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R污水處理技術
ABR簡介
厭氧折流板反應器(Anaerobic BaffLted Reactor簡稱ABR)工藝首先由美國stanford大學的McCarty等于1981年在總結了各種第二代厭氧反應器處理工藝特點性能的基礎上開發和研制的一種高效新型的厭氧污水生物技術[10]。清華大學的黃永恒認真比較分析了SMPA工藝和ABR反應器的性能特點,認為ABR反應器完美的實現了SMPA工藝的思想要點,是一種很有發展前途的高效厭氧反應器。
從圖2-1可以看出,由于在反應器中使用一系列垂直安裝的折流板,將反應器分隔成串聯的幾個反應室,每個反應室都可以看作一個相對獨立的上流式污泥床系統(upfLow sLudge bed,簡稱USB)。被處理的廢水在反應器內沿折流板作上下流動,依次通過每個反應室的污泥床,廢水中的有機基質通過與微生物接觸而得到去除。借助于處理過程中反應器內產生的氣體使反應器內的微生物固體在折流板所形成的各個隔室內作上下膨脹和沉淀運動,而整個反應器內的水流則以較慢的速度作水平流動。水流繞折流板流動而使水流在反應器內的流經的總長度增加,再加之折流板的阻擋及污泥的沉降作用,生物固體被有效地截留在反應器內。因此ABR反應器的水力流態更接近推流式。其次由于折流板在反應器中形成各自獨立的隔室,因此每個隔室可以根據進入底物的不同而培養出與之相系統的處理效果和運行的穩定性。適應的微生物群落,從而導致厭氧反應產酸相和產甲烷相沿程得到了分離,使ABR反應器在整體性能上相當于一個兩相厭氧系統,實現了相的分離。最后,ABR反應器可以將每個隔室產生的沼氣單獨排放,從而避免了厭氧過程不同階段產生的氣體相互混合,尤其是酸化過程中產生的H2可先行排放,利于產甲烷階段中丙酸、丁酸等中間代謝產物可以在較低的H2分壓下能順利的轉化。
ABR反應器在整體性能上相當于一個兩相厭氧處理系統。一般認為,兩相厭氧工藝通過產酸相和產甲烷相的分離,兩大類厭氧菌群可以各自生長在最適宜的環境條件下,有利于充分發揮厭氧菌群的活性,提高系統的處理效果和運行的穩定性。Lettinga教授在預測未來厭氧反應器的發展動向是提出了極具潛力和挑戰性的新工藝思想,即分階段多相厭氧工藝(Staged multi phase anaerobic reactor,簡稱SMPA)。
ABR反應器與單個UASB有顯著不同。1)UASB可近似看作是一種復雜混合型反應器,而ABR是一種復雜混合型水力流態。2)UASB中酸化和產甲烷兩類不同的微生物相交織在一起,各自不能很好的利用自身優勢。ABR就不同了,它在各個反應室中的微生物相是逐級遞變的,兩大類厭氧菌群可以各自生長在最適宜的環境條件下。且遞變的規律和底物降解過程協調一致,從而確保相應的微生物相擁有最佳的活性,提高系統的處理效果和運行的穩定性。
清華大學的黃永恒認真比較分析了SMPA工藝和ABR反應器的性能特點,認為ABR反應器完美的實現了SMPA工藝的思想要點,是一種很有發展前途的高效厭氧反應器。總的來說,ABR反應器具有構造簡單、能耗低、抗沖擊負荷能力強、處理效率高等一系列優點。當然,ABR反應器也有其不利的方面。首先,為了保證一定的水流和產氣上升速度,ABR反應器不能太深。其次,進水如何均勻分布也是一個問題。再有,與單級UASB反應器相比,ABR反應器的第一格不得不承受遠大于平均負荷的局部負荷,這可能會導致處理效率的下降。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