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氨氮高是什么原因(污水氨氮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一、污水指標氨氮是什么?
氨態氮(NH3-N)簡稱:氨氮,是水體中氮的一種存在形式,是‘水體富營養化’和‘環境污染’重要污染物。 氨氮檢測:取1ml原水稀釋到50ml,加入1ml酒石酸鉀鈉,1.5ml納氏試劑,搖勻,靜止10min。分光光度計波長調到420nm,測定。帶入公式求得含量。公式由測定的標準曲線推導而來,原則上每換一次納氏試劑,就要從新制定標準曲線。 如有需要,我可以詳細介紹水體中氮的組織形式與關系。 希望能幫到你!!!
二、污水氨氮突然增高什么原因?
水中的氨氮主要是生活污水中含氮有機物受微生物的作用的分解產物,一些工業廢水如焦化廠和合成氨化肥廠等。
氨氮是指水中以游離氨(NH3)和銨離子(NH4+)形式存在的氮。動物性有機物的含氮量一般較植物性有機物為高。三、氨氮比總氮高的原因?
因素1:過硫酸鉀的提純。
由于最后是根據吸光度來測定總氮含量的,而過硫酸鉀的純度對吸光度影響很大,根據科學實驗證明,沒有提純的過硫酸鉀溶液的吸光度,遠大于提純的過硫酸鉀溶液,因此必須對過硫酸鉀進行提純,假如純度不足,自然最終的數據也就不準確了。
因素2:過硫酸鉀分解不完全。
說到過硫酸鉀,它可不止那么一點叫你頭疼,因為即便提純了,過硫酸鉀溶液的濃度,也會對吸光度造成挺大影響。
基本過硫酸鉀溶液濃度越高,吸光度就越高。所以過硫酸鉀在對水樣進行消解時,假如分解不完全,同樣也會造成實驗誤差。
因素3:過硫酸鉀的空白值。
四、農村污水氨氮來源?
1、農村生活條件變好,汽車量增加,汽車尾氣中的氮氧化物的排放最終在污水中。
2、雷電電擊空氣中的氮氣形成的氮氧化物。
3、耕地過程中使用的含有氮源的肥料,通過灌溉進入水體。
4、人和其他動物的排泄物中的含氮物質。
5、植物腐爛后產生的含氮物質。
五、污水氨氮檢測方法?
如果是測定污水中氨氮的含量的話,有快速測定的試紙可以用的,但是一般測定的結果不夠精確,現在一般情況下,企業都會選擇買氨氮測定儀,檢測起來也是十分的方便快捷的,但是價格上相對試紙來說就會高很多。
國外的品牌比較貴,國內的我們之前用過一款測COD的,是TR-108B的型號的,他們也有做氨氮,可以咨詢一下。看你的實際需求吧,然后測定試紙或者是測定儀器都是可以得六、污水氨氮是什么意思?
水中的氨氮是指以游離氨和離子氨形式存在的氮,主要來源于生活污水中含氮有機物的分解,焦化、合成氨等工業廢水,以及農田排水等。
消化污泥脫水液、垃圾滲濾液、催化劑生產廠廢水、肉類加工廢水和合成氨化工廢水等含有極高濃度的氨氮(500mg/L以上,甚至達到幾千mg/L)
七、進水氨氮高是什么原因?
水中的氨氮主要是生活污水中含氮有機物受微生物的作用的分解產物,一些工業廢水如焦化廠和合成氨化肥廠等。
生活污水氨氮主要來源于餐飲、洗滌廢水,農業廢水或是化糞池中廢水,進水氨氮高可能是與進水來源有關,出水氨氮高則要考慮工藝,一般去除氨氮都是在厭氧段通過反硝化細菌的反硝化作用將氨氮轉化為氮氣等,可能是厭氧時間不足或是厭氧池容量不夠再就是排泥不夠應該加大厭氧池容積、縮短排泥期加大排泥量
八、出水氨氮高是什么原因?
主要原因還是水質問題,肯定水中含N過高,即C:N小于20,因為氨化細菌分解代謝有機物進而合成自身營養物質的比例就是20,但多余的有機物中的氮被分解出來,自身合成用不了了就變成游離的氨氮了。
如果這是硝化時間不夠或溶解氧偏低時,氨氮轉化為硝基氮就不充足,自然出水氨氮就比進水高了。
九、污水廢水cod,氨氮高怎么辦?
目前最快的辦法是投加微生物污水處理菌種,比如甘度復合硝化反硝化細菌,可以一日見效,2-7天達標。
復合菌種好氧池使用方法:?
1、將好氧池的進水口和出水口關閉。?
2、拆開菌種包裝,以 500g 菌:1 噸水的比例將菌種投加至好氧池內即可。 3、投加菌種后,當天連續曝氣 24 小時,激活菌種。
4、第二天開始進水 1/3,出水 1/3。第三天進水 2/3,出水 2/3。檢測出水數值 來控制進出水的流量大小,直至系統恢復出水達標。
特別說明:好氧池溶氧量控制在 2-4mg/L。
復合菌種厭氧池(水解酸化池)使用方法:
1、 將厭氧池的進水口和出水口關閉。
2、 拆開菌種包裝,以 500g 菌:1 噸水的比例將菌種投加至厭氧池或水解酸化 池內。?
3、 投加菌種后,保持靜止不動,并連續攪拌底泥即可。 特別說明:厭氧池溶氧量控制在 0.5mg/L 以內 。
十、氨氮低總氮高什么原因?
出水氨氮低,但是總氮卻很高,因可能有兩點:
1.反應池溶解氧濃度很高,沒有反硝化的階段,所有的氨氮全被氧全成硝態氮,這種情況總脫氮效率不高;
2.雖然反應池有反硝化段,但是來水的碳:氮比小于5:1,氮的量較高,反硝化時沒有足夠的碳,所以也會造成總氮非常高。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