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污染物監測(環境污染物監測的標準方法)
一、什么是污染物監測?
污染源監測是指對污染物排放出口的排污監測,固體廢物的產生、貯存、處置、利用排放點監測,防治污染設施運行效果監測,“三同時”項目竣工驗收監測,現有污染源治理項目(含限期治理項目)竣工驗收監測,排污許可證執行情況監測,污染事故應急監測等。
二、優先污染物的監測方法?
按照以下監測原則進行環境監測:
優先監測是指對優先污染物進行的監測。制定環境質量標準必須以國家環保局為基礎。優先污染物是指潛在危險性大、在環境中出現頻率高、殘留高、有成熟監測方法、樣品有廣泛代表性的污染物被優先選擇確定為優先監測目標,實施優先監測。由于環境污染物種類繁多,不可能對每一種污染物都制定標準進行監測,只能將潛在危險性大、在環境中出現頻率高、殘留高、有成熟監測方法、樣品有廣泛代表性的污染物確定為優先監測目標,實施優先監測。
三、總鋅污染物監測標準?
鋅工業企業生產過程中水污染物和大氣污染物排放限值、監測和監控要求。本標準適用于鉛、鋅工業企業的水污染物和大氣污染物排放管理,以及鉛、鋅工業企業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環境保護設施設計、竣工環境保護驗收及其投產后的水污染物和大氣污染物排放管理。
本標準不適用于再生鉛、鋅及鉛、鋅材壓延加工等工業的水污染物和大氣污染物排放管理,也不適用于附屬于鉛、鋅工業企業的非特征生產工藝和裝置的水污染物和大氣污染物排放管理。本標準規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適用于企業直接或間接向其法定邊界外排放水污染物的行為。
四、下哪種污染物是大氣環境監測的基本項目?
大氣環境監測是對大氣環境中污染物的濃度,觀察、分析其變化和對環境影響的測定過程。大氣污染監測是測定大氣中污染物的種類及其濃度,觀察其時空分布和變化規律。
(1)大氣環境監測的基本項目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顆粒物(粒徑小于等于10um)、顆粒物(粒徑小于等于2.5um);
(2)其他項目:總懸浮顆粒物(TSP)、氮氧化物(NOx)、鉛(pb)、苯并[a]芘(Bap);
五、環境污染物分類?
環境污染物
人類生產和生活活動產生的物質
環境污染物是指進入環境后使環境的正常組成和性質發生變化、直接或間接有害于人類生存或造成自然生態環境衰退的物質,是環境監測研究的對象。大部分環境污染物是由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活動產生的。有些物質原本是生產中的有用物質,甚至是人和生物必需的營養元素,由于未充分利用而大量排放,不僅造成資源上的浪費,而且可能成為環境污染物。
環境是指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各種天然的和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總體,包括大氣、水、海洋、土地、礦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遺跡、人文遺跡、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城市和鄉村等。一些污染物進入環境后,通過物理或化學反應或在生物作用下會轉變成危害更大的新污染物,也可能降解成無害物質。不同污染物同時存在時,可因拮抗或協同作用使毒性降低或增大。
類別
環境污染物按污染類型可分為大氣污染物、水體污染物、土壤污染物等;按污染物的形態分為氣體污染物、液體污染物和固體污染物;按污染物的性質分為化學污染物、物理污染物和生物污染物。也可以根據人類社會活動的不同功能產生的污染物進行分類,主要考慮工業、農業、交通運輸和生活四個方面。
性質
污染物質的種類繁多,性質各異,污染物質的性質可歸納如下。
(1)自然性。長期生活在自然環境中的人類,對于自然物質有較強的適應能力。有人分析了人體中60多種常見元素的分布規律,發現其中絕大多數元素在人體血液中的百分含量與它們在地殼中的百分含量極為相似。但是,人類對人工合成的化學物質,其耐受力則要小得多。所以區別污染物的自然或人工屬性,有助于估計它們對人類的危害程度。
(2)毒性。污染物中的氰化物、砷及其化合物、汞、鈹、鉛、有機磷和有機氯等的毒性都是很強的。
(3)時空分布性。污染物進入環境后,隨著水和空氣的流動被稀釋擴散,可能造成由點源到面源更大范圍的污染,而且在不同空間的位置上,污染物的濃度和強度分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不同,這是由污染物的擴散性和環境因素所決定的,水溶解性好的或揮發性強的污染物,常能被擴散輸送到更遠的距離。
(4)活性和持久性。表明污染物在環境中的穩定程度?;钚愿叩奈廴疚镔|,在環境中或在處理過程中易發生化學反應生成比原來毒性更強的污染物,構成二次污染,嚴重危害人體及生物。
(5)生物可分解性。有些污染物能被生物所吸收、利用并分解,最后生成無害的穩定物質。大多數有機物都有被生物分解的可能性。
(6)生物累積性。有些污染物可在人類或生物體內逐漸積累、富集,尤其在內臟器官中的長期積累,由量變到質變引起病變發生,危及人類和動植物健康。
(7)對生物體作用的加和性。在環境中,只存在一種污染物質的可能性很小,往往是多種污染物質同時存在,考慮多種污染物對生物體作用的綜合效應是必要的。
污染源的形式
大多數污染物是以逸散至大氣、排泄至水體或土壤表面堆積和填埋的方式進入環境的。污染源的形式歸納起來有三種。
(1)點污染源。濃稠集中的排放,如從工廠煙囪或污水排放口排放,固體廢物在某一堆放點的集中堆放。
(2)線污染源。如行駛中的汽車沿街排放尾氣。
(3)面污染源。稀淡分散的排放,如農田徑流和灌溉排水就是水體污染的主要面源。由于降雨對大氣的淋洗使污染物進入水體,這也是一種面源。過量農藥和化肥的大面積施用也會構成一個區域性的面污染源。
污染源形式按污染源存在的形式又可分為固定污染源和移動污染源;按污染物質排放的時間可分為連續源、間斷源和瞬時源等。不同形式的污染源對污染物質的擴散、分布、遷移和轉化有很大的影響。
六、固定污染物監測技術規范?
答:固定污染物監測技術規范:HJ1013-2018《固定污染源廢氣非甲烷總烴連續監測系統技術要求及檢測方法》。
七、環境執法與環境監測關系?
今年起,我省將建立污染源監測與環境執法協同聯動機制,環境監測站將配合監管部門發現和查處違法行為。根據要點,各級環境監測站將聯動環境執法部門,每季度至少開展一次“測管協同”的執法監測,推動企業形成環保守法新常態。針對執法監測中發現的問題,環境監測站要進行綜合分析,并對執法部門提出管理建議。
八、環境監測司和環境監測站的關系?
一般來講,環境監測機構是由同一級政府的環境主管部門設立,比如說國家環境保護部,下設國家環境監測總站,環境監測總站為獨立的法人單位,工作上受環保部領導,所以環保部為方便管理,在部內設立監測司,管理和指導環境監測總站;省級的環境主管部門為環保廳,下設環境監測中心站,一般設立監測處管理環境監測中心;地市級、縣級下設環境監測站,一般設立監測科(或其他科室代管)管理監測站。
九、企業環境監測需要監測哪些數據?
企業環境監測需要監測: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粉塵、臭氧、pm10、pm2.5、一氧化碳等等。
十、大棚環境監測系統監測哪些要素?
云翼信息技術—智慧農業前來報到!
大棚中主要是溫濕度的影響比較大。通過土壤溫濕度傳感器、空氣溫濕度傳感器、土壤PH值、土壤EC值、光照度、CO2濃度傳感器,通過太陽能板供電以及物聯網數據傳輸監測大棚的實時情況,幫助農民能夠及時的反應,做出預判,包括蟲情監測也是農民最為關注的。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