設施正常穩定運營。 各級政府應加大對污泥處理處置設施建設的資金投入,對于列入國家鼓勵發展的污泥處理處置技術和設備,按規定給予財政和稅收優惠;建立多元化投資和運營機制,鼓勵通過特許經營等多種方式,引導社會資金參與污泥處理處置設施建設和運營。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