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質量環境監測(大氣質量環境監測技術規范)
一、大氣質量標準?
《大氣環境質量標準》(GB 3095-82),按標準的適用范圍分為三級:
①一級標準為保護自然生態和人群健康,在長期接觸情況下。不發生任何危害影響的空氣質蚤要求。適用于國家規定的自然保護區、風景游覽區、名勝古跡和療養地等。
②二級標準為保護人群健康和城市、鄉村的動植物,在長期和短期接觸情況下,不發生傷害的空氣質量要求。適用于城市規劃中確定的居民區、商業交通居民混合區、文化區、名勝古跡和廣大農村等;
③三級標準為保護人群不發生急、慢性中毒和城市一般動植物〔敏感者除外)正常生長的空氣質量要求。適用于大氣污染比較重的城鎮和工業區以及城市交通樞紐、干線等。該標準包括總懸浮微粒、飄塵、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光化學飯化劑(O3)等項目。每一項目按不同取值時間(日平均和任何一次)和三級標準的不同要求.分別規定了不同的濃度限值。
二、大氣質量最大值?
利用已經繪制好的污染物濃度與API指數的關系曲線圖,可以直接查得相應的API指數。在求得不同污染物的API值后,取這5種污染物API指數的最大值,作為空氣質量的API指數。根據API值的大小,把空氣質量劃分為5個級別。API為1~50時,空氣質量為一級,屬優;API為51~100時,空氣質量為二級,屬良好;API為101~200時,空氣質量為三級,屬輕度污染;API為201~300時,空氣質量為四級,屬中度污染;API為301以上時,空氣質量為五級,屬重度污染
三、大氣質量需要哪些數據?
通常來說監測的參數包括氣象五參數、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臭氧、酸沉降、能見度等氣象參數。不同監測范圍的環境監測站所測量的參數也會有很大的區別。所以,具體的觀測參數需要以本地區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
四、不同功能區大氣質量特點?
環境空氣功能區分為二類: 一類區為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和其他需要特殊保護的區域; 二類區 為居住區、商業交通居民混合區、文化區、工業區和農村地區。 標準的制定必須是與經濟技術發展水平相適應。96標準有三類區,但那是特定歷史時期的產物,是“特定工業區”。 特定工業區,指冶金、建材、化工、礦區等工業企業較為集中,其生產過程和排放到環境空氣中的污染物種類多、數量大、且其環境空氣質量超過三級環境空氣質量標準的濃度限值,并無成片居民集中生活的區域,但不包括?1998?年后新建的任何工業區。 隨著經濟的發展,處于三類區的污染源要么被淘汰和取締,要么通過改造升級工藝,減少污染排放,要么企業搬遷,遠離城區。原來的三類區大多成為居住區、商業區、公共綠地等等,三類區的取消順利成章。 2012標準中,三類區已經取消了,保留了一、二類區。環境空氣質量標準首要的是保護公眾健康,其次是保護自然生態環境及公共福利。由于一類區以保護自然生態及公共福利為主要對象,因此可以維持不變。
五、二甲苯大氣質量標準?
二甲苯voc標準是:GB 16297《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
六、大氣質量監測布點原則是什么?
1.1調查
確定采樣點布設之前,應進行詳細的調查研究,其內容包括:
(1)對本地區大氣污染源進行調查,初步分析出各塊地域的污染源概況;
(2)了解本地區常年主導風向,大致估計出污染物的可能擴散概況;
(3)利用群眾來信來訪或人群調查,初步判斷污染物的影響程度;
(4)利用已有的監測資料推斷分析應設點的數量和方位。
1.2布設采樣點的原則和要求
(1)采樣點應設在整個監測區域的高、中、低三種不同污染物濃度的地方;
(2)在污染源比較集中、主導風向比較明顯的情況下,應將污染源的下風向作為主要監測范圍,布設較多的采樣點,上風向布設少量點作為對照;
(3)工業較密集的城區和工礦區,人口密度及污染物超標地區,要適當增設采樣點;城市郊區和農村,人口密度小及污染物濃度低的地區,可酌情少設采樣點;
(4)采樣點的周圍應開闊,采樣口水平線與周圍建筑物高度的夾角應不大于30°。
測點周圍無局部污染源,并應避開樹木及吸附能力較強的建筑物。
交通密集區的采樣點應設在距人行道邊緣至少1.5m遠處;
(5)各采樣點的設置條件要盡可能一致或標準化,使獲得的監測數據具有可比性;
(6)采樣高度根據監測目的而定,研究大氣污染對人體的危害,應將采樣器或測定儀器設置于常人呼吸帶高度,即采樣口應在離地面1.5~2m處;研究大氣污染對植物或器物的影響,采樣口高度應與植物或器物高度相近;連續采樣例行監測采樣口高度應距地面3~15m;若置于屋頂采樣,采樣口應與基礎面有1.5m以上的相對高度,以減小揚塵的影響。
特殊地形地區可視實際情況選擇采樣高度。
1.3采樣點的數目
采樣點的數目設置是一個與精度要求和經濟投資相關的效益函數,應根據監測范圍大小、污染物的空間分布特征、人口分布密度、氣象、地形、經濟條件等因素綜合考慮確定。
由國家環境保護總局規定,按城市人口數確定大氣環境污染例行監測采樣點的數目,祥見附圖。
1.4采樣點布點方法
(1)功能區布點法:一個城市或一個區域可以按其功能分為工業區、居民區、交通稠密區、商業繁華區、文化區、清潔區、對照區等。
各功能區的采樣點數目的設置不要求平均,通常在污染集中的工業區、人口密集的居民區、交通稠密區應多設采樣點。
同時應在對照區或清潔區設置1~2個對照點。
(2)幾何圖形布點法:目前常用以下幾種布設方法。
①網格布點法:這種布點法是將監測區域地面劃分成若干均勻網狀方格,采樣點設在兩條直線的交點處或方格中心。
每個方格為正方形,可從地圖上均勻描繪,方格實地面積視所測區域大小、污染源強度、人口分布、監測目的和監測力量而定,一般是1~9km2布一個點。
若主導風向明確,下風向設點應多一些,一般約占采樣點總數的60%。
這種布點方法適用于有多個污染源,且污染源分布比較均勻的情況。
②同心圓布點法:此種布點方法主要用于多個污染源構成的污染群,或污染集中的地區。
布點是以污染源為中心畫出同心圓,半徑視具體情況而定,再從同心圓畫45°夾角的射線若干,放射線與同心圓圓周的交點即是采樣點。
③扇形布點法:此種方法適用于主導風向明顯的地區,或孤立的高架點源。
以點源為頂點,主導風向為軸線,在下風向地面上劃出一個扇形區域作為布點范圍。
扇形角度一般為45°~90°。
采樣點設在距點源不同距離的若干弧線上,相鄰兩點與頂點連線的夾角一般取10°~20°。
以上幾種采樣布點方法,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綜合使用,目的就是要求有代表性地反映污染物濃度,為大氣監測提供可靠的樣品。
七、環境監測司和環境監測站的關系?
一般來講,環境監測機構是由同一級政府的環境主管部門設立,比如說國家環境保護部,下設國家環境監測總站,環境監測總站為獨立的法人單位,工作上受環保部領導,所以環保部為方便管理,在部內設立監測司,管理和指導環境監測總站;省級的環境主管部門為環保廳,下設環境監測中心站,一般設立監測處管理環境監測中心;地市級、縣級下設環境監測站,一般設立監測科(或其他科室代管)管理監測站。
八、我國制定的大氣質量控制標準幾類?
我國制定的空氣質量標準共6類:優,良,輕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嚴重污染。
九、環境監測前途好嗎?
工程造價要好很多,前景也好判斷好不好其實是要根據有沒有技術含量,這個工作有沒有技術含量造價這一行是越老越吃香的,環境監測什么的這些其實是非常簡單的東西,很容易就能學會,但是對應的工資也不會高如果您想待遇高,一定是工程造價了。工程造價有經驗了都是按照年薪的。10幾萬很正常
十、環境監測最佳時間?
?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大氣環境中的污染物,由于受污染源的源強分布及氣象、地形條件的變化,使其濃度也相對于時間作不停的周期性變化。
目前全國環保系統尤其是縣及中、小城市現行的“大氣環境污染例行監測”中,每季監測五天,每天進行四次監測。但對每天這四次的監測時間未能明確。同時也未給“確定監測時間”的方法。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