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處理法? ABC曝氣污水處理法?
一、污水處理法?
1、污水處理工藝常見的有AO生化工藝、SBR工藝、MBR膜工藝、UASB工藝、強氧化工藝等多種工藝。
2、不同的廢水特性及要求,會配置不同的污水處理工藝。配置不同的工藝,項目的投資預算費用,就會有很大差別。具體工藝還有接觸氧化,水解酸化,厭氧、好氧,混凝沉淀,電滲析,芬頓強氧化,鐵碳微電解,MVR蒸發,RO反滲透,超濾等多種工藝。
3、選擇合適工藝的同時,更加注重廢水的出水標準和穩定性,后期運行操作的便捷性,維護成本等多重因素。
二、ABC曝氣污水處理法?
AB法工藝由德國B0HUKE教授首先開發。該工藝將曝氣池分為高低負荷兩段,各有獨立的沉淀和污泥回流系統。高負荷段A段停留時間約20-40分鐘,以生物絮凝吸附作用為主,同時發生不完會氧化反應,生物主要為短世代的細菌群落,去除BOD達50%以上。B段與常規活性污泥相似,負荷較低,泥齡較長。
三、冷處理法和熱 處理法?
鋼件淬火冷卻到室溫后,繼續在0℃以下的介質中冷卻的熱處理工藝。
冷卻到液氮溫度(-196℃)的冷處理稱為深冷處理。冷處理,是材料科學中改善金屬工件性能的一種工藝,有大幅度提高工件穩定性,降低淬火應力、提高強度的作用。熱處理是將金屬材料放在一定的介質內加熱、保溫、冷卻,通過改變材料表面或內部的金相組織結構,來控制其性能的一種金屬熱加工工藝。
四、污水處理膜有哪些?
污水處理中常見的幾種膜,反滲透和納濾、超濾、膜分離主要是利用某種環境中混合物各組分性質的差異進行分類,膜分離過程中選擇性膜為分離介質,在兩側另加某一中推動力時,原理側組分選擇性地透過膜,從而選擇分離或者是提純的目的。
五、魷魚處理法?
1.處理身體。 首先把魷魚把放在水龍頭下沖洗幾遍,放在案板上用刀把頭和身體切開,然后用刀從魷魚身體的背部切開,找到兩根透明的細長骨頭,慢慢的抽出來,剖開后肚子里面全都是腸子,將這些內臟以及便便都扯出來丟掉,把肚子清水洗干凈。
2.處理頭部。 仔細的剪開魷魚的腦袋,把里面的臟東西清洗掉,最主要的是擠掉它的眼睛,積壓的時候一定要小心,眼睛里面的墨汁和墨袋,弄破可能會污染墨魚的其他部分,魷魚牙位于頭部的腕足處,是黑色尖銳的牙齒,處理的時候小心劃傷手指。
3.去掉表皮。 魷魚的表皮有一層黑色的皮是它的保護膜,有一定的味道會影響做菜的口感,同時還具有毒性,處理的時候一定要去掉。 剪掉掉魷魚足扯掉它的表皮,掀開魷魚身體一角的表皮,然后順著這里慢慢的扯下整個皮,最后清水沖洗干凈即可。
六、水銀處理法?
1、溫度計里面的水銀量不是很多,但有揮發性和毒性,需要謹慎處理。水銀常溫是液態,溫度計里面的水銀泄漏后,會四處滾動不易清理干凈。
2、首先要開窗通風,佩戴口罩和手套,避免皮膚直接接觸水銀,可以利用膠帶將散落的水銀粘起來,放到封口的瓶子里,放到特定的有毒物品回收處。注意不能使用抹布清理,避免清洗時污染水源。還應開窗通風24小時以上。
七、冷卻處理法?
在循環冷卻水系統中使用從換熱設備流來的冷卻水降低溫度的水處理方法。水的冷卻(降溫)可以用水蒸發的方法,稱蒸發冷卻;也可用吹風的方法,稱干式冷卻。運用水蒸發時吸熱的原理降低水溫。
八、咖啡處理法?
日曬法
日曬法是最古老的處理方法,據文獻記載,最早在西元11世紀1000多年前的阿拉伯人,就開始使用日曬法處理咖啡果實。
將沉入槽底的紅果子和半青半紅的快熟果子取出,(更糙的一種方法直接將樹上摘下來的咖啡果子不經過水槽清洗直接放在地上曬)鋪在曬豆場進行自然干燥。時間視氣候而定,大約2-4周就可以使果子內咖啡豆的含水量降到12%,之后用去殼機打掉干硬的果肉和羊皮層,取出咖啡豆。
特點:日曬豆顏色偏黃,豆體易出現缺角(打殼機造成的)。在干燥過程中會吸收咖啡果肉中的果糖精華,因此果香濃郁,甜度也高,醇厚度亦優于半水洗或水洗豆。但品質不好保證,往往是一年好一年壞,干凈度和明亮度遜于半水洗和水洗豆。
水洗法
由于日曬法缺點過多,因此發明了水洗法。水洗法是目前最為廣泛使用的處理方式,與日曬法最大的不同是利用發酵去除果膠層。
特點:水洗豆顏色偏綠,整體較為完整,賣相極佳。豆子通常帶有明亮的酸味與果香,喝起來比較干凈。
蜜處理法
所謂蜜處理,意指帶著黏膜進行日曬干燥的生豆制成過程。在咖啡豆去掉外層的果肉之后,會有層黏稠狀的膠狀物。傳統的水洗處理法即用清水把之洗去,但因為有些高海拔產地的水資源限制,所以出現了這種直接曬干的方式。
蜜處理法是一種介于日曬法和水洗法中間的處理方式。它讓咖啡保留了水洗處理的干凈,盡管咖啡的明亮度有所下降,但增加了甜度與焦糖口感。
九、涂黑處理法?
需掌握黑的程度,如果太黑傾怕也不好又不是畫黑人,只要有黑白之分就行吧!
十、求好氧微生物污水處理法與厭氧微生物污水處理法的相同點與不同點,求至少列舉三點?
1,好氧生物處理法
好氧生物處理就是在充分供氧或者供氣的條件下,借助好氧微生物(主要是好氧細菌)或兼性好氧微生物,將污水中有機物氧化分解成較穩定的無機物的處理過程。處理過程中,廢水中的一部分有機物在細菌生命活動過程中被同化、吸收,轉化成增殖的細菌菌體部分,另一部分有機物則被氧化分解成簡單的無機物(如二氧化碳、水、硝酸根離子等),并釋放能量供細菌等微生物生命活動的需要。
2,厭氧生物處理法
厭氧生物處理法是在斷絕氧氣的條件下,利用厭氧微生物和兼性厭氧微生物的作用,將廢水中的各種復雜有機物轉化成比較簡單的無機物(如二氧化碳)或有機物(如甲烷)的處理過程,也稱為厭氧消化。
與好氧生化法相比,厭氧生化法具有以下優點:
①應用范圍廣:由于供氧限制,好氧法一般只適用于中、低濃度的有機廢水的處理,而厭氧法既適用于高濃度有機廢水,也適用于中、低濃度有機廢水。有些有機物,如固體有機物、著色劑蒽酮和某些偶氮染料等,用好氧生物處理法難以降解,但用厭氧生物處理可以降解。
②能耗低:好氧法需要消耗大量能量供氧,曝氣費用隨有機物濃度增加而增大,而厭氧法不需要充氧,產生的沼氣還可以作為能源。廢水有機物達到一定濃度后,沼氣能量可以抵償所消耗的能量。
③負荷高:通常,好氧法的有機容積負荷為2~4kg/(m3.d),而厭氧法為2~10kg/(m3.d),高的可達50kg/(m3.d).
④剩余污泥數量少,濃縮性、脫水性良好:好氧法每去除1公斤BOD將產生0.4~0.6公斤生物量,而厭氧法去除1公斤COD只產生0.02~0.1公斤生物量,其剩余污泥只有好氧法的5%~20%。
⑤氮、磷的營養需要量較少:好氧法一般要求BOD:N:P為100:5:1,而厭氧法的BOD:N:P為100:2.5:0.5,處理氮、磷缺乏的工業廢水所需投加的營養鹽量較少。
⑥厭氧處理過程有一定的殺菌作用,可以殺死廢水和污泥中的寄生蟲卵、病毒等。
⑦厭氧活化污泥可以長期貯存,厭氧反應器可以季節性或間歇性運轉。與好氧生化法相比,在停止運行一段時間后,能較迅速啟動。
但是,厭氧生物處理法也存在一些缺點:第一,厭氧微生物增殖緩慢,因而厭氧設備啟動和處理時間比好氧設備長;第二,出水往往達不到排放標準,需要作進一步處理,故一般厭氧處理后再串聯好氧處理;第三,厭氧處理系統操作控制因素較為復雜。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