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化槽的發展歷史
上世紀50年中期到70年初期的高速經濟發展時期,日本國內人們追求更加舒適的生活方式,對沖水馬桶的需求急劇上升,用于處理沖水廁所污水的單獨式凈化槽得到迅速的發展。1960年日本制定了第一部有關凈化槽的工業標準(JISA3302)《凈化槽人使用人員計算方法》。在1969年日本建設省頒布《凈化槽構造標準》時,凈化槽的使用人口和下水道的使用人口幾乎相同。到上世紀80年代初期為止,凈化槽一直作為普及沖水廁所和處理糞便污水的有效設備而得到廣泛地普及。
上世紀70年代初期,日本研究開發了小型合并式凈化槽。即能夠處理包括糞便污水在內廚房、洗浴、洗衣等所有生活污水或類似污水。1980年日本修改《凈化槽構造標準》,增補5人槽以上的合并式凈化槽的構造標準,1988年再次修改標準,增補了5人槽到10人槽的合并式凈化槽構造標準。從此凈化槽不僅用來處理樓房等中大規模的生活污水,而且更多的用于一家獨戶的家庭污水處理。
如何有效治理村鎮污水?
隨著我國鄉鎮建設快速發展,鄉鎮污水處理問題尤為突出。鄉鎮污水設施建設不足,處理能力差,污水處理率僅達到5%。近些年,國家政策不斷完善,“十三五”部署整治任務,鄉鎮環境有所提升,但水污染形勢仍然嚴峻。
目前,我國將以減量化、資源化、生態化為原則,突出重點區域,選擇適宜模式,著力解決鄉鎮所在地、中心村等重點區域鄉鎮生活污水收集處理問題。預計2025年,我國大部分鄉鎮完成污水收集處理系統建設,污水收集處理率不低于80%,再生利用率達到50%以上,實施分散收集、集中處理模式,確保實現鄉鎮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數據來源北極星網)
以鄉鎮地區目前現狀來看,鄉鎮生活污水濃度較低,水中基本不含有重金屬和有毒、有害物質,但不代表,今后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后所排除的部分污水不會有。另外,鄉鎮污水含有氮、磷,波動性大,可生化性強,有機物和營養物質含量偏高,以及鄉鎮人口分布不均等等原因,造成想要綜合處理污水非常困難。
?
由于鄉鎮不具備集中收集處理且污水量較小,不采取有效措施很難治理,萊特萊德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便于鄉鎮整體規劃布局,集成化程度高,易于鄉鎮人們操控,整體投資成本低且處理效果好,改變以往對污水處理設備的認知,實現鄉鎮污水就地就近資源化利用,保護鄉鎮環境,提升生態效益。
與此同時,在整個治理過程中,確保沒有新的污染物出現,實現高效率回收再利用。同時,從收集、凈化、存儲、回用四個環節中處理方式要做到“防治結合”。
現如今,我國鄉鎮環境綜合整治已成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施鄉鎮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十四五”提前部署、提早謀劃治理鄉鎮生活污水,并結合“十三五”期間鄉鎮生活污水治理經驗,將全面推進鄉鎮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因地制宜選擇相應技術為支撐,結合實際情況解決鄉鎮污水治理問題,改善鄉鎮環境質量,優化人居環境,提升人們生活幸福指數的重要手段。
村鎮污水的處理主要是受到技術設備等因素的影響和其本身的分散性分布態勢,水藝環保裝備企業可以提供定制化的生活污水解決方案。Slufri-MBR一體化高效生物反應器(準IV)、新型UCT一體化高效生物反應器、Slufri-MBR一體化高效生物反應器(高寒)、分戶式凈化槽等都是水藝處理分散化村鎮污水的利器。。滿意的話記得給個大大的贊哦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