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碳理論?
和“兩山”理論一樣,“雙碳”理念也已家喻戶曉、深入人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列為2021年重點工作之一,“碳達峰”“碳中和”,成為今年全國“兩會”最熱議詞匯的首選。中國向世界宣布,爭取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作為“世界工廠”的發展中國家,領先世界實現這個“雙碳”目標,既是一份大國擔當,更需國人加倍努力。江蘇正積極行動,爭取全國率先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作為經濟大省、工業制造大省,江蘇要率先實現“雙碳”目標,更需人人爭當碳減排的先行者。
黨政機關帶頭,公共機構給力。向著“雙碳”目標努力碳減排,不僅是企業轉型升級綠色生產的責任,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打贏藍天保衛戰,也是全社會轉變生活習慣的要求。節約每一度電,節省每一升油,節流每一碗水,節用每一張紙,都是對碳減排的貢獻。滴水成河,涓流匯海,積少成多,“人人獻出一點愛,幸福便能充滿人間”。黨政機關領導干部率先示范在工作中厲行節約,以身作則減少能耗,為全社會做好示范。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示范的作用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黨政機關等公共機構,缺少企業運營降低成本的原動力,加強自律,通過公共管理降低能耗顯得尤為重要。
發展公共交通,倡導綠色出行。應當致力減少的碳排放,是化石能源的過度消耗。我國已是汽車大國,保有量達到數億輛。汽車普及是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必然趨勢。然而由此帶來的,不僅是交通堵塞欲速不達怨聲載道,而且汽車尾氣的排放既污染了環境,也提升了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扭轉這個局面,需要大力發展公共交通,倡導人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倡導騎行和步行。常州今年從4月13日到6月13日,地鐵1號線全線開展為期2個月的“綠色出行 5折乘車”活動,而且每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6月5日世界環境日、9月22日世界無車日,設為常州地鐵三大免費乘車日,引導人們少開車,值得廣泛借鑒。
合理制定規則,引導節能減排。引導人們向著“雙碳”目標爭當先行者,公共管理規則的制定需要合理、精準。譬如國家法定節假日期間,高速公路收費規則的制定,頗有值得商榷之處。目前例行做法是,小轎車免收費,7人以上客車收費。這就是鼓勵人們多開小轎車,少乘大客車。為什么不規定小轎車照常收費、大客車免費通行、鼓勵人們乘坐大客車出行呢?城市道路的安排也不應優先滿足機動車道,而應優先滿足人行道和非機動車道,方便大眾步行和騎行。城市公共交通費用應當大力降低,用公共財政來補貼公共交通運營部門,這樣就能有效引流社會大眾少開車,少耗能。另外水電氣這些兜底保障的低價資源,要嚴格實行階梯價格,超過正常消費的部分價格應當成倍上漲,激勵大眾節約資源。
人類過度消耗能源、過多碳排放的后果已經嚴重顯現。可以說,目前所有人都在承擔由此帶來的惡果。氣候變化是人類面臨的全球性問題,對生命系統已經形成威脅。努力碳減排,早日碳達峰,走向碳中和,是每一個人義不容辭、刻不容緩的責任。大家必須用實際行動,爭當向著“雙碳”目標的先行者。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