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江方言?
單音節
抒(音書):從衣服口袋里往外掏。
統(音桶):往衣服口袋里放東西。
欠(音茜):想念、思念。
拝(音唄):騙。與“呼”近義。
呼(音乎):指以讒言相哄騙。
緊(音僅):被。
栳(音老):扛。
梭(音唆):用刀、鋸順著竹、木的縱紋剖開。
嘠(音尕,去聲):放,擱,置,停。
茬(音搽):敞開,敞著;奓開,奓著。
篤(音讀):將什物向下一擊而放。
埛(音炯,去聲):蹦,跳,向上蹦起。
戈(音哥):鉆進。如“戈垛空”、“戈風箱”等。
潷(音筆):手工瀝掉東西里的水份。
糜(音咪,去聲):用長繩子將牲口系于野地或空場地。
拐(音柺):壞,狡猾。
苕(音韶):憨、笨、蠢。如“苕坨”。
訍(音叉,去聲):邀約。如“到時訍你弟弟一起來啊”。
慨(音凱):大方,灑脫。
味(音位):風姿,派頭,作派。如“玩味兒”。
哈(音蛤,讀去聲):動詞,吃(菜)。“吃飯哈菜,酗酒喝茶”,進口之食,因食之不同,“吃”的動詞也有異。由此可見,百里洲人的祖先是特別講究譴字造詞的。
哈(音蛤,讀上聲):量詞,相當于“下”。“喝酒的搛肉哈(六下。洲人將“肉”讀作“陸”),吃飯的搛魚哈(一下。洲人“魚”與“一”讀同音)”,借以取笑不會喝酒的人。
二、雙音節
日頭:太陽。
天道:天氣。
瑪嵐(音馬,讀重音;音懶,讀輕聲):彩虹。
罩子 :霧。
大河(前者重音,后者輕聲):特指洲北的長江。
小河(前者重音,后者輕聲):特指洲南的松滋河(長江在洲尖那兒分枝而成)。
原先:從前。
前界(音戒):上輩子。
今兒:今天。
明兒:明天。
后兒:后天。
昨兒:昨天。
中界(讀蓋):中午。
高(前者重音)頭:上部,上邊,上面,或同“上頭”。
底(前者重音)哈:下部,下邊,下面,或同“下頭”。
中嵌(后者音刊):中部,中間,正中。偏指中心部位。
腳下:底下。
上頭(“頭”讀陰平聲,下同):往西不遠,指方位。是以江水流向定位的。也指上部。
下頭:往東不遠,指方位。也是以江水流向定位的。有時也指下部。
開(重音)頭:前邊較遠處。
后頭:后邊,后邊較遠處。
里頭:里面、里邊。
外頭:外面,外邊。
埠頭:從岸邊伸向水中,供人洗衣淘菜挑水、上船下船,用土、石、木、竹建成的小磯頭。
壺皮:表面、表面。
活面:同“壺皮”。
蹬后:后邊較近處,或指在緊挨著的。
天蓋:屋頂。
山頭:山墻垱頭。
隔壁:緊挨著的鄰居。
跟哈:附近。
茅匠:以茅草蓋屋的工匠。
鏨(音站)匠:即鏨磨匠,鏨石成磨(礎、檻、碑、碓、夯、硪等)的工匠。
榨匠:將棉籽榨成油的工匠。
雕匠:在木家具上雕刻圖案花紋的工匠。
篾匠:以竹制成生產生活工具容器的工匠。
裁縫:縫紉師,制衣師傅。
男將:指丈夫或成年男人。
嘎嘎(音尕尕,陰平):外祖母。
嘎公:外祖父。
公老:丈夫的父親。相對于兒媳的稱謂。
婆老:丈夫的母親。相對于兒媳的稱謂。
伯老:丈夫的哥哥。相對于弟媳的稱謂。
舅爺(輕聲):舅舅。
老(前者重音后者輕聲)爹:祖父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