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廢水處理需要辦什么執照?
如果你要承包運營醫藥廢水處理,必須具備國家環保部門頒發的運營資質證書,處理規模超過3萬噸/日的需要甲級,其他是乙級;如果是企業的污水處理辦理環保證件,那就是排污許可證,可向當地環保部門申領。
醫院怎么用含氯消毒片處理污水?
醫院污水消毒處理常見的兩種方法:
氯化法處理醫院污水:氯作為一種氯化和消毒的化學藥劑,從十九世紀英國皇家污水委員會首次應用污水處理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
氯化法處理根據投加氯化物的不同又分為次氯酸鈉法、液氯法和二氧化氯法。(1)、次氯酸鈉投加法:次氯酸鈉(NaClO)是最原始的消毒處理方法之一。(2)、液氯法(3)、二氧化氯法 2、臭氧法:臭氧消毒廣泛應用于城市給水、城市污水消毒。
臭氧消毒克服了氯在運輸、儲存和處理過程中的危險。其消毒接觸時間短,能改善污水水質,是一種優良的消毒劑,臭氧消毒還廣泛應用于食品工業和醫藥工業。臭氧用于醫院污水消毒,可有效地殺滅大腸菌,小兒麻痹等病毒。
臭氧消毒作用不受廢水中氨氮含量及pH值的影響。但是臭氧發生器價格比較貴。 目前絕大部分醫院用氯化法處理醫院廢水,在氯化法處理醫院廢水中,尤其以液氯為主。
醫療污水一噸投放多少三氯消毒片?
一噸污水需要0.025kg的次氯酸鈉消毒劑
以某工廠為例
某污水廠9月1日處理水量148775噸,深度處理部分消耗混凝劑PAC(鐵鹽)12199Kg,助凝劑(PAM)125kg,消毒車間消耗次氯酸鈉3720kg。則可以計算各個藥品的消耗:
消毒劑次氯酸鈉:
3720÷148775=0.025Kg/噸=250Kg/萬噸
混凝劑PAC:
12199÷148775=0.082kg/噸=820kg/萬噸
助凝劑PAM:
125÷148775=0.00084kg/噸=8.4kg/萬噸
在污水廠里除去電耗作為需要成本控制的,還有一個重要的成本支出就是藥耗。污水廠的出水水質為一級A的國標標準,大部分污水廠僅靠活性污泥法進行的生物處理是達不到一級A的標準的,因此一般污水廠會采用投加PAC或者其他輔助的處理藥劑,比如消毒劑、碳源等。
在污泥車間也會采用投加PAM進行污泥絮凝,從而更便于污泥脫水機將含水率99%以上的污泥脫到80%或者60%,達到外運處置的要求。這些為了使污水廠處理達標進行投加的藥劑的費用,在日常運行中也是構成污水廠成本的重要部分,因此作為管理者,對藥劑成本也要進行統計計算。
藥劑成本的計算,比較便捷的方式是采用噸水單耗方式進行,計算的方法相對來說比較簡單,統計每日的各種藥品的消耗量,與處理水量相除,得出藥品的單耗。
擴展資料:
污水消毒的化學材料多種多樣
目前,從水體消毒的種類來說,有氯氣、次氯酸鈉、漂白粉、三氯異氰尿酸、二氧化氯、雙氧水、臭氧等藥劑和方式,此外還有紫外線消毒等一些手段。由于氯氣運輸、管儲方面的不安全;在投加方面,氣體同水體的溶解性較低,容易散失,水中留存余量難以達到標準;氯氣瓶氣壓不斷變化,存在投加計量不夠準確的問題;
加之,氯氣等氣體的極強擴散性對環境存在毒害作用,游離氯的高活性容易形成許多象四氯化碳一類的致癌物質,故而,取消液氯的主張越來越多,也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就拿氯氣的安全性來說,就始終是一個讓人時時警覺的問題。
在我國,幾乎每一年都有氯氣罐泄漏的安全事故發生。氯氣作為危險品受到各國安全機關的嚴格管制。前些年,發生在福建三明火車站氯氣瓶運輸中的跑氯事件造成幾千人的緊急疏散,又如2004年重慶市一家儲存有十多噸的液氯發生泄漏迫使三十多萬人疏散;在北京有些游泳場由于操作人員不謹慎,三分鐘跑氯就有37名孩子住進醫院。我國的天津地區就明確規定公共娛樂場所禁用氯氣進行消毒。
在國外許多發達國家,像美國、德國、日本等就相當限制氯氣的使用,氯氣主要用于污水處理。尤其是公用場所和中小型自來水廠一般不再使用液氯,而多以使用次氯酸鈉液體進行消毒。當然,也有根據用水要求,如像小量飲用水就采用諸如紫外線、臭氧、雙氧水等手段進行滅菌殺毒。氯氣、次氯酸鈉、、
它們不僅具有滅殺細菌和病毒的功能,還能夠漂白紙張、纖維以及用作化學合成等。廣泛用于自來水消毒、游泳池水滅菌、污水處理、循環水除藻、造紙工業、化學合成業、以及醫藥衛生和防疫等各個領域。但是,不同的藥劑具有不同的性能和特點,就如同不同廠家的產品具有并不相同的質量一樣。氯氣、次氯酸鈉、二氧化氯和臭氧在物理化學性能上,以及實際使用中都有很大的區別。就這幾種消毒劑的應用來講,以次氯酸鈉為最為安全有效,易于儲存,使用最為方便。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