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深圳外來務工人數減少了,深圳的工廠都到哪去了?
作為深圳的企業HR,深感用工壓力以及員工的結構變化,我們曾經做過一些調研,專門研究過這類問題,先將我們的看法跟大家分享一下。
深圳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特區成立之初,深圳的企業多以港資的三來一補的加工企業為主,這類企業按照現在的術語來說是勞動密集型企業,低附加值企業。當時為了搞活經濟,在深圳開設工廠的門檻很低,基本上沒有一個科學的準入標準。因此當時的深圳可以說到處是工廠,大量的工廠需要大量的工人,形成了內地大批務工人員蜂擁而至,一片欣欣向榮的場景。
經過近四十年的發展,時代也跨入二十一世紀,這幾十年改革開放的發展,中國大地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隨之出現了題主提到的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深圳企業升級轉型。今時今日,深圳已發展成一個以創新為特色的國際大都市,各種高科技企業竟相崛起。過往的三來一補企業低附加值,不注重環保,已成為城市發展的障礙。因此,深圳鼓勵企業升級轉型,否則,就以各種嚴格的措施來規范企業行為,加上現在企業的人工成本大漲,造成了大批這類企業遷出深圳,甚至關閉,因此深圳的務工人員總數呈逐年減少的趨勢。
二.內地的高速發展。改革開放的政策也刮到內地,內地的經濟也開始展翅高飛。早先在深圳務工人員飽嘗了離鄉背井的痛苦生活,當在老家也有工作的機會,大多數的務工人員就選擇留在家鄉發展,再說,家鄉也采取了各項優惠政策,鼓勵務工人員回鄉創業發展。因此,外出務工人員逐年減少,深圳也不例外。
三.計劃生育政策造成勞動力短缺。隨著第一代務工人員差不多接近退休年紀,其二代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由于多年的務工,已解決了溫飽問題,開始重視子女教育問題,因此,其子女基本上都接受了高等教育,大部分已在各地從事了不同于父輩的工作,不一定非得來深圳才能發展。因此,一線的員工已后繼無人。
綜合以上幾點,深圳的務工人員總數相對于前十幾年前是減少很多,但是務工人員的整體素質已不能同日而語,相反其創造的價值大大超過了以前。企業的升級轉型,淘汰了原地踏步的企業,為了生存,這類勞動密集型企業遷出深圳是無奈的選擇。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