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處理中常見微生物的特點(污水處理中常見微生物的特點有哪些)
一、常見的微生物有?
在我國教科書中,將微生物劃分為以下8大類:細菌、病毒、真菌、放線菌、立克次氏體、支原體、衣原體、螺旋體。
1、細菌是指生物的主要類群之一,屬于細菌域。也是所有生物中數量最多的一類,據估計,其總數約有5×10^30個。細菌的形狀相當多樣,主要有球狀、桿狀,以及螺旋狀。細菌也對人類活動有很大的影響。一方面,細菌是許多疾病的病原體,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如接觸、消化道、呼吸道、昆蟲叮咬等在正常人體間傳播疾病,具有較強的傳染性,對社會危害極大。另一方面,人類也時常利用細菌,例如乳酪及酸奶和酒釀的制作、部分抗生素的制造、廢水的處理等,都與細菌有關。在生物科技領域中,細菌也有著廣泛的運用。
2、病毒是一種個體微小,結構簡單,只含一種核酸(DNA或RNA),必須在活細胞內寄生并以復制方式增殖的非細胞型生物。病毒是一種非細胞生命形態,它由一個核酸長鏈和蛋白質外殼構成,病毒沒有自己的代謝機構,沒有酶系統。因此病毒離開了宿主細胞,就成了沒有任何生命活動、也不能獨立自我繁殖的化學物質。它的復制、轉錄、和轉譯的能力都是在宿主細胞中進行,當它進入宿主細胞后,它就可以利用細胞中的物質和能量完成生命活動,按照它自己的核酸所包含的遺傳信息產生和它一樣的新一代病毒。
3、真菌是一種具真核的、產孢的、無葉綠體的真核生物。包含霉菌、酵母、蕈菌以及其他人類所熟知的菌菇類。目前已經發現了十二萬多種真菌。真菌獨立于動物、植物和其他真核生物,自成一界。真菌的細胞含有甲殼素,能通過無性繁殖和有性繁殖的方式產生孢子。
4、放線菌是原核生物中一類能形成分枝菌絲和分生孢子的特殊類群,呈菌絲狀生長,主要以孢子繁殖,因菌落呈放射狀而得名。大多數有發達的分枝菌絲。菌絲纖細,寬度近于桿狀細菌,約0.2~1.2微米。
二、微生物的生長曲線在污水處理中應用?
通過微生物生長曲線可以實時的了解到污水處理的程度。微生物生長曲線按微生物生長速度的情況來劃分,可分為四個時期,1.停滯期(調整期)這是微生物培養的最初階段。在這個時期,微生物剛接入,細胞內各種酶系要有一個適應過程。此階段在污水處理中的實際意義不太大,只是對于剛剛運行的污水處理廠或是停頓檢修之后的再運行有意義。2.對數期(生長旺盛期)細胞經過一定時期調整適應后,就可以最快的速度進行增殖,細胞的生長亦就進入了生長旺盛期。在此時期,細菌數以幾何級數增加。在該期間內,細菌的生長速度最大。微生物周圍的營養物質較豐富,生物體的生長,繁殖不受底物限制。在這期間內,死菌數相對來說是較小的,一般在工程實際中,可略去不計。此時的微生物生長雖然旺盛,但不易沉降,在二沉池中仍以懸浮狀態存在,如果以這種狀態的出水排放的話,難以達到排放標準。3.靜止期(平衡期)細胞經過對數期大量繁殖后,污水中的營養物質逐漸被消耗,減少,細胞繁殖速度逐漸減慢,故有時亦稱為減速生長期。在此期間,細胞繁殖速度幾乎和細胞死亡速度相等,活菌數趨近穩定。這個現象的出現,,主要是由于環境中的養料減少,代謝產物積累過多所致。如果再次期間,繼續再增加營養物質,并排除代謝產物,那么,菌體細胞又可恢復過去對數期的生長速度。當然我們并不希望將微生物的生長狀態定位在對數期,考慮到出水清澈的要求,我們更希望污泥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處于此時期的污泥即具有這種良好性能,因此,在污水處理中常將微生物固定在本時期。4.衰老期(衰亡期)在靜止期后,由于污水中的營養物質近乎耗盡,細菌將得不到營養而只能利用菌體內的儲存物質或以死菌體作為養料,進行著內源呼吸,維持生命,故亦稱為內源呼吸期。在這期間,活細胞數急劇下降,只有少數細胞能繼續分裂,大多數細胞出現自溶現象并死亡。菌體細胞的死亡速度超過分裂速度,生長曲線顯著下降。在細菌形態方面,此時是退化型較多,有些細菌在這個時期也往往產生芽孢。處于此時期的污泥沒有什么活性,對有機物的去除基本沒什么貢獻,因此常在污泥濃縮過程中使用。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三、簡述空氣中微生物的分布的特點?
空氣里懸浮著無數細小的塵埃和水滴,它們是微生物在空氣中的藏身之地。哪里的塵埃多,哪里的微生物就多。一般來說,陸地上空比海洋上空的微生物多,城市上空比農村上空多,雜亂骯臟地方的空氣里比整潔衛生地方的空氣里的多,人煙稠密、家畜家禽聚居地方的空氣里的微生物最多。
早在60年前我國有一位年輕人,就曾經乘飛機在160米到5300米的高空采集過微生物,發現都有微生物在活動,不過在160米高空的微生物比5300米處要多100倍。
四、微生物的特點?
1、體積小,表面積大:微生物的大小以um計,但表面積大,必然有一個巨大的營養吸收、代謝廢物排泄和環境信息接受面
2、吸收多、轉換快:這一特性為髙生長繁殖和產生大量代謝物提供了充分的物質基礎
3、生長旺、繁殖快:極高生長繁殖速度,菌數增加、營養消耗、代謝積累、限制生長速度。
4:適應強、易變異:極其靈活適應性,對極端環境有驚人的適應力,遺傳物質易變異。
:
五、常見微生物有哪些?
1、大腸菌群2、霉菌3、酵母4、金黃色葡萄球菌5、沙門氏菌6、志賀氏菌7、溶血性鏈球菌8、李斯特菌
六、現代微生物的特點?
(一)種類繁多,分布廣泛
(二)生長繁殖快,代謝能力強
(三)遺傳穩定性差,容易發生變異
(一)種類繁多,分布廣泛
種類極其繁多——已發現的微生物達10萬種以上,新種不斷發現.
分布非常廣泛——可以說微生物無處不有,無處不在.
極端環境:冰川,溫泉,火山口等極端環境;
土 壤:土壤是微生物的大本營,一克沃土中含菌量高達幾億甚至幾十億;
空 氣:空氣中也含有大量微生物,越是人員聚集的公共場所,微生物含量越高;
水:水中以江,湖,河,海中含量高,井水次之;
動植物體表及某些內部器官:如皮膚及消化道等.
微生物的多樣性已在全球范圍內對人類產生巨大影響.
土壤中微生物的種類繁多,幾乎所有的微生物都能從土壤中分離篩選得到,要分離篩選某中微生物,多數情況都是從土壤采取樣品.
首先微生物為人類創造了巨大的物質財富,目前所使用的抗生素藥物,絕大多數是微生物發酵產生的,以微生物為勞動者的發酵工業,為工,農,醫等領域提供各種產品.
另外微生物也為人類帶來巨大危害,如疫病的傳播,并且引起疫病傳播的新微生物種類總不斷出現.
(二)生長繁殖快,代謝能力強
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在適宜的條件下,每20分鐘即繁殖一代,24小時即可繁殖72代,由一個菌細胞可繁殖到47×1022個,如果將這些新生菌體排列起來,可繞地球一周有余;
生理基礎:因為微生物的代謝能力很強, 由于微生物個體微小,單位體積的表面積相對很大,有利于細胞內外的物質交換,細胞內的代謝反應較快.
極大的物質資源:正因為微生物具有生長快,代謝能力強的特點,才使得微生物能夠成為發酵工業的產業大軍,在工,農,醫等戰線上發揮巨大作用;
在物質轉化中的作用:如果沒有微生物,自古以來的動,植物尸體不能分解腐爛,早已是動,植物尸體堆積如山,布滿全球.
(三)遺傳穩定性差,容易發生變異
微生物個體微小,對外界環境很敏感,抗逆性較差,很容易受到各種不良外界環境的影響;另外,微生物的結構簡單,缺乏免疫監控系統, 很容易變異.
微生物的遺傳不穩定性,是相對高等生物而言的,實際上在自然條件下,微生物的自發突變頻率為10-6左右.
微生物的遺傳穩定性差,給微生物菌種保藏工作帶來一定不便.
另一方面,正因為微生物的遺傳穩定性差,其遺傳的保守性低,使得微生物菌種培育相對容易得多.通過育種工作,可大幅度地提高菌種的生產性能,其產量性狀提高幅度是高等動,植物所難以實現的.
七、污水處理過程中微生物的種類和應用?
污水處理過程的微生物包括厭氧菌、好氧菌、兼氧菌、硝酸鹽菌、產酸菌、甲烷菌、等不同的菌類所起作用不同、都是降低水中的污染物、使受污染的水最好的COD/氨氮等指標達到合格
八、常見的固氮微生物有哪些?
生物固氮:是指大氣中的分子氮通過微生物固氮酶的催化而還原成氨的過程,生物界中只有原核生物才具有固氮能力。固氮微生物:自生(固氮菌屬)、共生(根瘤菌屬)、聯合固氮菌。固氮的生化機制:固氮酶:固二氮酶還原酶、固二氮酶。對氧都高度敏感。固二氮酶是一種含鐵和鉬的蛋白,又稱組分Ⅰ(P1)、鉬鐵蛋白(MF)或鉬鐵氧還蛋白(MoFd)。固二氮酶還原酶是一種只含鐵的蛋白,又稱組分Ⅱ(P2)、鐵蛋白(F)或固氮鐵氧還蛋白(AzoFd)。遇氧均不可逆失活。
九、光能微生物特點?
微生物的分類依據:形態特征、生理生化特征、生態習性、血清學反應、噬菌反應、細胞壁成分、紅外吸收光譜、GC含量、DNA雜合率、核糖體核糖酸(rRNA )相關度、rRNA的堿基順序。
形態特征
(1)個體形態鏡檢細胞形狀、大小、排列,革蘭氏染色反應,運動性,鞭毛位置、數目,芽孢有無、形狀和部位,莢膜,細胞內含物;放線菌和真菌的菌絲結構,孢子絲、孢子囊或孢子穗的形狀和結構,孢子的形狀、大小、顏色及表面特征等。
培養特征
1)在固體培養基平板上的菌落(colony)和斜面上的菌苔(lawn)性狀(形狀、光澤、透明度、顏色、質地等);
2)在半固體培養基中穿刺接種培養的生長情況;
3)在液體培養基中混濁程度,液面有無菌膜、菌環,管底有無絮狀沉淀,培養液顏色等。
生理生化特征
(1)能量代謝利用光能還是化學能;
(2)對氧氣的要求專性好氧、微需氧、兼性厭氧及專性厭氧等;
(2)營養和代謝特性所需碳源、氮源的種類,有無特殊營養需要,存在的酶的種類等。
生態習性
生長溫度,酸堿度,嗜鹽性,致病性,寄生、共生關系等。
血清學反應
用已知菌種、型或菌株制成抗血清,然后根據它們與待鑒定微生物是否發生特異性的血清學反應,來確定未知菌種、型或菌株。
噬菌反應
菌體的寄生有專一性,在有敏感菌的平板上產生噬菌斑,斑的形狀和大小可作為鑒定的依據;在液體培養中,噬菌體的侵染液由混濁變為澄清。噬菌體寄生的專業性有差別,寄生范圍廣的謂多價噬菌體,能侵染同一屬的多種細菌;單價噬菌體只侵染同一種的細菌;極端專業化的噬菌體甚至只對同一種菌的某一菌株有侵染力,故可尋找適當專化的噬菌體作為鑒定各種細菌的生物試劑。
細胞壁成分
革蘭氏陽性細菌的細胞壁含肽聚糖多,脂類少。革蘭陰性細菌與之相反。鏈霉菌屬(Streptomyces)的細胞壁含丙氨酸、谷氨酸、甘氨酸和2,6-氨基庚二酸,而含有阿拉伯糖是諾卡氏菌屬(Nocardia)的特征。霉菌細胞壁則主要含幾丁質。
紅外吸收光譜
利用紅外吸收譜技術測定微生物細胞的化學成分,了解微生物的化學性質,作為分類依據之一。
GC含量
生物遺傳的物質基礎是核酸,核酸組成上的異同反映生物之間的親緣關系。就一種生物的DNA來說,它的堿基排列順序是固定的。測定四種堿基中鳥嘌呤(G)和胞密啶(C)所占的摩爾百分比,就可了解各種微生物DNA分子不同源性程度。親緣關系接近的微生物,它們的G+G含量相同或近似的兩種微生物,不一定緊密相關,因為它們的DNA的四個堿基的排列順序不一定相同。
DNA雜合率
要判斷微生物之間的親緣關系,須比較它們的DNA的堿基順序,最常用的方法是DNA雜合法。其基本原理是DNA解鏈的可逆性和堿基配對的專一性。提取DNA并使之解鏈,再使互補的堿基重新配對結合成雙鏈。根據能生成雙鏈的情況,可測知雜合率。雜合率越高,表示兩個DNA之間堿基順序的相似越高,它們間的親緣關系也就越近。
核糖體核糖酸(rRNA )相關度
在DNA相關度低的菌株之間,rRNA同源性能顯示它們的親緣關系。Rrna-DNA分子雜交試驗可測定Rrna的相關度,揭示Rrna 的同源性。
rRNA的堿基順序
RNA的堿基順序由DNA轉錄來的,故完全具有相對應的關系。提取并分離細菌內標記的16SrRNA,以核糖核酸消化,可獲得各種寡核苷酸,測定這些寡核苷酸上的堿基順序,可作為細菌分類學的一種標記。
核糖體蛋白的組成分析
分離被測細菌的30S和50S核糖體蛋白亞單位,比較其中所含核糖體蛋白的種類及其含量,可將被鑒定的菌株分為若干類群,并繪制系統發生圖。
十、常見植物的特點?
1.
對環境有較強的適應能力。
2.
有相對穩定的繁殖途徑。
3.
常見植物之間生長可能互相促進也互相制約。
4.
他們都能夠很好地適應城市/農田生態系統(或特定生態系統)。
5.
絕大部分常見植物主要靠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
6.
它們的鮮重中,水占據很大比例。
7.
它們大多處于生產者的地位。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