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監測的實驗報告 環境監測的實驗報告怎么寫
一、預習實驗報告和實驗報告的區別?
預習報告一般的話就是實驗目的啊,實驗原理,一些簡單的步驟,最重要的是把書上記錄數據的表格抄下來,實驗報告前面跟預習報告差不多,然后抄下你記錄了數據的表格,然后對數據進行處理,然后寫出得到的結果就可以了
二、預實驗報告和實驗報告的區別?
答:預實驗報告和實驗報告的區別在于,預實驗報告是指事先預想的要做的某項實驗,先打報告征得領導的批準,然后再申請做實驗所需要的經費,設備以及人員的配備等等,而實驗報告則是指已經在實施的實驗過程以及各項指標,監測數據,實驗結果等情況的報告。
三、環境監測的目的?
環境監測是指通過對影響環境質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測定,確定環境質量及其變化趨勢。
環境監測通常包括背景調查、確定方案、優化布點、現場采樣。
環境監測的目的具體是根據環境質量標準,評價環境質量,根據污染分布情況,追蹤尋找污染源哦。
四、環境監測的原則?
環境監測實質上是一項政府行為,因此環境監測具備了政府機關及其直屬行政事業和科研事業單位的主體要素、行使職權的只能要素和依法實施并產生法律效果行為的法律要素。
環境監測的原則:
1、依法強制性:
環境監測部門對污染源的監測、建設項目竣工驗收監測、污染事故監測、污染糾紛仲裁監測等都具有法定強制執行的特點。
2、行為公正性:
環境監測為政府環境決策和社會服務提供準確可靠的監測數據。
3、社會服務性:
環境保護是社會公益事業,環境監測具有為改善環境質量服務的職能,是環境保護中的基礎性工作。
4、任務服務性:
環境監測具有為環境管理服務的職能,其任務主要是由各級環保局下達。?
五、環境監測司和環境監測站的關系?
一般來講,環境監測機構是由同一級政府的環境主管部門設立,比如說國家環境保護部,下設國家環境監測總站,環境監測總站為獨立的法人單位,工作上受環保部領導,所以環保部為方便管理,在部內設立監測司,管理和指導環境監測總站;省級的環境主管部門為環保廳,下設環境監測中心站,一般設立監測處管理環境監測中心;地市級、縣級下設環境監測站,一般設立監測科(或其他科室代管)管理監測站。
六、光反射的實驗報告?
太陽光的色散實驗報告在盛有水的臉盆里斜著放一面鏡子。然后試著把太陽光反射到紙上。不斷地調整鏡子的角度,在某一個角度上你可以觀察到七色的光。
這是因為水把光分解成七種顏色,再通過鏡子反射出去的緣故。
在盛有水的臉盆里斜放著一面鏡子,然后,把太陽光反射到紙上,不斷調整鏡子的角度,會看到七色光這是因為光把水分成去種顏色,再通過鏡子反射出去的緣故:這是因為水起到了光棱鏡的做用,把光分解成本來的顏色.再通過鏡子反射出去.你的想法是正確的!
七、水的沸騰實驗報告?
①經分析知實驗步驟如下: C.把適量的溫水倒在燒杯里,把燒杯放在鐵架臺的石棉網上,把溫度計插入水中. B.用酒精燈給盛了水的燒杯加熱,注意觀察溫度計的示數. A.水的溫度升到90℃左右,每隔1分鐘記錄一次水的溫度,直到水沸騰后繼續加熱4分鐘. E.停止加熱后,繼續每隔1分鐘記錄一次水的溫度,到水溫降到96℃左右為止. D.把實驗數據記錄在表格里.
②水加熱的時間比較長,可能是水的初溫太低,或水太多,為了減少實驗時間,可以提高水的初溫;或減少水的質量等.
③水沸騰時的溫度不是100℃,可能是此時氣壓不等于1標準大氣壓;或水中有雜質;溫度計不準確等. 故答案為:①CBAED;②a.提高水的初溫;b.減小水的質量(或給燒杯加蓋子);③當時的大氣壓不是1標準大氣壓(答案不唯一).
八、蠟燭的燃燒實驗報告?
根據題目要求提出實驗目的,通過蠟燭的火焰上罩一個小燒杯,燒杯內壁有水霧出現,得出產生的水,檢驗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
解答:解:根據實驗要求,提出實驗目的是探究蠟燭燃燒的生成物;
根據實驗步驟①②及實驗現象燒杯內壁有水霧出現,說明蠟燭燃燒有水生成;把燃著的蠟燭放入集氣瓶中,并蓋上玻璃片,因為蠟燭燃燒需要消耗氧氣,當氧氣耗盡時就會熄滅;向集氣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說明蠟燭燃燒生成了二氧化碳;
結論:由上述實驗分析可知蠟燭燃燒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九、種植小麥的實驗報告?
一、選用優良品種,實行區域化種植 近幾年,本地小麥品種多、亂、雜現象比較嚴重,影響了小麥產量的提高。
因此,今年秋種,各地應在選好優良品種的前提下,實行區域化種植。強筋小麥應以濟麥20、淄麥12、煙農19等為主;中筋小麥要以濟麥19、萊州95021、山農664、泰山21號、邯6172、汶農5號、臨麥2號、山農優麥3號等為主,示范種植泰山008等;旱地主要推廣山農優麥2號、煙農19號、煙農18號、魯麥21號等;稻茬麥和晚茬麥可選用適于晚播早熟的萊州95021、魯麥21、魯麥15、魯麥20、金鐸1號等。二、增加肥料投入,配方施用化肥 肥料是小麥增產的物質基礎。近幾年,受糧價偏低影響,農民對麥田投入減少,特別是有機肥用量嚴重不足,重氮肥輕磷肥忽視鉀肥的現象比較普遍。再加上今年夏、秋兩季雨水充足,秋季農作物收成好,地力差。因此,今年秋種要增加肥料投入,特別要增施有機肥。一般要求高產田畝施有機肥3000—4000公斤,中低產田2500—3000公斤。高產田要控氮、穩磷、增鉀、補中微,氮磷鉀配比為1:0.6:0.5—0.7,并根據土壤養分狀況,補充硫、硅、鈣、鋅、硼、錳等中微量元素。一般畝施碳銨80—90公斤、過磷配鈣50公斤、氯化鉀17—20公斤、微肥0.5—1.5公斤。有機肥、磷、鉀肥和微肥全部底施,氮肥40%作基肥,60%作追肥。中產田要穩氮、增磷,適當施鉀,氮磷配比為1:0.75。一般畝施碳銨60—80公斤、過磷酸鈣40—50公斤、氯化鉀10—15公斤,微肥0.5—1公斤。氮肥60—70%作基肥,其余追施。低產田要增氮增磷,氮磷比例為1:1。畝施碳銨50—60公斤、過磷酸鈣40—50公斤,可采用“一炮轟”施肥法。三、提高播種質量,確保一播全苗 1、擴大機耕機耙面積,精細整地。近年來,我地大部分麥田耕層偏淺,一般不足15厘米,土壤板結嚴重,影響了小麥的根系發育和小麥產量。特別是今年降雨量大、土壤墑情好,給深耕松土創造了有利條件。因此,今年秋種,各地要充分發揮大中型農業機械的作用,盡量增加耕翻深度,努力擴大深耕面積。秋作物收獲后要抓緊機械耕翻,蓄水保墑。要按規格作畦,畦的大小要根據水澆條件、地力和耙播機具靈活確定,一般大畦3米,中畦2米左右,小畦1.5米左右。同時,要大力推廣間作套種技術,解決好其他作物與小麥爭地的矛盾,穩定小麥種植面積。2、把好播種質量關,確保一播全苗。墑情、播期、播量是影響小麥播種質量的三個關鍵因素,因此,要因地制宜,靈活掌握,把好播種質量關。一要足墑播種。小麥出苗的適宜土壤相對濕度為70—80%。二要適期播種。溫度是決定小麥播種的主要因素。播種適期在日平均氣溫穩定在18—14℃,冬前壯苗積溫要求570—650℃。我市小麥適播期一般在9月下旬末—10月上旬。近幾年,隨著氣候條件的變化和小麥主栽品種的改變,小麥適宜播種期應較以前推遲5—7天。三要適量播種。小麥的適宜播種量因品種、播期、地力水平等條件而定。四要精 細播種。無機播條件采用耬播或開溝播種的都要盡量淺播,均勻下種。3、搞好播前種子處理。播前進行藥劑拌種或種子包衣,是防治小麥苗期病蟲為害,確保 苗全、齊、勻、壯的有效措施。近幾年,我市紋枯病發生普遍,并常與全蝕病、根腐病混合 發生,為害日趨嚴重。播種前可用2%立克秀按種子量的0.1—0.15%拌種;或20%粉銹寧乳油50 毫升,對水2—3公斤拌麥種50公斤。防治地下害蟲可用40%甲基異柳磷乳油或35%甲基硫環磷 乳油,按種子量0.2%拌種或用50%辛硫磷100毫升對水2—3公斤,拌麥種50公斤,堆悶2—3小 時播種。4、積極試驗示范小麥壟作栽培技術。該項技術是在施足基肥、深耕耙透、精細整地的基 礎上,按壟距60—80cm、壟寬30—40cm、壟高15—20cm要求起壟,把小麥種在壟上,每壟上 播2—3行小麥,小行距15—20cm,播量同畦播。這種栽培方式具有節水、省肥、抑病、抗 倒、改善品質、增產增效等優點,一般增產10%以上,并便于田間管理和麥田套種作業,有利 于套種作物幼苗健壯生長。秋種結束后,各地要及早進行查苗補種和疏苗移栽,確保苗全、齊、勻、壯。十、發豆芽的實驗報告?
問題的提出:綠豆種子可以不需要陽光,綠豆芽的生長需要陽光嗎?
我們的猜想:綠豆芽的生長不需要陽光
實驗方法:把種有相同綠豆芽的兩個花盆中的一盆放在陽光充足的地方,一盆放在黑暗的地方,過一段時間觀察。
實驗過程:
1.準備兩個塑料杯當花盆,各放入同樣的三顆綠豆種子,然后加入適量水,放在同一個地方,等它發芽
2.過了兩天,綠豆芽長出來了,將一盆放在陽臺上,一盆放在客廳里,觀察一星期,并記錄自己的發現。
附表一
時間
陽光下的綠豆芽
黑暗處的綠豆芽
9月14日
三棵綠豆芽都長出了青紅嫩綠的莖,一棵已經伸出了杯外,一棵快到杯口,一棵還只長出一點點,最高的葉子較大,嫩綠,較高的葉子嫩黃,最矮的那棵還沒有長出葉子
三棵綠豆芽有兩棵出了白色的莖,一棵已經伸出了杯外,一棵快到杯口,一棵還只長出一點點,最高的葉子很黃小,較高的葉子嫩黃,最矮的那棵長出一點點葉子。
9月15日
有兩棵的葉子,都長出來了,而且非常綠,有光澤。莖的上端有點紫。另一棵快到杯口了,每棵根上都出現了許多小胡須。
葉子只有一點點展開,莖是白色的。而且又細又長,一點精神也沒有。
9月16日
葉子又大了許多。比以前更綠了,莖變綠了,下部變紫了。
葉子展開了一點,葉子是黃綠的了
9月18日
葉子增大了些,顏色很綠,莖粗壯,有很多根
葉子不大,暗淡無光,病懨懨的,莖很長,倒在了地上,根少
9月20日
葉子綠得發亮,莖粗壯,富有生氣
沒有生氣
3.收集做相同實驗小組的實驗信息,共同分析
附表二
綠豆芽的數量
莖、葉的顏色
莖的粗細
實驗說明
陽光下的綠豆芽
45
莖綠色,葉也是綠色。
粗壯
綠豆芽的生長需要陽光。
黑暗處的綠豆芽
45
莖白色,葉嫩黃色。
細長
4.得出實驗結論
實驗結論和我們實驗前的猜測完全相反:綠豆芽的生長需要陽光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