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鄉村規劃設計要點是什么?如何打造美麗鄉村?
?美麗鄉村,顧名思義是要有良好的生態、宜居的生活和愿意留在這片土地上的人。按照農業部《“美麗鄉村”創建目標體系》中的描述,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完善、布局合理、功能配套,鄉村景觀設計科學,村容村貌整潔有序,河塘溝渠得到綜合治理,生產生活實現分區,主要道路硬化,人畜飲水設施完善、安全達標;生活垃圾、污水處理利用設施完善,處理利用率達到95%以上。黨的十八大提出“五位一體”,將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在建設美麗中國的背景下,美麗鄉村建設,是新農村建設的升級版,但又不僅僅是“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理念的簡單復制,在“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和諧發展的思路中,“美麗鄉村”包含的是對整個“三農”發展新起點、新高度、新平臺的新期待,即以多功能產業為支撐的農村更具有可持續發展的活力,以優良的生態環境為依托的農村重新凝聚起新時代農民守護宜居鄉村生活的愿望,以以耕讀文化傳家的農村實現文明的更新,融入現代化的進程。一個承載城市人億萬“鄉愁”的現實家園,城市讓生活更美好,而農村讓城市更向往。美麗鄉村創建應該符合產業發展的規律。生態是美麗鄉村的氣質,以環境改善為契機,農村生活將更宜居舒適
正確認識和全面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需要特別注意以下幾個方面。——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我國地域廣闊,各地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千差萬別,在美麗鄉村建設中必須堅持因地制宜、一切從實際出發,尊重不同地區的發展差異,保護不同地區的建設特色,與當地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同當地文化和風土人情相協調,避免千村一面、一刀切。——堅持生產、生活、生態有機融合。“美麗鄉村不僅僅是環境美,還需要體現生活美、產業美、人文美,實現生產、生活、生態的良性循環。”李偉國說,要以發展農業生產、改善人居環境、傳承生態文化、培育文明新風等為途徑,構建與資源環境相協調的農村生產生活方式,不能走犧牲資源環境推動經濟發展的錯誤路徑。——堅持保護與發展并重。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既要著力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讓農民過上和城里人一樣的現代化生活,也要注重對傳統古村落、文化遺產遺跡等的保護利用,慎砍樹、禁挖山、不填湖、少拆房,避免大拆大建、拆舊建新、破壞鄉村傳統風貌。“美麗鄉村建設可以是‘小打小鬧’,重點是以現有條件為基礎,可以持續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提升幸福指數,讓農民群眾得實惠。”——堅持政府引導和農民主體地位。“美麗鄉村不是為建設而建設,而是要建成廣大農民群眾賴以生存發展、創造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園。”李偉國說,在建設過程中,政府要更好發揮引導作用,可以編規劃、給資金、建機制、搞服務,充分尊重農民意愿,決不能搞包辦代替、強迫命令,決不能搞形象工程、政績工程。要充分發揮農民群眾主體作用,建立健全農民參與機制,讓群眾真正成為參與者、建設者和受益者。——堅持物質和精神一起抓。美麗鄉村建設不光要注重看得見的外在美,還要抓好內在美,不僅要讓外來游客看得好、吃得好、玩得好,也要讓本地村民有賺頭、有奔頭,融田園風光、人文景觀和現代文明于一體,推動鄉村“面子”“里子”統籌發展,實現鄉風文明和基礎設施改善互促互進。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