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怎樣分類?
水體污染源怎樣分類?
水體污染源分類方法有下列幾種:(1)按造成水體污染原因分為天然污染源和人為污染源;(2)按受污染的水體分為地面水污染源,地下水污染源和海洋污染源,(3)按污染源釋放的有害物質種類分為物理性污染源(如熱或放射性物質等)、化學性污染源(如無機物或有機物)、生物性污染源(如細菌或霉素);(4)按污染源的分布特征分為點污染源(如城市污水、工礦企業和排污的船舶等)、面污染源(如雨水的地面徑流、水土流失以及農田大面積排水等)、擴散污染源(隨大氣擴散的污染物通過沉降或降水等途徑進入水體,如放射性沉降物、酸雨等)。
水污染怎樣分類?
1水體感官性污染
* 色澤變化。天然水是無色透明的。水體受污染后可使水色發生變化,從而影響感官。如印染廢水污染往往使水色變紅,煉油廢水污染可使水色黑褐,等等,水色變化,不僅影響感官,破壞風景,還很難處理。
* 濁度變化。水體中含有泥沙、有機質以及無機物質的懸浮物和膠體物,產生混濁現象,以致降低水的透明度,而影響感官甚至影響水生生物的生活。
* 泡狀物。許多污染物排入水中會產生泡沫,如洗滌劑等。漂浮于水面的泡沫,不僅影響觀感,還可在其孔隙中棲存細菌,造成生活用水污染。
* 臭味。水體發生臭味是一種常見的污染現象。水體發臭多屬有機質在嫌氣狀態腐敗發臭,屬綜合性惡臭,有明顯的陰溝臭。惡臭的危害是使人憋氣、惡心,水產品無法食用,水體失去旅游功能等。
2、水體有機污染
主要是指由城市污水、食品工業和造紙工業等排放含有大量有機物的廢水所造成的污染。這些污染物在水中進行生物氧化分解過程中,需消耗大量溶解氧,一旦水體中氧氣供應不足,會使氧化作用停止,引起有機物的厭氧發酵,散發出惡臭,污染環境,毒害水生生物。
3、水體無機污染
指酸、堿和無機鹽類對水體的污染。首先是使水的pH值發生變化,破壞其自然緩沖作用,抑制微生物生長,阻礙水體自凈作用。同時,還會增大水中無機鹽類和水的硬度,給工業和生活用水帶來不利影響。
4、水體的有毒物質污染
各類有毒物質進入水體后,在高濃度時,會殺死水中生物;在低濃度時,可在生物體內富集,并通過食物鏈逐級濃縮,最后影響到人體。
5、水體的富營養化污染
含植物營養物質的廢水進入水體會造成水體富營養化,使藻類大量繁殖,并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從而導致魚類等窒息和死亡。
6、水體油污染
沿海及河口石油的開發、油輪運輸、煉油工業廢水的排放等造成水體的油污染,當油在水面形成油膜后,影響氧氣進入水體,對生物造成危害。此外,油污染還破壞海灘休養地、風景區的景觀與鳥類的生存。
7、水體的熱污染
熱電廠等的冷卻水是熱污染的主要來源。這種廢水直接排入天然水體,可引起水溫升高,造成水中溶解氧減少,還會使水中某些毒物的毒性升高。水溫升高對魚類的影響最大,可引起魚類的種群改變與死亡。
8、水體的病原微生物污染
生活污水、醫院污水以及屠宰肉類加工等污水,含有各類病毒、細菌、寄生蟲等病原微生物,流入水體會傳播各種疾病。
9、水體的放射性污染
是指放射性物質進入水體而造成的污染。放射性物質主要來自核反應廢棄物。放射性污染會導致生物畸變,破壞生物的基因結構及致癌等。核物質衰期很長,無法處理。
參考資料: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