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監測數據弄虛作假處罰多少 環境監測數據弄虛作假處罰多少錢
一、校長弄虛作假騙取職稱該怎么處罰?
校長弄虛作假騙職稱應該取消職稱,撤掉校長職務,因為他帶的是壞頭,影響了職稱的公正性和公平性,以假代真欺騙評委,應該嚴肅處處理。
但現在不會有這種情況,因為現在職稱名額派給學校,學校會把所有人的榮譽張榜公示,每張榮譽證書都要提供具體時間,況且所有榮譽學校都留檔登記,造假無法過關。
二、環境監測數據保留規則?
一、數值修約。
檢測原始數據通常是很長的一串數字,報出結果的時候,就需要進行數值修約。數值修約最基本的規則是:進舍規則和不允許連續修約規則。
①進舍規則用一句話表述,就是“四舍六入五成雙”。四舍六入好理解,五成雙是:擬舍棄數字的最左一位數字為5,且其后無數字或皆為0時,若所保留的末尾數字問奇數(1,3,5,7,9)則進1,即保留數字的末位數字加1。若所保留的末尾數字問偶數(0,2,4,6,8),則舍去。
②不允許連續修約是指一次修約獲得結果,不能連續多次修約。
二、有效數字及小數點后最多位數。
在環境監測當中,有效數字的位數、小數點后的位數保留,一般遵循以下幾個方面的規則:
①記錄測定數值時,應同時考慮計量器具的精密度、準確度和讀數誤差。對檢定合格的計量器具,有效數字位數可以記錄到最小分度值,最多保留一位不確定數字。
②精密度一般只取 1~2 位有效數字。
③校準曲線相關系數只舍不入,保留到小數點后第一個非 9 數字。如果小數點后多于 4個 9,最多保留 4 位。
三、審定工作人員弄虛作假怎么處罰。品種試驗?
第九章法律責任 第七十條農業、林業主管部門不依法作出行政許可決定,發現違法行為或者接到對違法行為的舉報不予查處,或者有其他未依照本法規定履行職責的行為的,由本級人民政府或者上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責令改正,對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違反本法第五十六條規定,農業、林業主管部門工作人員從事種子生產經營活動的,依法給予處分。 第七十一條違反本法第十六條規定,品種審定委員會委員和工作人員不依法履行職責,弄虛作假、徇私舞弊的,依法給予處分;自處分決定作出之日起五年內不得從事品種審定工作。 第七十二條品種測試、試驗和種子質量檢驗機構偽造測試、試驗、檢驗數據或者出具虛假證明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林業主管部門責令改正,對單位處五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有違法所得的,并處沒收違法所得;給種子使用者和其他種子生產經營者造成損失的,與種子生產經營者承擔連帶責任;情節嚴重的,由省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主管部門取消種子質量檢驗資格。 第七十三條違反本法第二十八條規定,有侵犯植物新品種權行為的,由當事人協商解決,不愿協商或者協商不成的,植物新品種權所有人或者利害關系人可以請求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林業主管部門進行處理,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林業主管部門,根據當事人自愿的原則,對侵犯植物新品種權所造成的損害賠償可以進行調解。調解達成協議的,當事人應當履行;當事人不履行協議或者調解未達成協議的,植物新品種權所有人或者利害關系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侵犯植物新品種權的賠償數額按照權利人因被侵權所受到的實際損失確定;實際損失難以確定的,可以按照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確定。權利人的損失或者侵權人獲得的利益難以確定的,可以參照該植物新品種權許可使用費的倍數合理確定。賠償數額應當包括權利人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侵犯植物新品種權,情節嚴重的,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確定數額的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確定賠償數額。 權利人的損失、侵權人獲得的利益和植物新品種權許可使用費均難以確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植物新品種權的類型、侵權行為的性質和情節等因素,確定給予三百萬元以下的賠償。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林業主管部門處理侵犯植物新品種權案件時,為了維護社會公共利益,責令侵權人停止侵權行為,沒收違法所得和種子;貨值金額不足五萬元的,并處一萬元以上二十五萬元以下罰款;貨值金額五萬元以上的,并處貨值金額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罰款。 假冒授權品種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林業主管部門責令停止假冒行為,沒收違法所得和種子;貨值金額不足五萬元的,并處一萬元以上二十五萬元以下罰款;貨值金額五萬元以上的,并處貨值金額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罰款。 第七十四條當事人就植物新品種的申請權和植物新品種權的權屬發生爭議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第七十五條違反本法第四十九條規定,生產經營假種子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林業主管部門責令停止生產經營,沒收違法所得和種子,吊銷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違法生產經營的貨值金額不足一萬元的,并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貨值金額一萬元以上的,并處貨值金額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罰款。 因生產經營假種子犯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種子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法定代表人、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自刑罰執行完畢之日起五年內不得擔任種子企業的法定代表人、高級管理人員。 第七十六條違反本法第四十九條規定,生產經營劣種子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林業主管部門責令停止生產經營,沒收違法所得和種子;違法生產經營的貨值金額不足一萬元的,并處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貨值金額一萬元以上的,并處貨值金額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 因生產經營劣種子犯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種子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法定代表人、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自刑罰執行完畢之日起五年內不得擔任種子企業的法定代表人、高級管理人員。 第七十七條違反本法第三十二條、第三十三條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林業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和種子;違法生產經營的貨值金額不足一萬元的,并處三千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罰款;貨值金額一萬元以上的,并處貨值金額三倍以上五倍以下罰款;可以吊銷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 (一)未取得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生產經營種子的; (二)以欺騙、賄賂等不正當手段取得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的; (三)未按照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的規定生產經營種子的; (四)偽造、變造、買賣、租借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的。 被吊銷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的單位,其法定代表人、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自處罰決定作出之日起五年內不得擔任種子企業的法定代表人、高級管理人員。 第七十八條違反本法第二十一條、第二十二條、第二十三條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林業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和種子,并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款: (一)對應當審定未經審定的農作物品種進行推廣、銷售的; (二)作為良種推廣、銷售應當審定未經審定的林木品種的; (三)推廣、銷售應當停止推廣、銷售的農作物品種或者林木良種的; (四)對應當登記未經登記的農作物品種進行推廣,或者以登記品種的名義進行銷售的; (五)對已撤銷登記的農作物品種進行推廣,或者以登記品種的名義進行銷售的。 違反本法第二十三條、第四十二條規定,對應當審定未經審定或者應當登記未經登記的農作物品種發布廣告,或者廣告中有關品種的主要性狀描述的內容與審定、登記公告不一致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的有關規定追究法律責任。 第七十九條違反本法第五十八條、第六十條、第六十一條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林業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和種子;違法生產經營的貨值金額不足一萬元的,并處三千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罰款;貨值金額一萬元以上的,并處貨值金額三倍以上五倍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 (一)未經許可進出口種子的; (二)為境外制種的種子在境內銷售的; (三)從境外引進農作物或者林木種子進行引種試驗的收獲物作為種子在境內銷售的; (四)進出口假、劣種子或者屬于國家規定不得進出口的種子的。 第八十條違反本法第三十六條、第三十八條、第四十條、第四十一條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林業主管部門責令改正,處二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罰款: (一)銷售的種子應當包裝而沒有包裝的; (二)銷售的種子沒有使用說明或者標簽內容不符合規定的; (三)涂改標簽的; (四)未按規定建立、保存種子生產經營檔案的; (五)種子生產經營者在異地設立分支機構、專門經營不再分裝的包裝種子或者受委托生產、代銷種子,未按規定備案的。 第八十一條違反本法第八條規定,侵占、破壞種質資源,私自采集或者采伐國家重點保護的天然種質資源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林業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種質資源和違法所得,并處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第八十二條違反本法第十一條規定,向境外提供或者從境外引進種質資源,或者與境外機構、個人開展合作研究利用種質資源的,由國務院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的農業、林業主管部門沒收種質資源和違法所得,并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款。 未取得農業、林業主管部門的批準文件攜帶、運輸種質資源出境的,海關應當將該種質資源扣留,并移送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農業、林業主管部門處理。 第八十三條違反本法第三十五條規定,搶采掠青、損壞母樹或者在劣質林內、劣質母樹上采種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采種行為,沒收所采種子,并處所采種子貨值金額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罰款。 第八十四條違反本法第三十九條規定,收購珍貴樹木種子或者限制收購的林木種子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沒收所收購的種子,并處收購種子貨值金額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罰款。 第八十五條違反本法第十七條規定,種子企業有造假行為的,由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林業主管部門處一百萬元以上五百萬元以下罰款;不得再依照本法第十七條的規定申請品種審定;給種子使用者和其他種子生產經營者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第八十六條違反本法第四十五條規定,未根據林業主管部門制定的計劃使用林木良種的,由同級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處三千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罰款。 第八十七條違反本法第五十四條規定,在種子生產基地進行檢疫性有害生物接種試驗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林業主管部門責令停止試驗,處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 第八十八條違反本法第五十條規定,拒絕、阻撓農業、林業主管部門依法實施監督檢查的,處二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可以責令停產停業整頓;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第八十九條違反本法第十三條規定,私自交易育種成果,給本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第九十條違反本法第四十四條規定,強迫種子使用者違背自己的意愿購買、使用種子,給使用者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九十一條違反本法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四、環境監測數據主要應用于?
環境監測數據,主要用于為環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環境規劃等提供科學依據。
五、企業環境監測需要監測哪些數據?
企業環境監測需要監測: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粉塵、臭氧、pm10、pm2.5、一氧化碳等等。
六、環境監測數據的五性是什么?
環境監測數據具有代表性、準確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簡稱“五性”)。
1.代表性( representation)
代表性是指在具有代表性的時間、地點,并按規定的采樣要求采集有效樣品。
2.準確性( accuracy )
準確性指測定值與真實值的符合程度,監測數據的準確性受從試樣的現場固定、保存、傳輸,到實驗室分析等環節影響。
3.精密性(precision)
精密性和準確性是監測分析結果的固有屬性,必須按照所用方法的特性使之正確實現。
4.可比性( compatibility)
指用不同測定方法測量同一環境的某污染物時,所得出結果的吻合程度。
5.完整性( completeness)
完整性強調工作總體規劃的切實完成,即保證按預期計劃取得有系統性和連續性的有效樣品,而無缺漏地獲得這些樣品的監測結果及有關信息。
七、環境監測運維不規范行為如何處罰?
可能會采取以下處罰措施:
1. 警告處罰:針對環境監測單位或個人的輕微不規范行為,監管部門可能會對其進行警告處罰,并要求其限期整改。
2. 罰款處罰:針對環境監測單位或個人的違法違規行為,政府或監管機構可能會對其作出罰款處罰,處罰金額根據實際情況而定,可能涉及到性質和情節等多種因素。
3. 撤銷證書:如果環境監測單位或個人的違規行為屬于重度違法行為,政府或監管機構可能會撤銷其環境監測資格證書。
4. 行政拘留:如果環境監測單位或個人的違法行為導致重大環境污染和公共衛生事件,可能會被依法采取行政拘留等措施。
5. 刑事責任追究:如果環境監測單位或個人的違法行為構成犯罪,可能會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總的來說,對于環境監測運維不規范行為需要依法嚴格懲處,以確保公共健康和環境質量得到有效保護。
八、環境監測惡臭指標是多少?
1993年頒布的《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GB14554-93)是我國惡臭管理的重要依據,控制惡臭的物質只包含氨、三甲胺、硫化氫、甲硫醇、甲硫醚、二甲二硫、二硫化碳、苯乙烯、惡臭OU值在內的九個指標。
研究表明,惡臭包含的種類多達4000余種。在我國固定源惡臭污染物排放管理、改善人居空氣質量等方面發揮了重大的作用。
九、社保機構會怎樣處罰在申報繳費事項時弄虛作假的單位?
小張所在的商貿公司在申報繳費時弄虛作假,瞞報漏報職工相關情況, 依照《社會保險費申報繳納管理規定》第十六條和《社會保險法》第八十 六條的規定,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應當于查明欠繳事實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 發出社會保險費限期補繳通知,責令用人單位在收到通知后5個工作日內 補繳,同時告知其逾期仍未繳納的,由社會保險費征收機構責令限期繳納 或者補足,并自欠繳之日起,按日加收萬分之五的滯納金;逾期仍不繳納 的,由有關行政部門處欠繳數額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
十、什么數據分析加強生態環境監測保護?
隨著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不斷推進和深入,生態環境精細化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環境空氣質量監測數據的及時性、前瞻性、系統性要求日益提升。曲阜市生態環境監控中心始終堅持“環境監測為環境管理服務”的原則,對空氣監測數據深入分析研判。
一是強化數據分析研判。及時開展數據調度和分析工作,確保環境監測數據的質量,通過監管平臺傳送的實時空氣質量數據、歷史數據和氣象數據,結合相關模型判斷出當前污染的熱點區域,直觀的看到空氣質量變化趨勢,從而實現為大氣污染治理提供數據支撐和決策支持。
二是密切關注氣象資料和本地污染排放源。在研討污染物的主要來源時結合監測站的地形狀況、當時的氣候狀況、以及監測的地理位置,即是否靠近工業區、居民生活區或者道路等,研究大氣質量變化規律、發展趨勢和開展大氣污染的預測預報工作,及時反饋不利氣象天氣可能造成的污染天氣。
三是保障監測數據時效性。完善空氣質量監測預報預警系統,為服務當地生態環境部門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提供重要數據支撐,提高管理的科學性、針對性和有效性,促進環境空氣。生態環境分局將繼續利用科技強對空氣質量數據預測分析,抓好污染源管控,加強空氣質量預警預報工作的創新,完善監測機制和監測網絡,提高空氣質量監測準確性。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