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氰電鍍廢水的危害
一、含氰電鍍廢水的危害
你好:用于金屬電鍍。氰化物是劇毒物質。HCN人的口服致死量平均為50毫克,約100毫克,氰化鉀約120毫克。可見氰化物對人體的危害是很嚴重的。
氰化物對魚類及其他水生物的危害較大。水中氰化物含量折合成氰離子(CN-)濃度為0.04~0.1毫克/升時,就能使魚類致死。對浮游生物和甲殼類生物的CN-最大容許濃度為0.01毫克/升。氰化物在水中對魚類的毒性還與水的pH值、溶解氧及其他金屬離子的存在有關。另外含氰廢水還會造成農業減產,牲畜死亡等等。
電鍍工廠(或車間)排出的廢水和廢液,如鍍件漂洗水、廢槽液、設備冷卻水和沖洗地面水等,其水質因生產工藝而異,有的含鉻,有的含鎳或含鎘、含氰、含酸、含堿等。廢水中的金屬離子有的以簡單的陽離子形態存在(如Ni2+、Cu2+等),有的以酸根陰離子形式存在(如CrO{等),有的則以復雜的絡合陰離子形式存在[如Au(CN)娛、Cd(CN){、Cu(P2O7)虻]。一種廢水中常含有一種以上的有害成分,如氰化鍍鎘廢水中既有氰又有鎘。此外,一般鍍液中常含有機添加劑。
電鍍廢水多有毒,危害較大。如氰可引起人畜急性中毒,致死,低濃度長期作用也能造成慢性中毒。鎘可使腎臟發生病變,并會引起痛痛病。六價鉻可引起肺癌、腸胃道疾病和貧血,并會在骨、脾和肝臟內蓄積。因此,電鍍廢水必須嚴格控制,妥善處理。
電鍍廢水的處理已有數十年歷史,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大致在20世紀50年代前后,主要著眼于廢水、廢渣的處理技術。處理的主要對象為氰化物和六價鉻。處理方法主要是化學沉淀法。第二階段大致在60年代,開始注意工藝改革和綜合利用,并著手處理鎘和其他金屬。第三階段從70年代起,開始研究從根本上控制污染的技術,以防為主,改革電鍍工藝,研究廢水的閉路循環。在工藝改革上用低濃度工藝代替高濃度工藝(如低鉻代替高鉻鍍鉻),用無毒或低毒材料的電鍍工藝代替有毒材料的工藝(如以無氰工藝代替有氰工藝)。
%E7%94%B5%E9%95%80%E5%BA%9F%E6%B0%B4%E5%A4%84%E7%90%86
二、請問如何用化學法處理氰廢水中的防染鹽
如堿性氯化法,堿性氯化法應用較廣.
在堿性條件下,用氯系氧化劑氧化廢水中的氰化物,是處理電鍍含氰廢水常用的一種方法。
原理
堿性氯化法破氰分二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將氰氧化為氰酸鹽,稱為“不完全氧化”,反應式如下:
CN-+HClO ―― CNCl+OH- (1)
CNCl+2OH-――CNO-+Cl-+H2O (2)
CN-與 OCl-反應首先生成 CNCl,CNCl 水解成 CNO-的反應速度取決于 pH 值、溫度和有效氯的濃度。PH 值、水溫和有效氯的濃度越高則水解的速度越快,而且在酸性條件下 CNCl極易揮發,因此操作時必須嚴格控制 pH 值。
第二階段是將氰酸鹽進一步氧化為二氧化碳和氮,稱為“完全氧化”,反應式如下:
2CNO-+4OH-+3Cl2 ――2CO2+N2+6Cl+2H2O (3)
在破氰過程中,PH 值對氧化反應的影響很大。當 PH>10 時,完成不完全氧化反應只需五分鐘.
一般加入次氯酸鹽,先將氰離子轉化為氯氰,然后氯氰在堿性條件下轉化為毒性較小的氧氰。
其他的一些氧化劑也可以達到除氰效果,比如氯氣等。近年來普遍采用二氧化氯作為氧化劑,其氧化性強,操作簡單而且受pH影響小。氯氣和二氧化氯都能夠直接將氰轉化為二氧化碳和氮氣
三、氰化物污染的相關危害
氰化物是劇毒物質。HCN人的口服致死量平均為50毫克,約100毫克,氰化鉀約120毫克。氰化物對人體的危害,見氰化物污染對健康的影響。
氰化物對魚類及其他水生物的危害較大。水中氰化物含量折合成氰離子(CN-)濃度為0.04~0.1毫克/升時,就能使魚類致死。對浮游生物和甲殼類生物的CN-最大容許濃度為0.01毫克/升。氰化物在水中對魚類的毒性還與水的pH值、溶解氧及其他金屬離子的存在有關。
此外,含氰廢水還會造成農業減產、牲畜死亡。
簡單的氰化物經口、呼吸道或皮膚進入人體,極易被人體吸收。氰化物進入胃內,在胃酸的作用下,能立即水解為氰氫酸而被吸收,進入血液。細胞色素氧化酶的Fe3+與血液中的氰根結合,生成氰化高鐵細胞色素氧化酶,使Fe3+喪失傳遞電子的能力,造成呼吸鏈中斷,細胞窒息死亡。
在非致死劑量范圍內,氰化物在體內能逐漸被解毒。這是因為:體內的β-巰基丙酮酸在斷裂酶的作用下釋放出的硫能被體內代謝產生的亞硫酸根所接受,生成硫代硫酸鹽。硫代硫酸鹽與氰根在硫氰生成酶的作用下,能生成硫氰化物,從尿中排出。不過,這種體內解毒能力是很有限的,如攝入的氰化物超過了解毒的負荷,達到中毒的濃度,便會引起中毒甚至死亡。
由于呼吸中樞對組織缺氧特別敏感,急性氰化物中毒的病人,其癥狀主要為呼吸困難,繼而可出現痙攣;呼吸衰竭往往是致死的主要原因。
氰化物污染水體引起魚類、家畜乃至人群急性中毒的事例,國內外都有報道。這些事件都是因為短期內將大量氰化物排入水體造成的。
鐵氰化物和亞鐵氰化物毒性雖然很低,也能造成危害。如果將這種含氰絡合物大量排入地面水,通過陽光曝曬和其他條件的配合,即可分解并釋放出相當數量的游離氰,導致魚類死亡。
少量氰化物經消化道長期進入人體,會引起慢性毒害,動物實驗所得的閾下濃度每公斤體重為 0.005毫克。流行病學調查得知,有的居民由于長期飲用受氰污染(含氰0.14毫克/升)的地下水,出現頭痛、頭暈、心悸等癥狀。這可能是由于神經系統發生細胞退行性變化所致。這些居民的甲狀腺腫發生率顯著上升,可能是由于體內長期蓄積硫氰化物所致。因為硫氰化物能妨礙甲狀腺素的合成,影響甲狀腺的功能,導致甲狀腺代償性肥大。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