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120多噸核污水排入大海,將會造成什么危害?
2011年3月11日,日本發生“3?11”東日本大地震,引發巨型海嘯及福島核災難,造成上萬人死亡。目前,日本福島核事故發生已過去9年多,但其核污水處理問題仍未解決。日本政府已經多次考慮,準備將大量儲存的核污水排放入海,遭到包括日本民眾在內的很多國家民眾的強烈反對。
核污水排放入海,對日本而言危害巨大:一者,破壞漁業界多年來重振聲譽的努力;二者,對日本漁業未來產生災難性影響;三者,漁民和農民擔心此舉會使消費者拒絕當地的海產和農作物,影響他們的生計;四者,其他國家將進一步限制日本水產品進口。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核污水已經達到120多萬噸,如果這些核污水全部入海,對人類的損害也是非常大的。根據美國《科學》雜志研究分析,核污水中一種同位素碳14,在魚體內的生理濃度可達到氚的5萬倍,已達危險程度,對人類具有潛在的毒性。與此同時,國際綠色和平組織指出,這些有害元素將危害全球環境幾千年,或將損害人類DNA。
此外,據媒體報道,雖然日本核污水中的大部分放射物已被過濾,但不可能100%過濾掉,依然含有一定分量的放射物,比如超重氫。如果人體吸入超重氫,將嚴重危害吸入者的健康。
基于以上原因,日本政府必須對日本民眾負責,對相關國家負責,對人類負責,不能將核污水排放入海了事。日本已經在國際社會干了很多壞事,不能再干將核污水排放入海的壞事了。
日本即將排放核廢水,這算是開啟化學戰爭嗎?
十年前的2011年3月11日受日本3.11大地震引發的海嘯沖擊影響,日本福島核電站機組發生爆炸事故,在整個爆炸過程中除了核反應堆內部大量的氫氣被引爆造成部分核泄漏外,由于地震引發的海嘯沖擊也使得核電機組冷卻系統出現問題,一號機組核燃料堆甚至還發生冷卻故障下的“高溫熔堆”特級嚴重事故影響。
十年時間過去了日本依然沒有找到徹底解決反應堆高溫熔堆的解決方案,所以每天只能對核反應堆進行注水冷卻處理,為此十年時間里為了冷卻核電機組,已經產生了超過130萬噸核廢水,在福島核電站周圍密布有大量儲存核廢水的儲存罐,而這些儲存罐不光已經趨于飽和狀態無法繼續加注儲存外,日本政府還打算將其全部排放到大海中去,不過這一決議早在去年就遭到日本國內民眾的反對,最近日本內閣正在對此決議進行新一輪的審議,最晚將在4月13日公布結果。
核輻射所產生的殺傷力我們在課本等新聞媒介中都是或多或少知道的,特別是核輻射對外界環境的影響所產生的異變影響也是非常大的,比如福島核事故后沒幾年,日本漁民就曾多次在福島周圍海域捕獲過變異的海生物,而此次日本計劃將百萬噸核廢水直接排放到海洋中去,可想而知百萬噸核廢水被隨意排放到海洋中去對整個海洋產生的影響有多大?更重要的是十年時間過去了日本還沒有找到解決核反應堆高溫熔堆的徹底性處理方法,那也就意味著如果這次日本真的將百萬噸核廢水排放到海洋中去的話,如果日本一直不解決福島核事故問題,間隔幾年日本就得向海洋排放幾十甚至百萬噸核廢水。
所以這件事想一想還是很害怕的,畢竟當年福島核泄漏時就有520噸核廢水被直接排放到周邊海域中去,不光對周圍海域的魚類產生了很大的畸形影響,更重要的是十年后的今天在距離福島很遠的海域依然能夠檢測到當年的核泄漏成分,而現在日本計劃排放的可不是520噸核廢水、而是130萬噸核廢水,所以真的排放的話影響有多大真的是想都不敢想。
畢竟這130萬噸核廢水真的被排放到海洋中去的話,受太平洋環流影響核廢水中的輻射物將會迅速北上,并抵達美國西海岸后一路南下,并在短短兩三年內即可污染整個太平洋。到那個時候別說整個太平洋和周圍海域的魚類被輻射物所傷害產生異變了,就是航行在太平洋等周邊海域的船舶也會受此影響變得輻射超標,而最終不管是被輻射超標的魚類還是輻射超標的輪船都會對人類的生命安全產生不可逆轉的影響和強大殺傷力,畢竟后核廢水中大量存在的氚是致命的輻射物,可以從人體食物鏈、呼吸道甚至皮膚等途徑被人體攝入。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