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污水處理的基本方法及處理流程是什么意思(生活污水處理的一般方法)
一、污水處理的流程及基本方法?
污水處理流程和基本方法,可分為一級、二級和三級處理。
一級處理,屬于物理處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懸浮狀態的固體污染物質,物理處理法大部分只能完成一級處理的要求。經過一級處理的污水,BOD一般可去除30%左右,達不到排放標準。一級處理屬于二級處理的預處理。
二級處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膠體和溶解狀態的有機污染物質(BOD,COD物質),去除率可達90%以上,使有機污染物達到排放標準。
三級處理,進一步處理難降解的有機物、氮和磷等能夠導致水體富營養化的可溶性無機物等。主要方法有生物脫氮除磷法,混凝沉淀法,砂濾法,活性炭吸附法,離子交換法和電滲分析法等
二、生活污水處理方法?
物理處理法
物理處理法,通過物理作用,以分離、回收廢水中不溶解的呈懸浮狀態污染物質(包括油膜和油珠),常用的有重力分離法、離心分離法、過濾法等。
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法,生活污水多采用活性污泥法,它是世界各國應用最廣的一種生物處理流程,具有處理能力高,出水水質好的優點。該方法主要由曝氣池、沉淀池、污泥回流和剩余污泥排放系統組成。廢水和回流的活性污泥一起進入曝氣池形成混合液。活性污泥除了有氧化和分解有機物的能力外,還要有良好的凝聚和沉降性能,以使活性污泥能從混合液中分離出來,得到澄清的出水。
生物處理法
物理化學法,利用物理化學作用去除廢水中的污染物質,主要有吸附法、離子交換法、膜分離法、萃取法等。
生物膜法
生物膜法,在污水生物處理的發展和應用中,活性污泥和生物膜法一直占據主導地位。生物膜法主要用于從廢水中去除溶解性有機污染物,主要特點是微生物附著在介質“濾料”表面,形成生物膜,污水同生物膜接觸后,溶解的有機污染物被微生物吸附轉化為H2O、CO2、 NH3 和微生物細胞物質,污水得到凈化,所需氧化一般直接來自大氣。生物膜法處理系統適用于處理中小規模的城市廢水,采用的處理構筑物有高負荷生物濾池和生物轉盤,生物濾池在我國南方更為適用。
離子交換法
離子交換法是指在固體顆粒和液體的界面上發生的離子交換過程。離子交換水處理法是利用離子交換劑對物質的選擇性交換能力去除水和廢水中的雜質和有害物質的方法。
化學處理法
化學處理法,向污水中投加某種化學物質,利用化學反應來分離、回收污水中的污染物質,常用的有化學沉淀法、混凝法、中和法、氧化還原(包括電解)法等
氧化法
氧化法是目前廣泛采用并極具發展潛力的城市生活污水預處理方法之一。根據氧化劑的種類及反應器的類型,氧化法可分為化學氧化法、催化氧化法、( 催化)濕式氧化法,光催化氧化法、超臨界氧化法等。化學氧化法雖然操作簡單,但由于其處理效果并非十分理想,而且由于其運行成本較高,因此,在城市生活污水處理應用中使用并不很多。
中和法
中和法是利用化學方法使酸性廢水或堿性廢水中和達到中性的方法。在中和處理中,應盡量遵循“以廢治廢的原則,優先考慮廢酸或廢堿的使用,或酸性廢水與堿性廢水直接中和的可能性。其次才考慮采用藥劑(中和劑)進行中和處理。
生物接觸氧化法
生物處理法,通過微生物的代謝作用,使廢水中呈溶液、膠體以及微細懸浮狀態的農業生產體系性污染物質轉化為穩定、無害的物質,可分為好氧生物處理法和厭氧生物處理法。
好氧生物處理法
好氧生物處理是利用好氧微生物,在有氧環境下,將廢水中的農業生產體系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好氧生物處理效率高,使用廣泛,是廢水生物處理中的主要方法。好氧生物處理的工藝很多,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濾池、生物轉盤、生物接觸氧化等工藝。
厭氧生物處理法
厭氧生物處理是利用兼性厭氧菌和專性厭氧菌在無氧條件下降解農業生產體系污染物的處理技術,較終產物為甲烷、二氧化碳等。多用于農業生產體系污泥、高濃度農業生產體系工業廢水,如啤酒廢水、屠宰廠廢水等的處理,也可用于低濃度城市污水的處理。污泥厭氧處理構筑物多采用消化池,較近20多年來,開發出了一系列新型高效的厭氧處理構筑物,如升流式厭氧污泥床、厭氧流化床、厭氧濾池等。
三、生活污水處理方法的研究?
1.一級處理工藝。一級處理工藝指的是在污水處理設置進口處設置攔截的網,主要是用物理方式攔截一些大型的漂浮物,比如紙張、石塊一類,體積較大,且明顯的實體污染物質。
2.二級處理工藝。二級處理工藝是指用化學處理法祛除污水中的膠體和溶解了的有機物質,比如一些化妝水的殘留和凝膠類溶于水的黏稠物質。是較為細膩的處理化學有機污染物的工藝。
3.三級處理工藝。三級處理工藝是最后一道處理工藝,主要是用來處理水中一些難以降解的有機物和有毒物質,通過生物化學手段進行殘留處理。這道工藝是更深層次對污水進行處理的工藝,也能夠更有效,且較為徹底地對污水進行處理。
四、環保生活污水處理常用的方法是什么?
生活污水先經化糞池發酵殺菌后,按規定集中處理或由專用管道輸送到無危害水域。化糞池的有效容積滿足生活污水停留一天以上,并定期清理,以保證處理效果。
五、污水處理工程施工方法及流程?
污水處理按照處理程度劃分,可分為一級、二級和三級處理。
一級處理,屬于物理處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懸浮狀態的固體污染物質,物理處理法大部分只能完成一級處理的要求。經過一級處理的污水,BOD一般可去除30%左右,達不到排放標準。一級處理屬于二級處理的預處理。
二級處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膠體和溶解狀態的有機污染物質(BOD,COD物質),去除率可達90%以上,使有機污染物達到排放標準。
三級處理,進一步處理難降解的有機物、氮和磷等能夠導致水體富營養化的可溶性無機物等。主要方法有生物脫氮除磷法,混凝沉淀法,砂濾法,活性
六、生活污水處理方法有哪些?
1、物理處理法:利用物理作用處理、分離和回收廢水中的污染物。例如沉淀法除去水中相對密度大于1的懸浮物,過濾法可除去水中的懸浮物。
2、化學處理法:利用化學反應或物理化學作用處理回收可溶性廢物或膠狀物質。例如氧化還原法用來除去廢水中還原性或氧化性污染物,殺滅天然水體中的病原菌。
七、小型生活污水處理設備的工藝流程是什么?
1、混凝沉淀--大規模2、混凝過濾--中大型規模3、膜--中小型規模并做中水回用
八、污水處理的化學方法及原理?
污水處理的主要化學方法方法有: ①中和法;②化學沉淀法;③氧化還原法 污水處理: (1)生物化學方法通常使用含有大量需氧微生物的活性污泥,在強力通入空氣的條件下,微生物以水中的有機廢物為養料生長繁殖,將有機物分解為二氧化碳、水等無機物,從而達到凈化污水的目的。
(2)中和法酸性廢水常用熟石灰中和,堿性廢水常用H2SO4或CO2中和。 (3)沉淀法 Hg2+、Pb2+、Cu2+等重金屬離子可用Na2S除去,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Hg2++S2-===HgS↓,Pb2++S2-===PbS↓,Cu2++S2-===CuS↓。 注意: ①一般不采用離子交換法,因為離子交換法價格昂貴。 ②過濾用到的玻璃儀器出燒杯外,還有漏斗、玻璃棒 ③分離Hg是需在通風櫥中進行,原因是Hg有揮發性,且有毒。 ④回收純凈的金屬銅時應增加冷凝回流裝置以防止污染。九、污水處理流程及生化處理工藝?
污水處理流程一般為預處理,生物處理,深度處理。
工藝:A/A/O
十、污水處理廠的施工內容及流程是什么?
內容包括場地平整、污水處理的建筑物、構筑物及附屬設施的土建工程,廠區給排水管網、照明、道路和通訊及污水截流管道等工程。 建筑物與構筑物描述: 1、粗格柵進水泵房 進水泵房由地下進水管、粗格柵間、地上提升泵房及溢流井組成。 ①、地下進水管為D500、深3m的玻鋼管。 ②、粗格柵間為長10.9m、寬7.8m、深約5.5m的地下鋼筋砼深池,與進水管相連。 ③、提升泵房設在粗格柵間上方,粗格柵間頂板即為提升泵房的地坪,泵房為磚混結構,現澆樓板,平面尺寸為9m X 13.65m,層高5.7m。 2、細格柵、沉砂池 沉砂池由進水渠道、沉砂池主體、中間渠道、出水池組成。該系統為架空式鋼筋砼結構。 ①、沉砂池主體為直徑2.53m的園形架空水池兩個,下部為錐形并帶有集砂斗。 ②、出水池為深2.5m,平面尺寸3.49Mx5m的鋼筋砼深井。 整個系統頂部設有人行走道及防護欄桿。 3、生化池 反應池是本工程中最大的一組鋼筋砼水池。其平面尺寸為29.3m X 10.6mX4m,深度6.4m,其中地上3.2m,地下3.2m。該池共分4格,每一格有一道鋼筋砼隔墻(下方留孔)。池頂周邊設有人行通道及鋼欄桿。格與格之間的鋼筋砼隔墻頂部設有深1.Om,寬1.5m的溝道,上設鋼格柵蓋板及鋼欄桿。池內有工藝等專業所需的預留孔洞及預埋件。 4、鼓風機房 結構形式為單層磚混結構,層高7.5m。值班室為依附的磚混結構。 5、配水井 配水井為一平面尺寸為4.85X2.25m,深2.2m,中間有隔板將其分為5部分,池內設有直爬梯。 6污泥脫水間 結構為單層磚混結構,層高7.5m,基礎為剛性基礎。 7、綜合樓 二層磚混結構,現澆樓板,條行基礎。內有辦公室,值班室化念室等。 8、變配電間 為單層磚混結構,現澆鋼筋砼屋面,基礎為墻下砼條型基礎。工程的工作內容較多,有下述17項: 第一項為基礎、水池等的土方開挖;第二項為砼及鋼筋砼工程;第三項為磚砌體工程;第四項為地溝及設備基礎施工;第五項為溝、渠、池的閉水試驗;第六項為土方回填;第七項為門窗、樓梯、欄桿等的制作、安裝和油漆;第八項為內、外墻面的粉刷和噴涂;第九項為頂棚的粉刷;第十項為屋面找坡、找平及防水施工;第十一項為室內地平施工;第十二項為室外散水、坡道、踏步及排水溝施工;第十三項為吊車軌道、連接件、車檔等的制作、安裝和油漆;第十四項為廠區給排水管道與建筑物室內外給排水衛生設施的施工;第十五項為廠區供電外線、建筑物室內外照明及防雷接地施工;第十六項為廠區道路、排水溝、管和綠化施工;第十七項為配合設備、水、電安裝、修補因安裝碰傷的墻、地面、門窗及室外散水道路等工作內容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