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羊屠宰如何檢驗?
市場上的牛羊肉品關系到消費者的生命安全,國內外對牛羊屠宰的檢驗,重點是放在宰前檢驗上,因此,檢驗人員要認真負責、常抓不懈。
1 牛羊屠宰檢驗的原則
1.1 檢驗重點應放在控制烈性傳染病和人畜共患冷疾病上。做到有宰必檢,分別處理、蓋章出廠。
1.2 宰前主要進廠檢疫,登記簽證,病健畜分開,隔離觀察,急宰處理,給水及精心飼養管理和定期消毒等必要的衛生防疫措施。
1.3 宰后主要抓有宰必檢和生產過程中的產品衛生質量,著重頭部、胴體、內臟三結合地順序進行檢驗。
1.4 凡是進廠的牛羊,一旦發現死亡或順送急宰者,均應做涂片鏡檢。每頭牛羊需做兩張以上血片,如檢出系炭疽, 不論活死畜,一律作無害處理或焚毀。
2 宰前檢疫
2.1 活牛羊進廠,必須詢問押運員,了解產地疫情,查看檢疫證明,接著到裝運的車廂查看牛羊的健康狀況,如發現有死亡或需急宰的應采血作血片鏡檢確診。
2.2 驗收結束,要對該批牛羊的產地,頭數和途往急宰等情況進行登記,以備查考。
2.3 布氏桿菌病是人畜共患病,對易感此病的奶牛進行血清學的診斷。
2.4 炭疽病是牛羊最危險的烈性傳染病之一,在鏡檢中如發現呈短鏈的有莢膜的革蘭氏陽性大桿菌時,應將該牛羊定為疑似炭疽病,作進一步確診。
2.5 宰前檢疫對待宰的牛應逐頭測溫,羊可采取抽測的辦法,但通過多年實踐,認為測溫不是屠宰前檢疫主要環節,可省略或抽測體溫,以減輕不必要的勞動。
2.6 羊的屠宰檢驗,重點應放在屠宰前,因為羊的傳染病發病快、死亡快,而且屠宰量大,屠宰時間又集中,羊患傳染病大多呈現顯著的癥狀或突然倒斃,要加強宰前檢疫步驟,可以大大控制和減少宰后病畜的檢出。
3 宰后檢驗
由于屠宰方式不同(人工、機械)因而檢驗順序和方式亦有所不同。但一切應從實際出發,作必要的簡化,抓重點,其具體順序簡述如下:
3.1 頭部的檢驗
先觀察唇及齒齦粘膜,看有無水泡,潰瘍或爛斑,再觸摸舌體,上下頜骨,注意放線菌腫,然后剖檢兩側咽喉粘膜和桃體,注意局部炭疽、腫瘤、結核等,最后剖檢舌肌和兩側外咬肌,檢查囊蟲和住肉孢子蟲病。
3.2 內臟的檢驗
胸腹腔剖開后,首先要檢驗脾臟,注意其大小,色澤及軟硬度,必要時剖查脾髓,要特別注意發現有無急性腫大或其上散在局灶必暗紅色腫塊的脾,如發現上述情況,要立即鏡檢,發現炭疽陽性就要停止生產,按烈性傳染病衛生措施處理。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