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水環境質量評價
什么是水環境質量現狀評價?
水環境質量評價,簡稱為水質評價,是根據水體的用途,按照一定的評價參數、水質標準和評價方法,對水體質量進行定性或定性評定的過程。進行水質評價,先要收集、整理、分析水質監測的數據及有關資料,根據評價目的,確定水質評價的參數;然后選擇適當的數學模型對水質參數進行單項或綜合評價,最后提出評價結論。
水質評價的一股步驟是。
(1)水環境背景值調查。指在未受人為污染影響狀況下,確定水體在自然發展過程中原有的化學組成。因目前難以找到絕對不受污染影響的水體,所以測得的水環境背景值實際上是一個相對值,可以作為判別水體受污染影響程度的參考比較指標。進行一個區域或河段的評價時,可將對照斷面的監測值作為背景值。
(2)污染源調查評價。污染源是影響水質的重要因素,通過污染源調查與評價,可確定水體的主要污染物質,從而確定水質監測及評價項目。
(3)水質監測。根據水質調查和污染源評價結論,結合水質評價目的、評價水體的特性和影響水體水質的重要污染物質,制定水質監測方案,進行取樣分析,獲取進行水質評價必需的水質監測數據。
(4)確定評價標準。水質標準是水質評價的準則和依據。對于同一水體,采用不同的標準,會得出不同評價結果,甚至對水質是否污染,結論也不同。因此,應根據評價水體液差的用途和評價目的選擇相應的評價標準。
(5)按照一定的數學模型進行評價。
(6)評價結論。根據計算結果進行水質優劣分級,提出評價結論。為了更直觀地反映水質狀況,可繪制水質圖。
水質評價的方法很多,有指數法、生物評價法、模糊數學方法、層次分析法等,它們在說明水質狀況方面各有特點。指數法評價水質,由于簡單明了、容易使用,評價結果易于比較,因而應用比較廣泛。
利用表征水體水質的物理、化學參數的污染物濃度值,通過數學處理,得出一個較簡單的相對數值(一般為無量綱值),用以反映水體的污染程度。這種處理方法,稱為指數法。指數是定量表示水質的一種數量指標,有反映單一污染物影響下的“單改埋余指數”和反映多項污染物共同影響下的“綜合指數”兩種。借助它們可進行不同水體之間,同一水體不同部分之間,或同一水體不同時間的水質狀況的比較。
單指數Ii表示某種污染物對水環境產生等效影響的程度。它是污染物的實測濃度Ci與該污染物在水環境中的允許濃度Csi的比值。
綜合指數表示多項污染物對水環境產生的綜合影響的程度。它以單指數為基礎,通過各種數學關系式綜合求得的。綜合計算的方法有數量統計法、評分法、疊加法等,根據疊加時的算法不同,又分為算術平均法、加權平均法、均值和最大值平方和的均方根法及幾何均值法等。
由于各種水質指數綜合歸納的方法,均各有優缺點,而評價結果,不僅取決于選用的水質指數計算公式,還取決于監測數據的代表性、準確性,監測數據的處理,以及選用的水質評價標準等因素。因此,各種數學模型只是在一定條件下,提供了對監測數據進行歸納統計的手段,能比較直觀地說明水質的狀況,但核滾也都存在著某些局限和不足。水質評價的方法仍在不斷發展和完善,近年來,超標率、超標排序等方法國簡單和直觀,也常被用于水質現狀評價中。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