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培技術? 油菜載培技術?
一、組培技術?
第一步,將采來的植物材料除去不用的部分,將需要的部分仔細洗干凈,如用適當的刷子等刷洗。把材料切割成適當大小,即滅菌容器能放入為宜。置自來水龍頭下流水沖洗幾分鐘至數小時,沖洗時間視材料清潔程度而宜。易漂浮或細小的材料,可裝入紗布袋內沖洗。
第二步是對材料的表面浸潤滅菌。要在超凈臺或接種箱內完成,準備好消毒的燒杯、玻璃棒、70%酒精、消毒液、無菌水、手表等。用70%酒精浸10~30秒。由于酒精具有使植物材料表面被浸濕的作用,加之70%酒精穿透力強,也很易殺傷植物細胞,所以浸潤時間不能過長。
第三步是用滅菌劑處理。表面滅菌劑的種類較多,可根據情況選取1~2種使用見表。第四步是用無菌水涮洗,涮洗要每次3min左右,視采用的消毒液種類,涮洗3~10次左右。
二、油菜載培技術?
油菜在谷雨前后播種,出苗到3---4厘米時就可以移植了。開溝施肥,行距20---30厘米,株距10---15厘米。一邊澆水一邊栽秧,帶水栽易成活。
三、大蔥截培技術?
大蔥多為三年或兩年生栽培。根據不同茬口安排,不同品種及不同上市時間,采取秋播育苗和春播育苗。
春播育苗從3月中旬(驚蟄至春分之間)播種,6月底至7月初移栽定植,大蔥生長盛期安排在立秋適宜季節,使其有充分的時間生長,10月底(立冬前后)收獲。
大蔥苗床地要選擇靠近水渠、背風向陽、土質肥沃的地塊,并切忌連茬。播種后要15天左右才能出土。精細整地是保證苗齊、苗壯的先決條件。
四、玉竹組培技術?
玉竹組培用種子和根狀莖繁殖,繁殖速度很迅速。用根狀莖繁殖,因其遺傳性較種子穩定,能確保豐產,且生長周期短,故現在生產上基本都使用此法。
五、組培苗技術?
1.種植行距以1~1.2米為宜,畝下芽量8000芽為宜;
2.施足基肥,早施追肥,以滿足其前期生長快的需要,同時加強中耕管理,水田適當高培土,防止后期倒伏;
六、重樓組培技術?
1.材料選擇
重樓組織培養外植體選擇以展葉期旺盛生長的根莖作外植體,其愈傷組織的誘導頻率最高,達16.6%,萌芽期取材次之,在花冠露白期和倒苗期,根莖則很難誘導產生愈傷組織。
2.消毒
取樣后,用200mg/L羧芐西林鈉或頭孢唑林鈉進行浸泡處理5小時,浸泡時進行振蕩(26℃,112r/min),取出材料后用無菌水清洗2次,、接著用75%的乙醇漂洗30秒,無菌水清洗1次,lg/L升汞滅菌5分鐘,再無菌水清洗3次。晾干后切成0.5cm3左右大小,然后接種子培養基上。
(二)培養基選擇及培養條件
1.培養基
以MS培養基為基本培養基,根據不同的外植體選用不同的培養基,并根據需要添加不同種類、濃度的激素配制成誘導其形成球莖、芽分化、生根培養基。
2。培養條件
在溫度20℃左右的培養室培養,光照時間為16小時[吉山花瑤]。
(三)芽分化乃生根苗培養
將愈傷組織轉接到增殖和分化培養基,約90天左右更換 1次培養基,更換3次,愈傷組織塊 由淡黃色逐步變為白色,表面 由粗糙突起逐步變為平滑;再過30天后,逐步分化形成芽。分化芽如果不進行生根誘導,在增殖和分化培養基上繼續生長150天左右可展葉形成完整的無根苗。210~240天為1個增殖周期,增殖系數為1-2倍。將分化出的芽接種子生根培養基上,在培養過程中芽的基部逐步褐化伸長成根狀莖,培養60天左右,在芽的基部可長出2-3條根。
七、連翹組培技術?
(一)選地、整地
1.選地
育苗地最好選擇土層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土;扦插育苗地,最好選用砂土地,而且靠近水源地,便于澆水。
2.整地
地選好后于播前或定植前,深翻改土,施足基肥,以廄肥為主,每畝施基肥3000千克,均勻地撒到地面上。深翻30厘米左右,整平耙細作畦,畦寬120厘米,高15厘米,畦溝寬30厘米,畦面呈瓦背形。
(二)繁殖方法
連翹分為種子繁殖、扦插繁殖、壓條繁殖和分株繁殖四種方法,一般大面積生產主要采用播種育苗,其次是扦插育苗,零星栽培也有用壓條或分株繁殖。
1.種子繁殖育苗
選擇生長健壯、枝條節間短而粗壯、花果著生密而飽滿、無病蟲害的優良單株作采種母株。于9—10月采集成熟的果實,薄攤于通風陰涼處后熟幾天,陰干后脫粒,選取籽粒飽滿的種子,沙藏備作種用。
春播在清明前后進行,冬播在封凍前進行。在畦面上按行距30厘米開淺溝,溝深3.5—5厘米,并澆施清淡人畜糞水潤土,再將已用涼水浸泡1—2天后稍晾干的種子均勻撒于溝內,覆細土1—2厘米,略加鎮壓,再蓋草保持土壤濕潤。播后適當澆水,當苗高達15—20厘米時間苗,并追施硫酸銨和稀薄人糞尿,促使旺盛生長,秋季或第二年早春即可定植。
八、組培技術原理?
原理: 是從植物體分離出符合需要的組織。器官或細胞,原生質體等,通過無菌操作,在人工控制條件下進行培養以獲得再生的完整植株或生產具有經濟價值的其他產品的技術。
九、培藻調水技術?
在培藻時,不能菌與藻同時使用。因為菌的繁殖速度快,會抑制藻類的繁殖,如果池塘中有大量的有機物需要分解,先用菌后用藻。如果沒有就先用藻,再用肥料,當藻類大量繁殖起來后有死亡藻類的時候再用菌進行分解。
根據水質指標溶解氧、pH值和透明度的判斷。每天下午3-4點測溶解氧、pH值和透明度,溶解氧、pH值高,透明度低于20cm,說明藻類繁殖旺盛,及時用菌分解有機質,當水色發黑、發暗、發黃等很多臟泡沫時,說明有藻類死亡,要及時解決死亡藻類。
根據曬水法進行判斷。用礦泉水瓶取中層水,曬幾個小時,如果有氣泡且氣泡多,說明藻類活性好,不需要補藻;如果沒有氣泡或者氣泡少,說明藻類少或者老化,活性差,需要補肥的同時補藻種。
根據養殖時期進行判斷。
養殖前期:前期培養藻時,由于水溫低,養殖品種個體小,投喂量少,殘餌、糞便有機質少, 這時候要根據水中的藻種和水質指標判斷(溶解氧、pH值),透明度如果高于30cm (綠藻)或者50cm (硅藻)時,要適當補肥,可以通過鏡檢或者曬水法看水體藻的活性,需要時候也要補充藻種。
養殖中期:養殖中期在放苗一個月到兩個月之間,此時投料量越來越大,養殖動物殘餌、糞便越來越多,大部分藻類開始老化。傳統養殖中,不補藻、少補肥或者只補菌,有益藻類吸收不到營養開始轉藻,這時池塘中的有益藻越來越少,有害藻在池塘中逐漸形成優勢種。平時不檢測水質指標,不鏡檢,管理靠看水色,通過養殖動物吃料狀況判斷水質。養殖動物開始減料,或者水發紅、發藍,大量的有害藻爆發才意識到,控制有害藻,并且大部分養殖戶選擇消毒、殺菌、殺藻。正常的維護要及時根據指標判斷,補菌、補藻或者補肥。
養殖后期:到了養殖后期,水體有機質多,注意多用菌少用肥,適當補充藻種,溶解氧和pH值高,藻類生長旺盛,多補菌少補肥。溶解氧和pH值低,藻類不正常生長或者生長慢,多補肥少補菌。氨氮高時,用菌補藻種,不需要補肥。
十、龍舌蘭組培技術?
龍舌蘭的組培技術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1. 材料準備:選擇健康的母本植株,取下新鮮的葉片、莖段或小苗作為外植體,進行消毒處理,準備好培養基、植物生長調節劑等試劑。
2. 組織培養:將經過消毒處理的外植體放置于含有植物生長調節劑的培養基中進行培養,常用的培養基為MS培養基或其變種,培養條件為25-28℃,光照強度為2000-3000lux,光周期為16小時光照8小時黑暗。
3. 增殖:外植體在培養基中逐漸生長并分化出愈傷組織,然后愈傷組織分化為小苗,并進行增殖培養。
4. 生根:小苗在增殖培養后,可以進行生根培養,將其放入含有植物生長調節劑和生根激素的培養基中進行培養,使其生長出根系。
5. 移栽:生根后的小苗可以進行移栽,將其移植到土壤中進行生長。
需要注意的是,在整個組培過程中,要嚴格控制培養條件,避免污染和細菌感染。同時,要不斷優化組培技術,提高成活率和增殖速度。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