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治理的主要措施包括什么(環境治理的主要措施包括什么內容)
一、環境治理主要措施有哪些?
1、減少污染物排放量。改革能源結構,多采用無污染能源(如太陽能、風能、水力發電)和低污染能源(如天然氣),對燃料進行預處理(如燒煤前先進行脫硫),改進燃燒技術等均可減少排污量。
2、控制排放和充分利用大氣自凈能力。氣象條件不同,大氣對污染物的容量便不同,排入同樣數量的污染物,造成的污染物濃度便不同。
3、 廠址選擇、煙囪設計、城區與工業區規劃等要合理,不要排放大戶過渡集中,不要造成重復迭加污染,形成局地嚴重污染事件發生。應該將這樣的地方放在空闊,空氣流通,人口密度相對稀薄的地方。
4、綠化造林,使有更多植物吸收污染物,減輕大氣污染程度,植樹造林、退耕還林和生態重建是極為重要的。
5、采取綜合措施控制農業污染,指導農民科學施用化肥、農藥,積極推廣測土配方施肥, 推行秸稈還田,鼓勵使用農家肥和新型有機肥。
6、提高垃圾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處理水平。在減量化工作的基礎上加快以衛生填埋為主的垃圾處理設施建設。
二、治理長江的主要措施?
1.上游地區禁止亂砍濫伐,植樹造林,防止上游的水土流失,保持水土,有利于減少下游的泥沙淤積。
2.中游地區退田還湖,疏通河道。植樹造林,保持水土,合理利用水資源,減少水資源的浪費。
3.加強長江沿岸水污染的管理,關停并轉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率的企業,合理利用水資源,減少水資源的浪費和污染,加固下游的堤壩,加強蓄洪能力。
三、全國生態環境治理的主要機制包括?
一是建立聯合會商機制,由執法部門或負有監管職責的法規法制部門輪值召集組織會議,分析生態環境方面安全形勢及違法動態。
二是建立定期與隨機執法機制,研究部署聯合執法行動,加強平時隨機共同執法溝通,在執法的過程中加強協同配合。
三是建立案件移送機制,按照“有案必移,應移盡移,移案必接”的原則,共同做好案件移送辦理。
四、隱患治理措施包括哪些?
隱患治理措施包括工程技術措施、管理措施、、防護措施、應急措施等。各措施可單獨使用或結合其他措施綜合使用;
1、工程技術措施:通過現場作業方式,確保設施設備、場所危險因素消失;
2、管理措施:通過加強管理,確保原危險因素消失或消減,避免事故發生;
3、教育措施:對隱患涉及者制造者、責任人進行安全教育;
4、防護措施:對于無法從根本上消除危險的隱患,對接觸者采取勞動防護手段,確保危險程度降低;
應急措施:在直接整治前,臨時采取必要手段,預防事故發生。
治理方法
1、通過隱患排查專項行動及各類檢查活動,及時發現事故隱患;
2、發現隱患查后,各部門能及時處理的,必須第一時間進行隱患治理,排除險情;
3、非公司管理的場所、設施設備、人員出現隱患,發現單位和個人應及時向有關部門報告;
4、安全部對照隱患評估項目表及時進行隱患評級,確定該隱患的等級,根據隱患等級決定采取的措施:
5、重大事故隱患即刻下達隱患整改通知書,并通知所在部門在治理前采取臨時控制措施并制定應急預案,必要時可停產整改。
6、根據危險程度下達隱患整改通知書或通知單;
7、各部門應及時進行治理,確保在限期內完成整改任務;
8、整改結束后,安全部或安委會派人現場驗證,確保治理達到規定要求。
五、環境保護治理措施方案是什么?
一、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綜合運用法律、經濟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保護環境,落實國家相關產業政策,著力解決影響經濟社會發展、危害人民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二)基本原則
1堅持依法行政。嚴格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開展專項治理工作。
2堅持經濟、法律和行政手段相結合。鼓勵和支持地方加快城市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積極有效治理環境污染,不斷提高環境質量水平。
3堅持淘汰與發展、治理環境污染與優化經濟結構相結合。淘汰落后生產能力,積極發展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項目,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4堅持嚴格執法與有情操作相結合。既要嚴格執行國家政策法規,保證工作目標實現,又要堅持以人為本,妥善解決好關停企業職工的困難,維護社會穩定和諧。
二、工作目標和主要任務
努力從源頭上控制環境污染,以治理小造紙、小水泥、城市污水為重點。改善水環境、大氣環境、人居環境質量,優化經濟結構。
(一)小造紙治理:嚴格監管已取締關閉的造紙企業。不能實現污染物達標排放的廢紙再生企業;停產治理環保手續不完善或污染物排放不達標的紙制品企業、商品漿造紙企業。
(二)小水泥治理:立即取締無工商營業執照、無生產許可證的違法水泥生產企業。有條件的地區要淘汰全部立窯;年底前關停20萬噸/年規模以下和環保或水泥質量不達標企業的生產能力。鼓勵以等量淘汰生產能力的方式建設日產4000噸以上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
(三)城市污水治理:期間。市城區、市城區污水處理廠建成并投入運行,其它縣(市、區)污水處理廠必須開工建設,所有縣(市、區)要開征污水處理費,收費標準原則上不低于0.8元/噸。年,市城區、麻城市城區、市城區污水處理率不低于70%其它縣要確保建成污水處理廠并投入使用。
三、強化措施。狠抓落實
(一)區別對待。要根據相關企業的具體情況,依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區別對待,分類處置。對未在工商部門進行登記注冊,或無生產許可證等違法經營的企業,由工商部門依法予以取締,責令其停止相關經營活動。對已在工商部門辦理登記注冊,但產品質量連續兩次在省、市以上組織的產品質量監督檢查中不合格的企業,由質量技術監督部門依法吊銷其生產許可證,工商部門依法予以查處。對合法登記、許可但在環保方面未達標的企業,由環保部門提出意見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按照規定的權限責令其限期治理,期仍不達標的依法予以停業或者關閉。對地方政府確定關閉的企業,工商部門督促其辦理注銷登記,對逾期不辦的依法吊銷工商營業執照。對合法經營但由于國家產業政策調整而應當關停的企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和《國務院關于發布實施〈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暫行規定〉決定》國發〔〕40號)有關規定,由相關行業主管部門依法撤銷其生產許可證,并對非國有企業按規定給予補償。具體補償辦法按省財政廳會同有關部門制定的文件執行。
(二)嚴格依法執法。
加大無證查處力度;對違反產業政策、違規新建立窯的企業,任何地方、任何部門不得為屬于關停對象的小造紙、小水泥企業補辦相關手續;對生產許可證或工商執照到期的不再辦理換證手續。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要嚴格生產許可證管理。不得發放生產許可證;對到期應予關閉的企業,依法收回生產許可證。國稅部門要嚴格執行有關水泥利廢稅收政策的規定,享受該項優惠政策的企業除利用工業廢渣的比例達標外,還必須達到環保新標準。嚴禁立窯水泥進入高速公路、機場、港口、橋梁、涵洞等重點建設工程和建筑物結構工程,禁止商品混凝土攪拌站使用立窯水泥。電力部門對屬于取締、關閉范圍的企業,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停止供電。電力部門和物價部門對屬淘汰、限制范圍的企業,要嚴格實行差別電價。金融機構對屬于淘汰范圍的企業,不再發放貸款。環保部門要把小水泥企業粉塵和生產線煙氣排放作為各地環境整治的重點,根據國家制定的環保排放標準,對企業進行動態監督,對環保不達標的要依法查處。
(三)全面開征污水處理費。市區收費標準應達到0.80元/噸,各縣(市、區)縣城在年底前達到0.80元/噸。凡收費不到位的地方,當地財政要對運營成本給予補助。要切實加強污水處理費的監管,確保專款專用、發揮效益。
(四)實行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加大造紙、水泥行業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力度。必須全部安裝在線污染監控系統。環保部門要切實加強監管,全額征收企業排污費,對未按規定足額征收排污費的地方,由市環保、財政部門進行檢查,對縣(市、區)有關部門不作為行為予以糾正,應收未收的排污費全額上交市財政,并對相關責任人進行處罰。
(五)妥善安置關停企業職工。各縣(市、區)政府要督促關停企業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切實做好關停企業人員的安置工作,確保社會穩定。屬于關停的國有企業,要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結合當地實際,制訂職工安置方案,分類安置職工;其他類型企業,要在當地政府有關部門的指導下安置職工。各縣(市、區)要按照積極消化、統籌安排的原則,切實加大再就業培訓力度,做好關停企業失業人員的再就業工作,改造項目和新建、擴建項目應優先招用本地關停企業人員。
(六)集中銷毀關停企業的關鍵設備。為防止關停企業轉移設備、異地再建。對關停企業的關鍵設備要予以銷毀。鼓勵各地采取集中銷毀的方式處置關停企業的關鍵設備,特別是具有放射源的設備。
(七)有效利用關停企業的土地資源。鼓勵各縣(市、區)政府收購關停企業的土地。因地制宜地利用關停企業土地資源。關停企業進行土地使用權轉讓和改變土地用途的各地、各有關部門要按照土地管理法律、法規和政策,幫助企業辦理相關手續。關停企業土地增值收益優先用于職工安置。
(八)實行環保專項治理獎懲政策。對達到治理進度的地方。支持地方按照國家產業政策“壓小、上大”市發展改革委在相關項目審批時優先安排,市經委在安排技改項目時優先支持,市國土資源局在審查用地指標時優先安排。
市政府有關部門停止審批新的工業項目,對沒有按期完成治理任務的地方。停止審批新的工業用地。
四、明確職責。
各級人民政府的重要職責。各縣(市、區)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小造紙、小水泥的治理和污水處理廠建設營運工作負總責,做好環境保護三個專項治理工作。切實加強組織領導。要根據市政府確定的治理目標,制訂本地工作方案,于月底報市政府,同時抄送相關牽頭單位,并認真組織實施,確保按期完成任務。要全面、準確上報相關企業和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運行情況,并在當地媒體上對關停企業和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運行情況進行公示,接受社會監督。
成立工作專班,市發展改革委、建委、環保局等部門要切實承擔起相關專項治理工程的牽頭責任。按照目標任務的要求,制定總體實施方案和操作辦法,加強督辦檢查,并定期在新聞媒體上對各地工作進展情況跟蹤報道。市政府相關部門要積極支持配合,選派優秀人員參與工作,搞好協作。需要制定具體政策辦法的由牽頭單位制訂相應文件盡快出臺。市環委會辦公室要會同相關部門制訂專項治理工作考核辦法,組織對各地、各部門開展專項治理工作情況進行檢查、考核,通報情況,交流信息。建設、工商、質量技術監督、環保等部門要依法履行職責,加強對污染嚴重企業的監管,嚴格執法,依法行政。其他有關部門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確保專項治理相關政策措施執行到位、落到實處。
嚴格獎懲措施,市政府每年將組織對各縣(市、區)各部門開展環保專項治理的情況進行認真考核。推動工作開展。
六、陜西治理黃河的主要生物措施?
上游的問題主要是荒漠化、凌汛,措施為建立生態保護區、退耕退牧還林;爆破、飛機轟炸排凌汛。 中游的問題主要是水土流失,具體措施有:工程措施——固溝、保塬、護坡。農業技術措施——平整土地、栽培種植、田間管理、增施肥料,以及輪耕套種、選育良種、地膜覆蓋、噴灌滴灌、科學施肥等。生物措施——退耕還林、退耕還草、大力種草植樹,實行喬、灌、草結合。
下游的問題主要是泥沙淤積、地上河以及凌汛、冬春水量不足。措施有:水庫調水、調沙,加固堤壩,冬春工程排凌汛。
七、保護生態環境的工程治理措施?
1.確立整治目標,貫徹國家環境和資源法現,求得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協調。
2.針對不同的自然條件和各種外力作用的原則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
3.建立健全、完善的治理實施系統。
4.植樹造林,禁止亂砍濫伐。
5.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教育和法律宣傳。
八、人居環境生活垃圾治理保障措施?
一是建機制。成立縣、鄉、村三級工作專班。縣級由分管副縣長為召集人,綜合執法、住建、環保、財政、水務等部門為成員,專班下設辦公室,明確專人負責。鎮、村兩級同時成立工作專班。全縣形成了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局面。制定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生活垃圾治理專項行動方案》《三穗縣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建設實施方案》《城鄉生活垃圾分類評估考核細則》等工作方案。各鄉鎮、村根據實際制定了《保潔員工作職責》《環境保潔村規民約》《公共區域保潔制度》《十戶一體制度》《門前三包》等一系列文件與制度。
二是打基礎。新建7個垃圾轉運站,自然村寨實現了全覆蓋,全縣生活垃圾治理實現戶投、村收、鎮運、縣處理運行機制。
三是強保障。購置各型清掃車、清洗車、轉運車等機動車輛,采購分類垃圾桶,覆蓋全縣鄉村,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覆蓋率達100%。全縣聘請500名保潔員及工作員從事保潔工作,縣財政每月支出約300萬元經費確保工人工資、辦公經費、車輛運行。
四是重培訓。培訓專班人員,確保指導有力;培訓公司管理層人員,確保工作管理有序;培訓駕駛員,確保安全運行和及時清運。培訓保潔員,確保日常清潔有序。截至目前共培訓約2000余人次,全縣逐步形成了一支專業、穩定的生活垃圾保潔隊伍。
五是嚴督查。定期督查運營公司管理是否規范化;督查人員上崗是否正常化、保潔質量是否標準化;督查垃圾收集是否常態化、垃圾無害化處理是否專業化。原則上每月組織交通、水務、農業農村、綜合執法等部門到各鄉鎮考核一次,通過定期和暗訪等不定期考核得分低于90分的扣減運營公司相應的服務費。
九、人與動物環境健康治理措施?
第一,要科學劃定野生動物的棲息地邊界。針對一些大型的、兇猛的野生動物,我們要設置防護設施和緩沖帶,防止野生動物種群侵入人類的集中居住和活動區域。目前采取的一些措施,比如建設一些圍網,種植一些隔離植物,或者設置一些緩沖地帶。對鳥類和蛇類這種小型的動物,有時候也會對生產生活產生影響,對小型的動物,我們側重于做好安全防護的知識教育,適當開發一些防護器材。
第二,改善野生動物棲息地的生境,提高野生動物種群的承載力。根據主要保護對象的生物學特征,對野生動物的棲息地進行近自然的改造。剛才也介紹了,自然的棲息地承載力高,我們現在很多是有人工因素在里面的,所以我們要進行近自然的改造,而且還要妥善解決棲息地破碎化的問題。我們主要采取了一些具體措施,比如清理棲息地內的非原生植物,像大熊貓的棲息地,過去里面種植了一些人工林,不是大熊貓棲息地原生植被,近自然改造就要改造一些適合大熊貓棲息的樹種,包括大熊貓吃的竹子,要進行改造。還要完善野生動物的食物鏈結構,做好水源管理。比如在亞洲象棲息地保護方面,我們開展了一些試點,最近媒體也都報道了,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第三,要發揮政策的多渠道保障作用。主要是發揮補償、保險、救濟的作用,維護群眾的切身利益。我們要依法建立野生動物致害補償制度,合理確定補償標準和方式,還要引進保險機制,把野生動物傷人的情況納入到保險范圍。還要發揮民政救濟的兜底保障作用,防止因為野生動物損害致貧返貧的現象。
十、生態環境治理包括哪些?
土壤污染治理,水污染治理,大氣污染治理,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