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監測站是市直單位嗎 環境監測站是市直單位嗎知乎
一、蘭州市環境監測站是執法單位嗎?
不算是,環境監察大隊是環境執法單位。
監測站是監測環境氣象等相關數據的單位。
二、什么是市直單位?
市直單位,是指由市黨委、市人大、市政府委任主要領導人的部、委、辦、局等直屬單位和直屬部門,而有些單位就不是市直單位,如國稅局、地稅局等就不是市直單位。與市單位并列的還有省屬單位等。
市直工委是中共xx市直屬機關工作委員會的簡稱。市直機關黨工委是市委的派出工作機構。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市直單位
并列 省屬單位
職責1 負責制定市直機關黨的建設規劃
職責2?
領導市直機關黨的工作
主要職責
(一)領導市直機關黨的工作,負責制定市直機關黨的建設規劃,指導市直各部門機關及直屬事業、企業單位黨的建設工作。(二)指導市直機關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認真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做好黨員群眾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做好對黨員的管理和黨規黨法教育工作,協同市直有關部門做好市直機關干部的教育和培訓工作;加強黨的組織建設,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的作用,為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服務;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實施對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的監督;協助市委組織部抓好市直各部門領導班子的思想作風建設,指導和管理各單位黨員領導干部民主生活會,定期了解各部門黨員和群眾對部門領導干部的意見,及時向市委反映市直各部門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的情況。(三)負責審批市直各部門機關黨組織成員;考察審批設黨組的市直部門所屬單位的黨組織的建立、調整。(四)領導市直機關紀律檢查工作委員會的工作,審理市直機關處級黨員干部黨紀處分和審批科以下黨員干部違反黨紀的處理決定;領導市直機關工會工作委員會、共青團工作委員會、婦女工作委員會等群眾組織工作。(五)完成市委和市政府黨組交辦的其他工作任務。
三、生態環境監測站屬于哪個單位?
生態環境監測站屬于生態環境局的下屬單位。
四、環境監測站屬于什么性質的單位?
屬于地方事業單位財政撥款發工資。在縣級市以上環境監測站,應該是屬于環保局。前兩年,環保局又屬于省垂直管理,也就是職能有省里說了算,但是員工的工資還是有地方出的
五、環境監測站屬于什么幾類事業單位?
幾類國家對此沒有硬性規定,根據各地政府的定位,但肯定是社會公益性事業單位,帶有一定行政職能,如對環境質量的監控,但國家不予地位承認,作為環保最基層最基礎性的工作,這也是目前各級監測站最暈的事。環境監測站地位其實未定,各種說法都有,國家環保部內部意見也不統一,但有一條,對縣級環境監測站,國家是不保護的
六、什么是市直地直單位?
市直地直單位是指由市黨委、市人大、市政府委任主要領導人的部、委、辦、局等直屬單位和直屬部門,而有些單位就不是市直單位,如國稅局、地稅局等就不是市直單位。
市直地直單位負責制定市直機關黨的建設規劃,指導市直各部門機關及直屬事業、企業單位黨的建設工作。
七、市直單位是指什么?
市直部門是指市黨政部門,使用行政編制的黨委政府部門,包括黨委序列的黨委辦公室、政法委、統戰部、宣傳部、組織部、紀委、保密局、檔案局、機關工委、老干局等。政府組成部門包括政府辦公室、發改委、衛計委、農業局、國土局、民政局、教育局、科技局、司法局、公安局、水利局、林業局、工信局、質監局、食藥監局等。
事業單位包括黨委政府直屬的事業單位,和部門下屬事業單位。前者主要是指黨校、金融辦、供銷社、愛衛辦等,后者就更多了,農業局下屬的有農技中心、經管局、農廣校等,交通局下屬的有公路局、運管局、執法大隊等,國土局下屬的不動產登記中心、測繪辦等,住建局下屬有規劃局、城管局、房管局等。
群團組織包括人民團體和社會團體,社會團體由民政部門核準成立并負責管理,一般所說的群團組織,是指人民團體,包括婦聯、工會、團委、殘聯、文聯、科協。
新一輪黨政機構改革和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后,以上機構名稱和職能都有所改變,黨政機構設置更為合理,權力更為統一。事業單位也按照綜合改革、精簡機構、統一職能的原則進行了改革,責權利更為統一,更有利于服務職能的發揮。
八、濱州技師學院是市直單位嗎?
濱州市技師學院作為三所市屬職業高校之一,擔負著為全市經濟發展培養高、中級職業技能人才的重大使命。學院依托校企合作理事會,深度推進校企合作,辦學動力活力不斷增強。學院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和市場需求合理調整專業設置,圍繞全市產業升級布局教學改革,為全市經濟發展培養留得住、用的上、有素養、有技能,受企業歡迎的能工巧匠。
2018年學院與濱州華紡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為企業培訓205人;與山東宏創鋁業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組建47人的冠名班;與北京商鯤教育集團聯辦高鐵服務專業,招生131人;與上海明材教育集團合作,培養機器人專業,招生105人,對方每年投入240萬元,連續五年預計投資1200萬元;與中職北方汽車教育集團簽訂校企合作協議,雙方投入2000余萬元完善實訓中心,共同舉辦新能源汽修專業。
2018年,學院教學改革持續深化,人才培養質量明顯提高。修訂人才培養方案22個、制定課程標準138門、編寫校本教材25門;春季高考和天師單招考取本科48人,“3+4”本科班41名學生全部升入濱州學院。參加各類技能大賽,共獲得省級一等獎5個、二等獎7個、三等獎7個,承辦2018年山東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電子商務運營技能”賽項,師、生分獲全省第一名,實現承辦全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和獲得省賽一等獎“雙突破”;參加第十四屆“文明風采”大賽,18個作品全部獲獎,5個一等獎參加全國決賽,學院榮獲山東省復賽優秀組織單位稱號。
學院教師規模穩步擴大,師資隊伍水平明顯提升。由行政處室轉任系部一線崗位12人,新招考在編教師10名,專任教師同比增長6.22%;1名同志通過正高級職稱評審,3名同志通過副高級職稱評審,11名同志通過中級職稱評審。投資100余萬元,組織校本培訓、中青年學科帶頭人赴德國交流學習等6項學習培訓,達1000余人次;成功承辦“山東省智能制造技術高級研修班”,全省30多所高校專業教師參加。1名教師當選濱州市最美工匠,8名教師當選濱州市職業院校青年名師,4名教師當選2018年度市青年學術技術帶頭人,2名教師當選市青年科技獎人選;在信息化教學說課比賽中,獲得國賽一等獎4個、二等獎4個。
2018年招生1396人,成人教育招生415人,勞動技能培訓680人。完成650名學生鑒定考試工作,通過率98%以上。學院形成了集職業教育、技工教育、成人教育、技能培訓、技能鑒定等五項功能于一體的職業教育體系。
學院管理服務更加規范,文化建設成效顯著。以“管理服務規范年”活動為抓手,建章立制,制定6類規章制度172項。規范日常教學,組織推門聽課112次,教學常規巡查124次、記錄處理問題147次;規范學生管理,打造“1+4+N”學生德育工作體系,學生升旗集體宣誓、就餐自覺排隊、作息按時就寢、見面主動問好、校內靠右行走;規范后勤服務,建設教師餐廳,改造學生餐廳,更新經營模式,提升服務標準,提高飯菜質量,校園超市、學生公寓、學生浴池、資金保障、治安保衛等工作都有了明顯提升。加強文化建設,構建特色校園文化,打造校園文化品牌。
學院基礎設施逐步改善,綜合辦學條件顯著提升。投資1800余萬元,加強校園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利用暑假加班加點完成了操場、餐廳、實訓樓、圖書館、雨污分流、學生公寓、校園綠化美化等十項維修改造提升工程,新建學生服務中心、黨性教育基地,積極推進數字化校園建設,實現無線網絡全覆蓋,基礎設施逐步改善,人文景觀日益豐富,校園環境進一步美化。
學院黨的建設全面從嚴,意識形態教育成效明顯。以知行堂、校史館、技能文化主題區等為載體,搭建教育陣地。完成近4000人次的軍訓教育、2000余人次的運動會、1000余人次的志愿服務。全方位、全過程、全員育人的大德育體系基本形成。
學院改革創新邁出堅定步伐,辦學思路定位更加清晰。整合學生管理服務工作,組建學生服務中心,實現了學生報名、繳費、錄取、注冊、建檔、資助評審、畢業證辦理的一站式一條龍服務,深受家長、學生歡迎。
2019年,學院立足自身實際,結合時代需求,積極推進教育教學改革,擴大高級班、技師班招生規模。加強教學科研能力,發揮教科研對地方經濟的引領和帶動作用,與我市企業和知名院校深入開展合作,在引進人才和引進項目上多下工夫。深入開展“師德師能建設年”活動,堅定不移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靠改革求突破,向創新要效益,按照“12386”總體工作思路,立足8個堅持,下實8個功夫,確保單項工作爭第一整體工作上臺階,為“富強濱州”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
九、生態環境分局是市直部門嗎?
是。這個是生態環境體制改革的產物。生態環境分局的組織人事和財務都上收,由市上組織人事部門統一管理,經費也納入上級財政統一預算。名稱都是某某市生態環境局某某分局。基于上述認定生態環境分局是市直部門。當然,這個有的不認同。
十、環境監測站配發制服嗎?
目前暫時沒有。關于制服,國家有嚴格的規定。目前,只有一些執法人員配發制服。如生態環境執法人員今年開始就配發制服了。環境監測不是執法,不在配發范圍,國家也沒有規定環境監測配發制服的規定。所以沒有。未來可能國家會統一明確規范。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