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飲用水標準中總銅為1.0mg/l,而城鎮污水處理廠排放標準中總銅為0.5mg/l?
1.我們從氫氧化銅的溶度積來考慮這個問題
PH為中性,即7左右時,OH-的濃度為10^-7
Ksp=6*10^-20
PH=7時Cu的濃度為6*10^-6mol/L,即0.384mg/L
因此污水排放可以達到0.5的標準。
2.我們從銅離子對人類的危害性來討論這個問題:銅對于人的健康是有益的,譬如在骨折時,食入過量的銅,可以促進骨骼的快速愈合。
(銅不是一類污染物-一類污染物是毒性較大的污染物,包括鉛,錫,鎳,鉻,鎘,銀等。銅屬于二類污染物)
銅不象鉛,鎘(骨痛病)似的,在人體內沉積,可以通過代謝排掉。所以歷史上或現在,我們經常用到銅的容器或器皿。
3.環境中的銅標準,低一些,是因為銅在環境中,如果超過了0.5的濃度,PH大于7時,會發生自然沉淀,在泥中富集很多氫氧化銅或銅的氧化物,那么高濃度的銅,會導致污泥變成危險廢物,在酸雨等條件下,容易突然釋放出大量銅,發生飲用水安全的問題。
綜上,飲用水的銅標準可稍大于污水廠排放標準的。當然還有其他的標準,譬如污水綜合排放標準8978-1996,二級標準也是等于1.0,三級標準是2.0mg/L.
污水處理廠平面布置與高程布置的一些原則
平面布置原則:
1、各處理單元構筑物的平面布置
處理構筑物是污水處理廠的主體建筑物,在做平面布置時應根據各構筑物的功能要求和水力要求,結合地形和地質條件,確定它們在廠區內的平面位置。對此,應考慮:
(1) 貫通、連接各處構筑物之間的管、渠,使之便捷、直通,避免迂回曲折。
(2) 土方量做到基本平衡,并避開劣質土壤地段。
(3) 在處理構筑物之間,應保持一定距離,以保證敷設連接管、渠的要求,一般的間距可取值5~10m,某些有特殊要求的構筑物,如污泥消化池、沼氣貯罐等,其間距應按有關規定確定。
(4) 各處理構筑物在平面上布置,應考慮盡量緊湊。
(5) 污泥處理構筑物應考慮盡可能單獨布置,以方便管理,應布置在廠區夏季主導風向的下風向。
2、管、渠的平面布置
(1) 在各處理構筑物之間,設有貫通、連接的管、渠。此外,還應設有能夠使各處理構筑物能夠獨立運行的管、渠,當某一處構筑物因故停止工作時,其后接處理構筑物仍能夠保持正常的運行。
(2) 應設超越全部處理構筑物,直接排放水體的超越管。
(3) 在廠區內還應設有空氣管路、沼氣管路、給水管路及輸配電線路。這些管線有的敷設在地下,但大都在地上,對它們的安裝既要便于施工和維護管理,又要緊湊,少占用地。
3、輔助建筑物的平面布置
污水廠內的輔助建筑物有中央控制室、配電間、機修間、倉庫、食堂、宿舍、綜合樓等。它們是污水處理廠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1) 輔助建筑物建筑面積的大小應按具體情況條件而定。輔助建筑物的設置應根據方便、安全等原則確定。
(2) 生活居住區、綜合樓等建筑物應與處理構筑物保持一定距離,應位于廠區夏季主風向的上風向。
(3) 操作工人的值班室應盡量布置在使工人能夠便于觀察各處理構筑物和運行情況的位置。
4、廠區綠化
平面布置時應安排充分的綠化地帶,改善衛生條件,為污水廠工作人員提供優美的環境。
5、 道路布置
在污水廠內應合理的修建道路,方便運輸,要設置通向各處理構筑物和輔助建筑物的必要通道,道路的設計應符合如下要求:
(1) 主要車行道的寬度:單車道為3~4m,雙車道為6~7m,并應有回車道。
(2) 車行道的轉彎半徑不宜小于6m。
(3) 人行道的寬度為1.5~2.0m。
(4) 通向高架構筑物的扶梯傾角不宜大于45o。
(5) 天橋寬度不宜小于1m。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