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境監測期刊 影響因子
一、matter期刊影響因子?
查資料了解到,影響因子為10.0。Matter目前已被Web of Science收錄。Matter在2019年共發表158篇publications,其中citable items有95(Review(13)+Article(82))。影響因子為10.0。2020年尚余2個多月。以平均計,預計Matter在2020的第一個partial impact factor將高于12。
以上信息來源網絡,僅供參考!
二、ceg期刊影響因子?
cej影響因子即核心期刊年度影響因子,是代表期刊影響大小的一項定量指標。
cej也就是某刊平均每篇論文的被引用數,它實際上是某刊在某年被全部源刊物引證該刊前兩年發表論文的次數,與該刊前兩年所發表的全部源論文數之比。
cej期刊影響因子是出品的期刊引證報告中的一項數據,就是某期刊最近所兩年發表的學術論文在這個報告年份中被引用總次數除以這個期刊在這兩年內發表的論文總數。這也是一個國際上通行的期刊評價指標。
三、angle期刊影響因子?
本刊未被sci收錄,無sci影響因子。 本刊收錄在: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來源期刊(2009-2010) 提示: cscd核心庫(c) 本刊收錄在: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核心庫-cscd(2009年版) 本刊收錄在: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2007年版) 提示: 《引證報告》2007年版影響因子: 0.238 本刊收錄在: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2008年版) 提示: 《引證報告》2008年版影響因子:0.189 本刊收錄在: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2009年版) 提示: 《引證報告》2009年擴刊版影響因子:0.248 本刊收錄在: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2010年版) 提示: 《引證報告》2010年版影響因子:0.204 本刊收錄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04年版) 提示: 排序:綜合性生物 - 第20位 本刊收錄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08年版) 提示: 排序:生物科學綜合 - 第21位
四、biosensors期刊影響因子?
期刊名稱:BIOSENSORS & BIOELECTRONICS
期刊名縮寫:BIOSENS BIOELECTRON
國際刊號:0956-5663
2020年影響因子/JCR分區:10.257/Q1
出版國家或地區:NETHERLANDS
五、jtac期刊影響因子
jtac即《熱分析與量熱法雜志》是一本經過同行評審、引用率很高的雜志,發表了涵蓋熱分析、量熱法和實驗熱力學各個方面的高質量論文。每年出版12期,內容包括定期和專題,重點討論在以下領域開展的熱分析和熱量測定的前沿課題:制藥、生物科學、生命科學、納米材料和高能材料(包括生物柴油、聚合物和可生物降解聚合物)。
該刊影響因子為2.731,是一本不錯的期刊。
六、acs期刊影響因子?
ACS Omega2019年獲得第一個影響因子2.585,2020年的影響因子是2.87。
ACS Omega于2016年創刊,是一份化學及相關科學領域的開放獲取全球出版物。該期刊旨在快速發表經過同行評議的研究成果,而不嘗試評估其即時意義。相反,它的目標是加速新思路的傳播,從而推動化學科學的前沿。編輯們力求快速發表研究成果,推廣來自全球各地的科學見解。
七、jci期刊影響因子?
ISI每年出版JCR(《期刊引用報告》,全稱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針對每種期刊定義了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等指數加以報道。
一種期刊的影響因子,指的是該刊前二年發表的文獻在當前年的平均被引用次數。一種刊物的影響因子越高,也即其刊載的文獻被引用率越高,一方面說明這些文獻報道的研究成果影響力大,另一方面也反映該刊物的學術水平高。
八、cpb期刊影響因子?
通過webofscience查詢,可以看到CPB期刊的最新影響因子為5.5,這足以讓廣大博士朋友們順利拿到學位證。
cpb期刊是SCI生理學2區雜志。
CPB于1991年創刊,為雙月刊,發布國家是瑞士,出版商為S.Karger,主要研究領域是細胞以及細胞生理,是生理學2區雜志。近些年來,國人在CPB上的發稿量越來越多,基本都維持在50%以上。
九、mca期刊影響因子?
全稱mathematical and computational applications, 是一本開放性雜志,影響因子2.25
十、影響因子期刊排名?
IF多一點或者少一點對于PI來說顯然也沒有多大意義,研究生可能會格外關注,因為根據不同學校的畢業要求有的要求不低于3分,有的要求不低于4分,有的要求不低于5分,但是有時為了照顧JBC、JI、JN這種經典老牌雜志,畢業要求的底線就是它們了。盡管不少中科院系統和包括清華大學在內的某些高校取消了論文發表和學位掛鉤的硬性要求,但是絕大多數學生也是不敢去冒盲審一次機會的風險,乖乖發論文還是硬道理,寧要排名第一的JBC不要共一排第二的NC,學生們大多希望早點畢業去公司,這其實是當下生物博士的剛需,有強烈做PI欲望的顯然是少數,所以還是甭勸他們留下來做博后了。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