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丘縣產業集聚區污水處理廠(封丘縣產業集聚區污水處理廠場廠長屬于什么職務)
一、產業集聚區安全科職責?
一、安全人員在本單位領導的領導下,負責本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協助領導貫徹上級安全生產的指示和規定,并檢查督促執行。
二、負責或參與制訂本單位有關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和安全技術操作規程,并檢查執行情況。
三、負責組織各種安全生產檢查,對檢查出的事故隱患和安全設施問題,督促各車間限期整改,對重大險情有權下達停工令,并報告主管領導,險情處理完后,經檢查合格,方可開工作業。
四、負責組織安全生產的宣傳教育,對新工人的三級安全教育(廠級的安全教育、培訓),督促檢查班級、崗位三級安全教育。
五、參加和主持工傷事故的調查處理,按著“四不放過”的原則,對事故責任者提出處理意見和防止重復事故發生的措施。
六、負責特種作業人員操作證的管理工作。
七、負責本廠安全設備、滅火器材、防護器材和急救器材的管理。
八、經常深入生產現場檢查和了解安全施工生產狀況,作好當日的安全工作日志,及時發現隱患,制止違章作業。
二、產業集聚區升級的條件?
條件如下:
(一)實施科學規劃引領。圍繞各地資源稟賦、區位條件、發展基礎等,由縣區統一組織編制各中小企業產業集聚區發展規劃和建設詳規,統領、規范和提升產業集聚區建設。目前尚未系統編制規劃和詳規的地區,要抓緊完善、組織編制,確保在2014年上半年前全面完成規劃編制工作。堅持“三結合”編制原則,將產業集聚區規劃與區域總體發展規劃、經濟發展規劃及土地利用規劃有機結合起來,增強規劃的針對性和指導性。重視新建園區與原有園區、重點鄉鎮與薄弱鄉鎮、主導產業與一般產業之間的關系,協調推進區域產業集聚發展。圍繞“適度超前、功能配套、生態環保、集中集約”目標,合理布局專業生產區、綜合服務區和污廢處理區,高起點規劃建設產業集聚區。對受規劃限制、工業薄弱、用地緊張的地方,實行“飛地經濟”政策,鼓勵將項目落戶經濟開發區或到重點鎮建立“區中園”、“園中園”。制定符合實際的財稅分成、統計管理和利益補償辦法,推動鄉鎮聯合開發建設中小企業產業集聚區。
(二)加快發展載體建設。推進中小企業產業集聚區道路、管網、綠化、亮化等基礎設施建設,實現“六通一平”目標,構筑中小企業和外來項目投資創業的優良載體。按照“誰投資、誰擁有,可出租、可出售”的原則,鼓勵各類資本投資建設標準廠房,推動建設四層及以上高標準廠房,確保其建筑面積占比達到40%以上,形成多元化投入、滾動式發展機制,緩解產業集聚區建設資金不足矛盾。加強園區投資項目管理,使80%的園區項目投資強度不低于150萬元/畝、建筑容積率達到1.0,提高土地集約利用水平。鼓勵各地依托產業集聚區建立“全民創業園”或“特色園中園”,提升項目承載能力,吸引老百姓就近就地創業就業。加強“三廢”環保設施建設,確保單位產值能耗、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工業“三廢”排放、污水集中處理率和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達標,增強中小企業產業集聚區可持續發展能力。
(三)提升產業集聚水平。按照“企業集中、產業集聚、發展集約”的要求,今后鄉鎮新上項目原則上都要落戶中小企業產業集聚區。鼓勵全民創業,引導返鄉創業,招引產業龍頭項目,集聚中小配套項目,壯大產業集聚區經濟總量。制定標準廠房項目入駐計劃和實施方案,并將項目入駐情況列為縣區年度目標考核內容,形成倒逼工作機制,全力提升新建標準廠房項目入駐率。其中,對2010年至2012年建成的標準廠房,要求到2013年底入駐項目占總面積的65%以上,以后每年項目入駐率再增長總面積的15%。2013至2015年當年新建標準廠房,入駐項目應在標準廠房建成一年內達到總面積的40%以上;建成兩年內達到70%;建成三年內達到100%。
(四)打造產業發展特色。以鄉鎮或片區為單位,結合現有工業基礎,科學定位中小企業產業集聚區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發展方向。引導產業集聚區采取“小項目給大項目讓地搬入標準廠房發展、不同產業項目給主導產業項目讓地進入同類園區發展”等“騰籠換鳳”措施,力爭到“十二五”末各縣區80%產業集聚區的主導產業集聚度達50%以上,著力提升產業內部協作配套能力。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大力推進補鏈招商、配套招商,不斷豐富和完善產業鏈條。圍繞林木加工、紡織服裝、釀酒食品、機械電子等支柱產業及節能燈具、金屬加工、新型建材、機械零部件等特色產業,推進技術改造和科技創新,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培育產業龍頭企業和產品品牌,打造一批具有鮮明特色、競爭優勢的中小企業產業集聚區。
(五)強化園區管理服務。規范中小企業產業集聚區管理體制,建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各項管理制度健全的園區運營管理機構和開發建設有限公司,實行政府指導、市場運作模式,提高園區科學化管理水平。目前尚未建立運營管理機構及管理制度不健全的產業集聚區,均要盡快補辦相關批準手續及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進一步強化園區公共服務,加快科技創新服務載體建設,建立一批產學研相結合的公共技術服務平臺,通過加大共性技術研發、轉移和引進力度,為中小企業開展技術創新、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和工藝技術水平提供“一條龍”技術服務。推動產業集聚區通過自建公共服務平臺或引進社會服務機構入駐,為產業發展、企業經營、民眾創業提供政策咨詢、創業輔導、人員培訓、融資擔保、技術開發、檢測檢驗、事務代理、后勤保障等綜合性服務。
三、產業集聚區是什么性質?
產業集聚區是指政府統一規劃、企業相對比較集中、實現資源集約利用、提高整體效益的區域,包括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工業園區、現代服務業園區、科技創新園區、加工貿易園區、高效農業園區等在內的各類開發區和園區。產業集聚區是以若干特色主導產業為支撐,產業集聚特征明顯,產業和城市融合發展,產業結構合理,吸納就業充分,以經濟功能為主的功能區。產業集聚區的基本內涵主要是“四集一轉” ,即企業(項目)集中布局、產業集群發展、資源集約利用、功能集合構建、促進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
四、祥符區黃龍產業集聚區更名?
近日,河南省鄭州市祥符區黃龍產業集聚區宣布更名為“黃龍現代制造示范區”。據悉,此次更名是鄭州市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一項具體舉措,意在進一步推進智能制造、信息化、綠色制造等高端現代制造業的發展,提升區域產業競爭力。此外,該區域將組建“制造業研發實驗室”、“智能制造中心”等機構,為企業提供技術服務和支持,打造一批高技術含量的制造業品牌。
五、為什么要建立產業集聚區?
因為產業集聚區能產生“聚集效應”:聚集效應是指因社會經濟活動及相關要素的空間集中而引起的資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及由此產生的成本降低 ,效益提高。舉個例子,像江蘇常熟對外打造的就是服裝城。常熟市周邊就有8000左右的制衣廠,相關配套的布料、染印、扣子、縫紉線等廠家更是舉不勝舉。在人工成本差不多的情況下,在常熟開一家制衣廠其成本顯然比在沒有配套地方低很多(運費便宜、選擇面多且廠家議價能力強!)
因此建立產業集聚區容易形成價格優勢,有助于當地相關企業的發展!
六、產業集聚區是什么意思?
產業集聚區是指政府統一規劃、企業相對比較集中、實現資源集約利用、提高整體效益的區域,包括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工業園區、現代服務業園區、科技創新園區、加工貿易園區、高效農業園區等在內的各類開發區和園區。
七、產業集聚效應?
集聚效應是一種常見的經濟現象,如產業的集聚效應,最典型的例子當數美國 硅谷,聚集了幾十家全球IT巨頭和數不清的中小型高科技公司;國內的例子也不少見,在浙江,諸如小家電,制鞋,制衣,制扣,打火機等行業都各自聚集在特定的地區,形成一種地區集中化的制造業布局。類似的效應也出現在其他領域,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就具有多種集聚效應,包括經濟、文化、人才、交通乃至政治等等。知識管理中也存在著集聚效應,并且通過這種效應,我們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對組織中知識的傳播和共享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
八、產業集聚原則?
1.市場導向原則。按照產業集群發展規律,充分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基礎作用,進一步確立企業在發展產業集群中的主體地位,轉變政府職能,強化公共服務,規范市場秩序,營造良好環境。
2.集聚發展原則。增強集聚功能,強化專業協作,發揮群體優勢。把優化產業布局與加快城市化進程結合起來,把加快園區建設與促進產業集聚結合起來,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推進產業集聚。
3.技術創新原則。完善技術創新體系,搭建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推進產業技術進步,打造產業名牌和區域品牌。
4.內外兼顧原則。注重國內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的開發利用,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拓寬利用外資渠道和領域,廣泛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
5.可持續發展原則。把發展產業集群與建設生態環境、綠色環境結合起來,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實現環保生產,最大限度地推動節能降耗,發展循環經濟。
九、產業集聚意義?
1、有助于上下游企業都減少搜索原料產品的成本和交易費用,使產品生產成本顯著降低;
2、集群內企業為提高協作效率,對生產鏈分工細化,有助于推動企業群勞動生產率的提高;
3、集聚使得廠商能夠更穩定、更有效率地得到供應商的服務,比較容易獲得配套的產品和服務,及時了解本行業競爭所需要的信息。
產業集聚的最初形成過程,就是分散在周圍地區的一些相關產業在外部規模經濟的驅動下,逐漸轉移到該地區形成集聚。形成產業集聚的趨勢以后,隨著經濟的發展,集聚地區由于市場的自發性,就會吸引更多的企業向該地進行產業轉移,形成產業集聚和產業轉移互動效應。
十、與園區和產業集聚區的區別?
產業集聚區是指政府統一規劃,企業相對比較集中,實現資源集約利用,提高整體效益的區域。他可以包括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工業園區、現代服務業園區、科技創新園區、加工貿易園區、高效農業園區等在內的各類開發區和園區。產業集聚區是以若干特色主導產業為支撐,產業集聚特征明顯,產業和城市融合發展,產業結構合理,吸納就業充分,以經濟功能為主的功能區。產業集聚區的基本內涵主要是“四集一轉” ,即企業(項目)集中布局、產業集群發展、資源集約利用、功能集合構建、促進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