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處理基本概念(污水處理基本概念是什么)
一、電機基本概念?
電機的概念: 電機:是指依據電磁感應定律實現電能轉換或傳遞的一種電磁裝置電機的主要作用及功能: 它的主要作用是產生驅動轉矩,作為用電器或各種機械的動力源,它的主要作用是利用機械能轉化為電能,目前最常用的是,利用熱能、水能等推動發電機轉子來發電。
二、斜率基本概念?
斜率,數學、幾何學名詞,是表示一條直線(或曲線的切線)關于(橫)坐標軸傾斜程度的量。它通常用直線(或曲線的切線)與(橫)坐標軸夾角的正切,或兩點的縱坐標之差與橫坐標之差的比來表示。
對于一次函數y=kx+b(斜截式),k即該函數圖像的斜率。當直線L的斜率存在時,斜截式y=kx+b。當x=0時,y=b。
對于任意函數上任意一點,其斜率等于其切線與x軸正方向所成角的正切值,即k=tanα。
三、堿基本概念?
堿:是一種含氫氧根離子的化合物,堿分為很多種,首先食用堿,食用堿為純堿(碳酸鈉)(化學式Na2CO3)與小蘇打(碳酸氫鈉)(化學式NaHCO3)的混合物,小蘇打是由純堿的溶液或結晶吸收二氧化碳之后的制成品。食用堿并不是一種調味品,主要用于中和發面團酵母菌發酵產生的酸。
四、文化基本概念?
文化,就像一個宇宙、包羅萬象,又像一個國家的總理衙門、任何款項都得由她約束、管制。其實文化沒有定義,也沒法定義。因為她包括廣大,如政治、經濟、歷史、地理、精神、藝術、哲學、科學、物質、價值、信念、道德以及流行時尚、衣食住行、風土人情、傳統習俗、詩詞歌賦等等、等等,通通屬于文化范圍。
“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這是《易經》中的一段話,具說文化一詞就由此演變而來。文化是一種概念,是一種內涵,是一種社會現象。給文化下一個精準的定義確是相當困難的。但是可以大至歸納為兩種,一種是傳承文化,一種是外來文化。
傳承文化,是一個民族經歷幾千年傳統下來的文化,就像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特色,一向是謙遜含蓄,道德歸范,內斂和氣,樸素而莊重,和諧而美好。還有比如明天的端午節等等,這都是傳統文化。而外來文化,是一個民族在時代演變過程中融進、吸收的其它民族文化特征的結果。比如說絲綢之路,玄藏取經,鑒真東渡等等。文化是通過不斷學習、進步、創新而獲得的內容。
五、word基本概念?
word是微軟office辦公軟件中的一款。
在word軟件中可以進行文檔編輯。
軟件涵蓋了文檔編輯排版和圖形圖片插入以及簡單表格制作。
以上即是word文檔的意思。
注意事項:
1.word是微軟office辦公軟件中的一款。2.word主要功能是編輯文檔。
注意事項:
1.word是微軟office辦公軟件中的一款。2.word主要功能是編輯文檔。
六、Excel基本概念?
Excel的相關概念
工作薄:由若干個工作表組成,一個工作薄就是一個Excel文件。啟動Excel或者新建文檔時,Excel建立的缺省工作簿文件名為book1,book2,……其擴展名為xls
工作薄內工作表數:1-255
工作表:也稱電子表格,是Excel用來存儲和處理數據的地方。一個工作簿(Excel文件)可以包含多個工作表,sheet1.sheet2,……
兩種工作表:數據工作表和圖表工作表
一個工作表由若干個單元格組成
工作表的行列數,行數1-65536,列數1-256
單元格:它是存儲數據的基本單位,由行和列交叉形成
單元格的地址:列標+行號
單元格區域:多個連續的單元格組成的區域稱為單元格區域
單元格區域的表示:由單元格區域的左上角和右下角單元格地址組成(中間用:分開)
在Excel2003版中,工作表的最大行數是:65536行,最大列數是:IV(256)列。
微軟在發布excel 2007版,單元格最大數目是:1048576行,XFD(16384)列。
其中的XFD列是這樣算出來的: X是26個字母中第24個字母,F是第6個,D是第4個。 因此XFD對應的是 24*26*26+6*26+4=16384。
同時按住Ctrl鍵+四個小箭頭鍵,就可以定位到最左、右、上和下的單元格,就可以看到行和列的最大值。
Excel 2007 網格為 1,048,576 行乘以 16,384 列,與Excel 2003 相比,它提供的可用行增加了1,500%,可用列增加了 6,300%。也就是說,在excel中對單元格幾乎沒有限制容量大小,唯一受限的是我們的電腦可用內存,只要CPU足夠快,內存足夠高,理論上就沒有限制
七、物流基本概念是什么?物流基本概念是什么?
國標》對物流的定義是:物流是指物品從供應地向接收地的實體流動過程。根據實際需要,將運輸、儲存、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信息處理等基本功能實施有機結合。
物流一詞源于英語的“Logistics”,原意是軍事后勤保障。二戰后,物流的概念被廣泛運用于經濟領域。根據美國物流管理協會對物流的定義為:“物流是為滿足消費者需求而進行的對原材料、中間庫存、最終產品及相關信息從起始地到消費地的有效流動與存儲的計劃、實施與控制的過程”。
該定義具體突出了物流的四個關鍵組成部分:實質流動、實質存儲、信息流動和管理協調。
物流的理論發展是循序漸進的。美國物流管理協會2002年1月份發布的一個新定義:物流是供應鏈運作中,以滿足客戶要求為目的,對貨物、服務和相關信息在產出地和銷售地之間實現高效率和低成本的正向和反向的流動和儲存所進行的計劃、執行和控制的過程。改動之一,是以滿足客戶要求,而不是客戶需求,供需是宏觀經濟學理論的概念,滿足客戶要求則更具體了;第二對貨物、服務和相關信息,對產出地和銷售地之間實現高效率和低成本的正向和反向的流動、儲存所進行的計劃和流行的動作。原來沒有反向,現在把反向也放進來了。
八、Mos門基本概念?
邏輯門(Logic Gates)是在集成電路(Integrated Circuit)上的基本組件。簡單的邏輯門可由晶體管組成。這些晶體管的組合可以使代表兩種信號的高低電平在通過它們之后產生高電平或者低電平的信號。
高、低電平可以分別代表邏輯上的“真”與“假”或二進制當中的1和0,從而實現邏輯運算。
九、iar的基本概念?
IAR 公司總部在北歐的瑞典,在美國、日本、英國、德國、比利時、巴西和中國設有分公司。它最著名的產品是C編譯器-IAR Embedded Workbench, 支持眾多知名半導體公司的微處理器。許多全球著名的公司都在使用IAR SYSTEMS提供的開發工具,用以開發他們的前沿產品,從消費電子、工業控制、汽車應用、醫療、航空航天到手機應用系統....
IAR Systems是全球領先的嵌入式系統開發工具和服務的供應商。公司成立于1983年,提供的產品和服務涉及到嵌入式系統的設計、開發和測試的每一個階段,包括:帶有C/C++編譯器和調試器的集成開發環境(IDE)、實時操作系統和中間件、開發套件、硬件仿真器以及狀態機建模工具。
十、雙層規劃基本概念?
雙層規劃
一、雙層規劃的定義及背景
雙層規劃(Bilevel Programming Problem,簡稱BLPP)是一種具有二層遞階結構的系統優化問題,上層問題和下層問題都有各自的決策變量、約束條件和目標函數。
雙層系統優化研究的是具有兩個層次系統的規劃與管理問題。上層決策者只是通過自己的決策去指導下層決策者,并不直接干涉下層的決策;而下層決策者只需要把上層的決策作為參數,他可以在自己的可能范圍內自由決策。這種決策機制使得上層決策者在選擇策略以優化自己的目標達成時,必須考慮到下層決策者可能采取的策略對自己的不利影響。
首先提出層次規劃模型的是H.VStackelberg,上世紀50年代,為了更好的描述現實中的經濟模式,H.V Stackelberg在他的專著中首次提出了層次規劃這種概念,雖然多層規劃與之有共同點,但各層決策者依次做出決策,并且各自的策略集也不必再是分離的。20世紀60年代,Dantaig和Wolfe提出了大規模線性規劃的分解算法,承認有一個核心決策者,它的目標高于一切,但與多層規劃有很大區別,多層規劃承認有最高決策者,大不是絕對的,他允許下層決策者有各自不同的利益。20世紀70年代發展起來的多目標規劃通常尋求的是一個決策者的互相矛盾的多個目標額折衷解,而多層規劃強調下層決策對上層目標的影響,并且多層規劃問題通常不能逐層獨立求解。
上世紀70年代以來,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人們才逐漸形成多層規劃的概念和方法。多層規劃(Multilevel Programming)一詞是Candler和Norton在奶制品工業模型和墨西哥農業模型的研究報告中首先提出來的。
上世紀70年代,人們對多目標規劃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也形成了一些求解多目標規劃的有效方法,如分層優化技術,這種技術也可以用來求解層次問題,但這種技術建立在下層的決策不影響上層的目標基礎上,而多層規劃正是強調下層決策對上層目標的影響。因此多層規劃同城不同于多目標規劃。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多層規劃的理論、方法及應用都有了很大的發展,并且已經成為規劃論中的一個新的重要分支,而在多多層規劃的研究中,雙層規劃是一個重要的研究對象,這是因為雙層規劃是多層規劃中的一個特例,同時多層規劃可以看作是一系列的雙層規劃的復合。
雙層規劃是在研究非平衡經濟市場競爭時首先提出的,1973年,在Bracken和Mcgill 的文章中,出現了雙層規劃的數學模型。1977年,在Candler和Norton的科學報告中正式出現了雙層規劃和多層規劃名詞。
雙層規劃研究的是兩個各具目標函數的決策者之間按有序的和非合作方式進行的相互作用,上層決策者優先做出決策,下層決策者在上層決策信息下按自己的利益做出反應,由于一方的行為影響另一方策略的選擇和目標的實現,并且任何一方又不能完全控制另一方的選擇行為,因此上層決策者要根據下層的反應做出符合自身利益的最終決策。
根據上述定義,雙層規劃具有以下一些主要特點:
(1)層次性。研究的系統是分層管理的,各層決策者依次做出決策,下層服從上層。
(2)獨立性。各層決策者各自控制一部分決策變量,以優化各自的目標。
(3)沖突性。各層決策者有各自不同的目標,且這些目標往往是相互矛盾的。
(4)優先性。上層決策者優先做出決策,而下層決策者在優化自己的目標而選擇決策時,不能違背上層的決策。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