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環境監測包括哪些內容 教學環境監測包括哪些內容和方法
一、教學檔案包括哪些內容?
大學里的教學檔案包括試卷、成績單、教學計劃、課表、教案、教學任務書、教學大綱、成績評定說明、實驗指導書、學生的作業、小論文、實驗報告、實驗數據、實習計劃、實習報告、實習成績等。有很多,不同學校有不容的規定。這個一般由上課老師整理好后交給教務辦,統一歸檔,教學評估要檢查的。
二、教學思路包括哪些內容?
教學思路包括教學目標、課程設置、教學形式、教學環節、教學時間安排5個方面。教學思路是關于教學將使學生發生何種變化的明確表述,是指在教學活動中所期待得到的學生的學習結果。
教學思路,是指教師對課堂教學所醞釀、所設計的教學流程,即這節課從什么地方出發,怎樣一步一步往前走,就像文章作者動筆之先所勾勒出的一個大致框架一樣。就閱讀教學來說,我們用“思路”一詞來概括對教學進行思考、進行安排的過程,也用它來分析已經完成的教學過程表現了一種什么樣的思維走向。
三、教學考核包括哪些內容?
考核包括兩個大的方面:
一、教學常規工作:含備課、作業、上課、單元測試。
1、備課、作業、單元測試以實際檢查次數為準,每次均以百分制量分,每次取備課和作業平均分,學期末取各次得分平均值為常規工作中備課和作業實得分,并按80%納入常規工作考核。
2、上課每學期考核一次,參照教研組公開課、賽教課評分表和聽看課簽到冊以及值周相應檢查記錄。
3、常規工作考核最終得分乘權重系數0.2納入績效考核。
二、履職效果:
1、及格率考核。
(1)、該項考核取消達縣標考核,各科考核均以全縣三類學校平均及格率為準,達到平均及格率得基礎分100分,超平均及格率的每超一點加2分,低于平均及格率的每低一點扣2分。
(2)達鎮平均及格率得100分。超鎮平均及格率每超1點加2分,每低一點扣2分。
(3)兩項得分平均分為及格率考核最終得分。
2、合格率考核。合格率達到全縣三類學校平均合格率得基礎分100分,超平均合格率的每超一點加2分,每低一點扣2分,本條適用于該班所有任課教師。
3、平均分考核。平均分達全縣三類學校平均分得基礎分100分,每超一分加該項考核2分,每低一分扣該項考核2分。
四、教學評價包括哪些內容?
教學評價是依據教學目標對教學過程及結果進行價值判斷并為教學決策服務的活動,是對教學活動現實的或潛在的價值做出判斷的過程。教學評價是研究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價值的過程。教學評價一般包括對教學過程中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手段、教學環境、教學管理諸因素的評價,但主要是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和教師教學工作過程的評價。 教學評價的兩個核心環節:對教師教學工作(教學設計、組織、實施等)的評價——教師教學評估(課堂、課外)、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 ——即考試與測驗。 評價的方法主要有量化評價和質性評價。
五、教學活動包括哪些內容?
教學活動的構成要素:
1.受教者(學生→);
2. 施教者(教師);
3.教學目的;
4.教學內容 ;
5.教學方法;
6.教學環境;
7.教學設備.
教學活動就是施教者在一定教學環境中通過合適的教學內容和恰當的教學方法對受教者進行教學,從而達到教學目的的過程。
六、初中教學活動包括哪些內容?
1目標
2重難點
3教學準備(教具,學具,課件,材料等)
4教學措施
5教法運用
6學法指導
7環節處理
8教學預設
9教法改進
1、教材分析:分析《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每課教材內容在整個課程標準中的地位和作用;
2、學情分析:分析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和能力狀況和存在的學習問題以及學生的學習需要和學習行為;
3、教學目標: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方面來闡述活動目標;
4、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區分所講內容的難點和重點;
5、教學方法:在講授過程中主要運用了何種方法,例如自主探究法、情境導入法等;
6、教學過程是教學活動中最重要的環節,主要包括課程導入、講授新課、鞏固練習、課堂小結和課后作業;
7、板書設計:要求圖文并茂,結構清晰,突出重點;
8、教學用具:在教學過程中借助了何種輔助工具等;
9、教學改進:回顧教學過程的失誤和不足以及下次需要做的改動。
七、教學細節設計包括哪些內容?
1.做好教材處理。
要依據教學的內容,確定教學目標,重點和難點,并圍繞教學重難點進行課堂教學設計,以便突破重點和難點。
2.備好課,設計好教學過程。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設定相應的學習任務。
3.教具準備。
要通過什么教具達到怎樣的教學效果,這都是預先要考慮的。
4.沒有注重學生的課堂展示交流,以便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八、教學計劃包括哪些內容?
教學計劃的內容包括
教學計劃是課程設置的整體規劃,它規定不同課程類型相互結構的方式,也規定了不同課程在管理學習方式的要求及其所占比例,它包含的內容有:
學生情況分析。
指導思想。
教材分析。
學習目標。
教學措施。
教學進度。
總結性語言,達到的預期教學效果及成績。
九、教學語言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課堂語言包括口語、書面語和態勢語。 課堂教學語言大致可分為講解語言、問題語言和評價語言。以前,我們對前兩種教學語言研究得比較多,而對評價語言很少涉及。我以為評價語言在教學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師評價恰當與否,說小一點,關系到課堂氣氛、教學效果;說大一點,關系到學生的終身發展,所以應給予足夠的重視。 所謂評價語言,就是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發言給予的評判。有了教師的反饋信息,學生才能對自己的學習活動作出調節。對了,強化正確的答案和處理過程;錯了,重新檢查輸人信息或處理過程。當前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評價語言有兩種不正確的處理:一是一概肯定,不管學生的對錯都說“好、好、好”;二是輕易否定,教師心中先定好“標準答案”’,凡不符合自己“標準答案”的,哪怕再有道理也予以否定。教學評價語言不同于一般的是非判斷,它由于受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對象、教學形式、教學環境等條件的限制,因此恰當的評價語言必須具有以下四個特點。 一、準確性。 教者,擔負著傳道、授業、解惑的重任,正確性是傳授科學知識的首要條件。那種對學生的發言不作評價,一概肯定、輕易肯定的做法是不能給學生以正確的知識的。給學生以正確的評價,看似簡單,其實很不容易。一個詞,一個句子,一段文字要準確理解它的意思和內在含蘊,需要教師有較深厚的功底,特別要吃透教材,甚至連一個標點都不輕易放過。下面略舉教學實例來說明。 兩位老師同樣教學“兌換”一詞。 (例1) 師:“兌換”是什么意思? 生:“兌換”就是調換的意思。 生:“兌換”就是交換的意思。
十、教學詳案包括哪些內容?
詳案是針對簡案而言的,主要是指在教學備課方面。詳案的話,則有嚴格的要求,不僅要寫出上課流程,還要寫步驟。一份合格的詳案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學方法、教學課時、教學過程、拓展訓練、課外作業、教學總結、教 學反思等。
簡案實際上是一種教學大綱,就是在備課的時候只寫出上課的流程,即羅列出上課的重點,以及大概思路,無需詳細過程。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