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監測第五版知識點歸納 環境監測第五版知識點歸納總結
一、大學物理第五版知識點歸納?
大學物理包括力學,熱學,光學,電磁學,熱學。原子物理
二、電場知識點歸納?
電場知識點總結
1、兩種電荷
(1)自然界中存在兩種電荷:正電荷與負電荷。
(2)電荷守恒定律
2、庫侖定律
(1)內容:在真空中兩個點電荷間的作用力跟它們的電荷量的乘積成正比,跟它們之間的距離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們的連線上。
(2)適用條件:真空中的點電荷。點電荷是一種理想化的模型。如果帶電體本身的線度比相互作用的帶電體之間的距離小得多,以致帶電體的體積和形狀對相互作用力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時,這種帶電體就可以看成點電荷,但點電荷自身不一定很小,所帶電荷量也不一定很少。
3、電場強度、電場線
(1)電場:帶電體周圍存在的一種物質,是電荷間相互作用的媒體。電場是客觀存在的,電場具有力的特性和能的特性。
(2)電場強度:放入電場中某一點的電荷受到的電場力跟它的電荷量的比值,叫做這一點的電場強度。定義式:E=F/q方向:正電荷在該點受力方向。
(3)電場線:在電場中畫出一系列的從正電荷出發到負電荷終止的曲線,使曲線上每一點的切線方向都跟該點的場強方向一致,這些曲線叫做電場線。電場線的性質:電場線是起始于正電荷(或無窮遠處),終止于負電荷(或無窮遠處);電場線的疏密反映電場的強弱:電場線不相交:電場線不是真實存在的:電場線不一定是電荷運動軌跡。
(4)勻強電場:在電場中,如果各點的場強的.大小和方向都相同,這樣的電場叫勻強電場。勻強電場中的電場線是間距相等且互相平行的直線。
(5)電場強度的疊加:電場強度是矢量,當空間的電場是由幾個點電荷共同激發的時候,空間某點的電場強度等于每個點電荷單獨存在時所激發的電場在該點的場強的矢量和。
4、電勢差U:電荷在電場中由一點A移動到另一點B時,電場力所做的功WAB與電荷量a的比值 WAB/a叫做AB兩點間的電勢差。公式:UAB= WAB/q電勢差有正負:UAB=UBA,一般常取絕對值,寫成U。
5、電勢:電場中某點的電勢等于該點相對零電勢點的電勢差。
(1)電勢是個相對的量,某點的電勢與零電勢點的選取有關(通常取離電場無窮遠處或大地的電勢為零電勢)。因此電勢有正、負,電勢的正負表示該點電勢比零電勢點高還是低。
(2)沿著電場線的方向,電勢越來越低。
三、巴西知識點歸納?
巴西是南美洲最大的國家,也是世界上最具多樣性的國家之一。以下是一些巴西的知識點歸納:
1. 地理位置:巴西位于南美洲東部,東臨大西洋,與烏拉圭、阿根廷、巴拉圭、玻利維亞、秘魯、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圭亞那、蘇里南接壤。
2. 人口和語言:巴西是世界第五人口大國,人口多樣性非常豐富,主要民族包括葡萄牙裔巴西人、黑人、混血兒等。巴西官方語言為葡萄牙語。
3. 政治制度:巴西是聯邦共和制國家,總統制,總統任期為四年,可以連任一次。
4. 經濟發展:巴西是新興市場國家之一,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如石油、鐵礦石、黃金等。主要經濟領域包括農業、采礦、制造業和服務業等。
5. 文化特色:巴西文化非常多元化,融合了歐洲、非洲和南美洲原住民的文化特色。巴西足球是國家最受歡迎的體育運動,巴西音樂、舞蹈、文學等也有著獨特的特色。
6. 旅游景點:巴西擁有非常豐富的旅游資源,如里約熱內盧、圣保羅、薩爾瓦多等城市,以及亞馬遜雨林、伊瓜蘇瀑布、科爾庫馬等景點。
以上是一些關于巴西的知識點歸納,僅供參考。
四、春晚知識點歸納?
1、吉祥物“兔圓圓”,引申“安徽模鼠兔”,是迄今發現最早的兔形動物。
2、“一路繁華一路歌”。“一帶一路”繼續當今社會的熱點話題。開展跨國互聯互通,提高貿易和投資。
3、“滿庭芳.國色”,告訴我們不能丟掉傳統,繼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
五、駁議文知識點歸納?
就是駁斥對方觀點的議論文,說到底還是議論文,那既然是議論文,那我們先寫的時候就需要明確一個論點,然后再用論據去證明,證明他就是能用到過程的過程,一定要嚴謹嚴謹,嚴謹集成也要清楚咱論證的過程當中,我們需要有很多的論證的方法。
六、狼知識點歸納總結?
一、讀準字音
綴(zhuì) 窘(jiǒng) 苫蔽((shànbì) 弛(chí) 眈(dān)
黠(xiá) 瞑(míng) 暇(xiá) 隧(suì) 尻(kāo)
寐(mèi) 少時(shǎo) 積薪(xīn) 奔倚(yǐ))
少時(shǎo) 頃刻(qǐng) 變詐(zhà)
二、文學常識:
1、作者:蒲松齡,字留仙,號柳泉居士,清朝山東淄川人,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
2、出處:節選自《聊齋志異》中的《狼三則》。第一則說的是屠戶為狼所迫,把肉吊在樹上,狼為食肉而被鉤吊死的故事;第三則寫屠戶被狼困在一個席棚內,狼以爪伸入,結果為屠戶割破皮肉、吹氣脹死的故事;教材所選的《狼》為第二則故事。《聊齋志異》是我國著名的文學作品,是短篇小說集。聊齋:書齋名;志異:記述奇異的故事
三、試讀出下列幾個句子的停頓
①而/兩狼之并驅/如故。
②其一/犬坐于前。
③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
④禽獸之變詐/幾何哉?
四、字詞分類整理
1、通假字:“止”通“只”,意思是 只.(止有剩骨;止露尻尾;止增笑耳)。
2、一詞多義:
①之:復投之(代詞,代骨頭)又數刀斃之/亦斃之(代詞,代狼)
而兩狼之并驅如故/禽獸之變詐幾何哉(主謂之間,不譯) 久之(助詞,湊足音節,不譯)
②以:投以骨(把)以刀劈狼首(用)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蓋以誘敵(來,用來)
③止:止有剩骨(“止”通“只”)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停止)
④乃:屠乃奔倚其下(于是,就) 乃悟前狼假寐(才)
⑤前: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形容詞,先前的) 狼不敢前 (動詞,上前)
⑥意:意暇甚(神情) 意將隧入以攻其后(想,打算)
⑦敵:恐前后受其敵(攻擊) 蓋以誘敵(敵方,名詞)
3、古今異義:
①弛擔持刀:弛,放下(古);松弛(今)。
②屠自后斷其股:股,大腿(古);屁股(今)。
③一狼仍從:從,跟隨(古);介詞,常引出時間、地點(今)。
4、詞類活用:
①恐前后受其敵:敵,名詞用為動詞,攻擊,脅迫。
②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詞作狀語,像犬一樣。
③一狼洞其中:洞,名詞用為動詞,打洞。
④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詞用作狀語,從隧道,從柴草堆中打洞。
⑤“狼不敢前”——上前(名作動)
5、特殊句式 投以骨 倒裝句兼省略句,應為“以骨投之”,意思是“把骨頭扔給狼”
五、重點語句翻譯
1、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譯文: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會兒兩只狼就都被砍死,禽獸的欺騙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過給人們增加笑料罷了。
2、其一犬坐于前:譯:另一只狼像狗一樣蹲坐在前面。
3、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
譯文: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中打洞,想要鉆過去從背后對屠戶進行攻擊。
4、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譯文: 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裝睡覺,原來是用來誘惑敵方的。
六、內容理解:
1、這篇故事說明了什么道理?或給人怎樣的啟示?
點撥:說明面對像狼那樣的邪惡、兇殘勢力,一味地妥協、退讓是沒有出路的,只有敢于面對,敢于斗爭才能取得勝利。
作品啟示:害人害已,自取滅亡;邪不勝正,正義必勝;除惡務盡,不留后患;對邪惡勢力,勿抱幻想;要善于識破假象,善于斗爭,勇于斗爭。
2、寫出幾個關于狼的成語、諺語、俗語。
點撥:成語:狼子野心,狼心狗肺,狼狽為奸,鬼哭狼嚎,狼吞虎咽
歇后語:狼吃狼——冷不防
俗語:披著羊皮的狼;前怕狼,后怕虎。
故事:《東郭先生與狼》、《狼和小羊》
3、《狼》一文的寫作思路是什么?
屠戶遇狼——屠戶懼狼——屠戶御狼——屠戶殺狼。
四個情節:故事的發生——屠夫遇狼。發展——懼狼、御狼。高潮和結局——殺狼 。
4、整體結構:可分兩大部分:
第一部分為敘述:敘述了屠夫與狼相斗的經過。
第二部分為議論,點明故事主旨:像狼一樣的惡人、惡勢力,無論多么狡詐,終究會失敗的。
7、主旨:像狼一樣的惡人或惡勢力,無論怎樣狡詐,在勇敢機智的人的面前終究是要失敗的。
8、結尾一段的表達方式及作用:——議論。(內容)點明主旨:像狼一樣的惡人、惡勢力,無論多么狡詐,終究會失敗的。(結構)總結全文。
9、告誡人們(從屠戶角度的啟示):對待像狼一樣的惡人或惡勢力,不能有任何幻想、妥協讓步,必須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才能取得勝利。
10、形象分析:
(1)狼:
“綴行甚遠”“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并驅如故?!薄澙贰春?。(動作描寫)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狡詐、兇狠。(神態)
“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薄澳克祁ǎ庀旧??!?“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前狼假寐”——狡詐。(動作、神態)
(2)屠戶:
“屠懼,投以骨。”“復投之”——害怕、妥協、懷有僥幸的心理。(動作)
“顧野有麥場,……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薄獪蕚涞挚沟臎Q心和行動,機智、果敢。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轉視積薪后”“屠自后斷其股,亦斃之?!薄赂?、機智、警覺(動作)。
屠戶的機智體現在:善于利用有利地勢、地形。善于抓住有利時機??紤]周全,心思縝密。
11、恰當表現狼貪得無厭(貪婪)的語句是:(1)綴行甚遠(2)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
3)復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4)而兩狼之并驅如故
12、表現狼狡詐陰險的句子是:(1)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2)目似瞑,意睱甚。(3)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表現屠戶的警覺性高的句子是:方欲行,轉視積薪后;描寫狼的心理活動的句子是: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
13、前狼假寐的目的是:蓋以誘敵;一狼洞其中的目的是: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
14、課文開篇向我們交代了幾大要素?分別是什么?
四要素——時間:晚;地點:途中;人物:一屠,二狼;事件:一屠晚歸,兩狼綴行。
七、si的知識點歸納?
硅及其化合物 Si
硅元素在地殼中的含量排第二,在自然界中沒有游離態的硅,只有以化合態存在的硅,常見的是二氧化硅、硅酸鹽等。
硅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第ⅣA族,硅原子最外層有4個電子,既不易失去電子又不易得到電子,主要形成四價的化合物。
1、單質硅(Si):
(1)物理性質:有金屬光澤的灰黑色固體,熔點高,硬度大。
(2)化學性質:
①常溫下化學性質不活潑,只能跟F2、HF和NaOH溶液反應。
Si+2F2=SiF4
Si+4HF=SiF4↑+2H2↑
Si+2NaOH+H2O=Na2SiO3+2H2↑
②在高溫條件下,單質硅能與O2和Cl2等非金屬單質反應。
(3)用途:太陽能電池、計算機芯片以及半導體材料等。
(4)硅的制備:工業上,用C在高溫下還原SiO2可制得粗硅。
SiO2+2C=Si(粗)+2CO↑
Si(粗)+2Cl2=SiCl4
SiCl4+2H2=Si(純)+4HCl
2、二氧化硅(SiO2):
(1)SiO2的空間結構:立體網狀結構,SiO2直接由原子構成,不存在單個SiO2分子。
(2)物理性質:熔點高,硬度大,不溶于水。
(3)化學性質:SiO2常溫下化學性質很不活潑,不與水、酸反應(氫氟酸除外),能與強堿溶液、氫氟酸反應,高溫條件下可以與堿性氧化物反應:
①與強堿反應:SiO2+2NaOH=Na2SiO3+H2O(生成的硅酸鈉具有粘性,所以不能用帶磨口玻璃塞試劑瓶存放NaOH溶液和Na2SiO3溶液,避免Na2SiO3將瓶塞和試劑瓶粘住,打不開,應用橡皮塞)。
②與氫氟酸反應[SiO2的特性]:SiO2+4HF=SiF4↑+2H2O(利用此反應,氫氟酸能雕刻玻璃;氫氟酸不能用玻璃試劑瓶存放,應用塑料瓶)。
③高溫下與堿性氧化物反應:SiO2+CaOCaSiO3
(4)用途:光導纖維、瑪瑙飾物、石英坩堝、水晶鏡片、石英鐘、儀器軸承、玻璃和建筑材料等。
3、硅酸(H2SiO3):
(1)物理性質:不溶于水的白色膠狀物,能形成硅膠,吸附水分能力強。
(2)化學性質:H2SiO3是一種弱酸,酸性比碳酸還要弱,其酸酐為SiO2,但SiO2不溶于水,故不能直接由SiO2溶于水制得,而用可溶性硅酸鹽與酸反應制取:(強酸制弱酸原理)
Na2SiO3+2HCl=2NaCl+H2SiO3↓
Na2SiO3+CO2+H2O=H2SiO3↓+Na2CO3(此方程式證明酸性:H2SiO3<H2CO3)
(3)用途:硅膠作干燥劑、催化劑的載體。
4、硅酸鹽
硅酸鹽:硅酸鹽是由硅、氧、金屬元素組成的化合物的總稱。硅酸鹽種類很多,大多數難溶于水,最常見的可溶性硅酸鹽是Na2SiO3,Na2SiO3的水溶液俗稱水玻璃,又稱泡花堿,是一種無色粘稠的液體,可以作黏膠劑和木材防火劑。硅酸鈉水溶液久置在空氣中容易變質:
Na2SiO3+CO2+H2O=Na2CO3+H2SiO3↓(有白色沉淀生成)
傳統硅酸鹽工業三大產品有:玻璃、陶瓷、水泥。
硅酸鹽由于組成比較復雜,常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活潑金屬氧化物→較活潑金屬氧化物→二氧化硅→水。氧化物前系數配置原則:除氧元素外,其他元素按配置前后原子個數守恒原則配置系數。
硅酸鈉:Na2SiO3 Na2O·SiO2
硅酸鈣:CaSiO3 CaO·SiO2
高嶺石:Al2(Si2O5)(OH)4 Al2O3·2SiO2·2H2O
正長石:KAlSiO3不能寫成 K2O· Al2O3·3SiO2,應寫成K2O·Al2O3·6SiO2
八、樂理知識點歸納大全?
1、聽辨大、小調音階:C自然大調、a自然小調、a和聲小調;
2、聽辨、聽寫音級:C自然大調的第一級至第七級,a自然小調的第一級至第七級;
3、聽辨、聽寫音程:C自然大調和a自然小調的大二度、小二度、大三度、小三度、純五度、純八度音程;
4、聽辨、聽寫和弦:C自然大調和a自然小調的各級原位大、小三和弦;
5、聽辨節拍:四分之二拍、四分之三拍;
6、聽辨節奏: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附點二分音符、附點四分音符加八分音符、四分休止符。
九、否定轉移知識點歸納?
什么叫賓語從句的否定轉移?
就是賓語從句表示否定時,將否定詞 not 轉移到主句中,這就叫作“否定轉移”。
可能有點抽象,舉個例子就知道了,如果你想說:“我認為他不對” 該怎么說呢?
你可能會說:
- I think he is not right.
但通常大家都不這么說,而是這樣:
- I don’t think he is right.
其實大白話就是:我不否定你,我只否定我自己,哈哈哈~
什么時候進行否定轉移呢?
進行否定轉移通常要滿足三個條件:
當主句的主語是第一人稱 I 和 we 時;
主句的謂語動詞是那些表示“認為”、“相信”、“期望” 等等主觀想法的詞,常見就這些,記住就好:think、believe、suppose、expect、imagine、feel
主句時態為一般現在時。
例子:
- I don't thinkwe need waste much time on it.
我想我們不必在這上面花太多時間
- I don't believethat they can accomplish the task in such a short time.
我認為在這么短的時間里他們完不成這項任務
- I don't supposethat it is true.
我認為那不是真的。
- I don't expect to see you before Monday.
我估計星期一之前不會見到你了
- We don't imaginethat they will join the competition.
我們覺得他們不會來參加比賽了。
- I don’t feelyou should go.
我覺得你不應該去。
注意
否定轉移有哪些注意事項呢?
1、動詞為非一般現在時或主語不是第一人稱 I、We時,不用否定轉移。例如:
- I thoughtthat he wouldn’t come back soon.
我原以為他不會回來得這么快。
(主句為過去式,所以不用否定轉移)
- He thinksthat he isn’t fit for the job.
他認為他不適合這件工作。
(主句不是第一人稱,所以不用否定轉移)
2、當從句中有no, never, nothing, nobody,hardly等表示否定意義的詞時,通常不用否定轉移。例如:
- We all thinkthat she is a person for nothing.
我們都認為她是一個不中用的人。
(從句中有否定意詞 nothing,所以不用否定轉移)
- I believeTom never tells a lie.
我相信湯姆從來不撒謊。
(從句中有否定意詞 never,所以不用否定轉移)
3、當主句中的謂語動詞被加強語氣,不用否定轉移。例如:
- I do thinkit is not wise of her to say so.
我確實認為她這么說是不明智的。
(主句用 do think 加強語氣,所以不用否定轉移)
- I do believethat she doesn’t tell a lie.
我真的相信她沒有撒謊。
(主句用 do believe 加強語氣,所以不用否定轉移)
4、I think是插入語,不用否定轉移。例如:
- I wish you were here, then, I think, I should not feel like this.
我希望你也在這里,那么,我想,我也不應該有這樣的感覺。
(這里 I think 是插入語,所以不用否定轉移)
5、否定轉移在變反意疑問句的時候,要與從句一致。例如:
- I don't thinkhe is interested in that thing, is he?
我認為他對那件事不感興趣,對嗎?
(反義疑問用 is he 而不是 isn't he,因為從句其實是否定的,只不過轉移到主句了)
6、翻譯的時候,要將否定放到從句,而不是主句。例如:
- I don’t think he is right.
恰當翻譯:我認為他不對
錯誤翻譯:我不認為他是對的
十、《孫權勸學》知識點歸納?
(一)通假字
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通“耶”,語氣詞)
(二)詞的積累
①重點詞語
卿今當涂掌事(卿,古代君對臣或朋友之間的愛稱。當涂,當道,當權)
但當涉獵(但,只。涉獵,粗略的閱讀)
刮目相待(擦)
肅遂拜蒙母(于是,就)
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孤,古代君王的自稱,可譯為“我”。治,研究)
蒙乃始就學(乃,于是,就。就,靠近)
及魯肅過尋陽(及,到了……的時候。過,到)
即更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擦擦眼 )
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見事,認清事物。乎,啊,表示感嘆語氣)
②一詞多義
當:
1.當涂掌事(與“涂”連用譯為“當道,當權” )
2.但當涉獵(應當)
見:
1.見往事耳(動詞,知道)
2.見漁人,乃大驚(動詞,看見)
3.大兄何見事之晚乎(動詞,認清,識別)
若:
1.孰若孤(動詞,比得上)
2.仿佛若有光(介詞,好像)
之:
1.大兄何見事之晚乎(助詞,取消句子的獨立性,不譯)
2.于廳室之東北角(助詞,的)
乃:
1.乃不知有漢(竟)
2.蒙乃始就學(于是,就)
為:
1.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動詞,做)
2.不足為外人道也(介詞,對,向)
③古今異義
但當涉獵(古義:只。今義:轉折連詞。)
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古義:研究。今義:治理。)
見往事耳(古義:歷史。今義:過去的事情。)
及魯肅過尋陽(古義:到。今義:經過。)
(三)句式積累
1.省略句 :“肅遂拜蒙母”中,“拜”后省略介詞“于”,可補充為“肅遂拜于蒙母”。
2.倒裝句 :
①“大兄何見事之晚乎”中,“何見事”是賓語前置,正常語序應為“大兄見事何之晚乎”。
② “蒙辭以軍中多務”是倒裝句,正常語序應為“蒙以軍中多務辭”。
(四)朗讀課文,注意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所表示的語氣
1.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表反問語氣,嗎?
2.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表限止語氣,罷了
3.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表感嘆語氣,啊
(五)解釋成語
1.吳下阿蒙:人沒有學問,現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轉變方面,凡學識大進或地位從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窮困而至富有了。
2.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別人,要估計到別人的進步。
(六)問答題
1.魯肅“大驚”與“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表現了什么神態?
表現十分驚奇的神態與情不自禁的贊嘆。
2.呂蒙的答話以“士別三日”“刮目相待”顯示出他怎樣的神態?
既顯示了他頗為自得的神態,又巧妙地接應了魯肅的贊嘆,表現出一種當之無愧的坦然態度。
3.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文的主要事情。
孫權勸學與魯肅與蒙論議后贊嘆非復吳下阿蒙兩件事。
4.孫權與呂蒙對話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孫權終于成功地勸呂蒙學習。
5.課文怎樣表現呂蒙的學習效果的?
通過呂蒙與魯肅的論議來表現的。
6.孫權如何勸呂蒙學習的?
⑴交代呂蒙的身份“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說明學習的必要性。
⑵用限止語氣“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來克服呂蒙畏難的心理。
⑶現身說法“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書,自以為大有所益” 指出其可行性。
7.呂蒙讀書后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通過誰的所見所語來表現的?
“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通過魯肅的所見所語來寫。
8.為什么“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因為情況是在不斷的變化,人也在不斷的變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9.魯肅為什么與呂蒙結友?
魯肅為呂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與之深交,表明魯肅敬才、愛才;二人情投意合,從側面表現了呂蒙才略的驚人長進。
10.本文通過什么方法表現人物性格的?
文章注重以對話表現人物。對話言簡意豐,生動傳神,富于情味。僅寥寥數語,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說話時的口吻、神態和心理。
11.有個成語是說讀書對人們大有益處,它能概括本文的內容,這個成語是開卷有益。
12.文中的“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書,自以為大有所益”是孫權入情入理現身說法地勸呂蒙學習,而“蒙乃始就學”說明呂蒙是一個一點就破的人,“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是魯肅贊美呂蒙學有成效的話,這是一種側面描寫的手法。
13.孫權勸呂蒙學習,為呂蒙確定的學習目的是什么?學習方法是什么?見往事耳 但當涉獵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