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水厭氧生物處理的影響因素
一、廢水厭氧生物處理的影響因素
厭氧法對環境條件的要求比好氧法更嚴格。一般認為,控制厭氧處理效率的基本因素有兩類:一類是基礎因素,包括微生物量(污泥濃度)、營養比、混合接觸狀況、有機負荷等;另一類是環境因素,如溫度、pH值、氧化還原電位、有毒物質等。
二、污水處理生化處理過程中,生物硝化過程的主要影響因素有哪些?
1、溫度
溫度對生化培養過程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溫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活性污泥(包括厭氧、兼氧和好氧)中的微生物活性程度,并且對諸如溶解氧、曝氣量等產生影響,同時對生化反應速率產生影響。不同種類的微生物所生長的溫度范圍不同,約為5~80。
在此溫度范圍內,可分成最低生長溫度、最高生長溫度和最適生長溫度。以微生物適應的溫度范圍,微生物可分為中溫性、好熱性和好冷性三類。中溫微生物的生長溫度范圍在20~45,好冷性微生物的生長溫度在20以下,好熱性微生物的生長溫度在45以上。
廢水生化好氧生物處理,以中溫細菌為主,其生長繁殖的最適溫度為20~37。當溫度超過最高生物生長溫度時,會使微生物的蛋白質迅速變性及酶系統遭到破壞而失去活性,嚴重者可使微生物死亡。低溫會使微生物的代謝活力降低,進而處于生長繁殖停止狀態,但仍保存其生命力。 厭氧生物處理中的中溫性甲烷菌最適溫度范圍在20~40之間,高溫性為50~60,厭氧生物處理常采用溫度33~38和50~57。
2、pH值
不同的微生物有不同的pH值適應范圍。例如細菌、放線菌、藻類和原生動物的pH值適應范圍是在4~10之間。大多數細菌適宜中性和偏堿性(pH值6.5~7.5)環境;氧化硫化桿菌喜歡在酸性環境,它的最適pH值為3,亦可以在pH值1.5的環境中生活;酵母菌和霉菌要求在酸性或偏酸性的環境中生活,最適pH值3.0~6.0,適應pH值范圍為1.5~10之間。
廢水生物處理過程保持最適pH值范圍是十分重要的。如用活性污泥法處理廢水,曝氣池混合液的pH值達到9.0時,原生動物將由活躍轉為呆滯,菌膠團粘性物質解體,活性污泥結構遭到破壞,處理效率顯著下降。如果進水pH值突然降低,曝氣池混合液呈酸性,活性污泥結構也會變化,二沉池中出現大量浮泥現象。
生物硝化過程主要因素:碳氮比、水溫、溶解氧DO、PH值、抑制物、污泥齡等
⑴碳氮比
碳氮比影響活性污泥中硝化細菌所占的比例,過高的碳氮比將降低污泥中硝化細菌的比例。
⑵水溫
溫度不但影響硝化菌的比增長速率,而且影響硝化菌的活性,亞硝化菌最佳的生長溫度為35℃,硝化菌的最佳生長溫度為23-28℃。生物硝化反應的最佳溫度范圍為20~30℃,15℃以下硝化反應速率下降,5℃時反應基本停止。反硝化適宜的溫度范圍為20~40℃,15℃以下反硝化反應速率下降。
硝化菌在20--35℃處理效率最高.
硝化細菌在:
1. 20℃-30℃之間能生長:
2. 5℃-42℃之間能存活;
3. 23℃-28℃最適合生長
⑶溶解氧
硝化反應必須在好氧條件下進行,所以溶解氧的濃度也會影響硝化反應速率,一般建議硝化反應中溶解氧的質量濃度大于2mg/L。
⑷pH值
在硝化反應中,每氧化1g氨氮需要7.14g堿度(以碳酸鈣計),如果不補充堿度,就會使pH值下降。硝化菌對pH值的變化十分明顯,硝化反應的最佳pH值范圍為7.5~8.5,當pH值低于7時,硝化速率明顯降低,低于6和高于10.6時,硝化反應將停止進行。
⑸抑制物質
許多物質會抑制活性污泥過程中的硝化作用,例如:過高濃度的氨氮(需要稀釋)、重金屬、有毒物質以及有機物。對硝化反應的抑制作用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干擾細胞的新陳代謝,二是破壞細菌最初的氧化能力。
⑹泥齡
硝化過程的泥齡一般為硝化菌最小世代時間的2倍以上,生物脫氮過程泥齡宜為12~25d.
污水處理菌種,找甘度 ,可寄樣品
在污水生化處理過程中,影響微生物活性的因素可分為基質類和環境類兩大類:
一、基質類包括營養物質,如以碳元素為主的有機化合物即碳源物質、氮源、磷源等營養物質、以及鐵、鋅、錳等微量元素;另外,還包括一些有毒有害化學物質如酚類、苯類等化合物、也包括一些重金屬離子如銅、鎘、鉛離子等。
二、環境類影響因素
(1)溫度。
(2)PH值。活性污泥系統微生物最適宜的PH值范圍是6.5-8.5,酸性或堿性過強的環境均不利于微生物的生存和生長,嚴重時會使污泥絮體遭到破壞,菌膠團解體,處理效果急劇惡化。
(3)溶解氧。
硝化細菌是一種好氣性細菌,能有氧的水中或砂 層中生長 ,并在氮循環以及水質凈化過程中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它們包括形態互異類型的一種桿菌、球菌或螺旋菌。屬于自營性細菌的一類,包括兩個細菌亞群,一類是亞硝酸細菌(又稱氨氧化菌),將氨氧化成亞硝酸,另一類是硝酸細菌(又稱硝化細菌),將亞硝酸氧化成硝酸。
2
三、生物膜法凈水的機理是什么
生物膜(Biofilm)是通過附著而固定于特定載體上的結構復雜的微生物共生體。相對于活性污泥來說,在單位體積生物膜中所含的微生物數量更高、比表面積更大。生物膜比活性污泥具有更強的吸附能力和降解能力,可以吸附和降解污水中的各種污染物,具有速度快、效率高的特點。在使用生物膜法處理污水時,要求在處理系統的構筑物中裝填一定數量的填料,這些填料一方面可以擴大處理系統的比表面積,另一方面為微生物提供附著固定的載體。生物膜處理系統的性能、效率取決于其中微生物活性的高低和所裝填料的多少及其比表面積。一般來說,生物膜法較多應用于特殊行業的廢水處理中,如印染廢水等。
根據生物膜法處理系統中所用的填料的不同,生物膜法又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滴濾系統(Trickling filter system)
該系統是一種簡單且相對便宜的膜式好氧處理裝置。在該處理系統中,通過轉動的柵欄噴淋裝置將污水均勻分布于多孔處理床(例如由石子等鋪成)上。在多孔處理床上可生長多種微生物群落和原生動物。當污水緩慢地流過處理床時,微生物就吸收并降解了其中的有機成分,使得污水得到處理。在這樣的處理系統中,天然形成了食物鏈,微生物利用有機物生長繁殖,原生動物等以微生物為食,從而維持在一個動態平衡中。如果污水中的營養(BOD)過高,就會導致微生物的過量生長繁殖從而引起多孔處理床的堵塞,這樣便會降低處理效果。
旋轉生物接觸氧化系統(Rotating Biological Contactor,RBC)或生物轉盤
在這樣的處理系統中,一系列圓盤結構裝置部分浸沒于污水中,部分在空氣中并不斷地旋轉,這樣便保持了良好的通氣效果及與污水的接觸,從而在圓盤上形成了“生物膜”。這樣的“生物膜”是由各種微生物、原生動物等構成的微生物群落。在掃描電鏡下,典型的生物轉盤的“生物膜”有兩層結構,外層主要由絲狀菌等好氧微生物組成,內層由包括脫硫弧菌在內的厭氧微生物構成。因此這樣的“生物膜”具有去除BOD及無機物(主要是硫酸鹽)的功能。生物轉盤處理系統與滴濾系統相比,具有占地少、效率高、運行穩定等優點,但其前期投資較大。這種系統已經成功地用于處理城市污水和各種工業廢水。
流化床反應器(Fluidized Bed Reactor,FBR)
由于污水的泵入或曝氣(空氣或氧氣)作用,流化床反應器中的載體物質(浮石、砂子、塑料等)會在反應器中不斷流動,因而得名。在這種系統中,由下向上進入的廢水的流速或曝氣的程度被控制在足以使載體流動不互相接觸,但又不能破壞“生物膜”結構的程度。該系統的最大優點是載體的比表面積被充分利用,但能耗較高,運行成本也相對較高。該系統可用于BOD的去除,也可以用于廢水中硝酸鹽的處理。
A/0-A/0生物膜法處理工業廢水技術
適用范圍
適用PTA工業廢水及其它類似難降解工業有機廢水的處理
主要技術內容
一、基本原理
利用不同種類的微生物對廢水的適應和降解程度,采用膜法缺、好氧的交替運行,達到高效率降解水中污染物質的目的。
大分子通不過半透膜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