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環境管理(智慧環境管理平臺)
一、環境管理分為哪些?
? ? ? ? 環境管理從20世紀70年代初開始形成,并逐步發展成為一門新興學科。國內外學者對環境管理的概念與內涵認識日益深化?!碍h境管理”概念1974年在墨西哥召開的“資源利用、環境與發展戰略方針”專題研討會上首次被正式提出,此次會議形成了三點共識:①全人類的一切基本需要應當得到滿足;②要進行發展以滿足基本需要,但不能超出生物圈的容許極限;③協調這兩個目標的方法是環境管理。
1975年休埃爾在其《環境管理》一書中對環境管理做了專門闡述,指出“環境管理是對損害人類自然環境質量的人為活動(特別是損害大氣、水和陸地外貌質量的人為活動)施加影響”。他特別說明,所謂“施加影響”是指“多人協同的活動,以求創造一種美學上會令人愉快、經濟上可以生存發展、身體上有益于健康的環境所作出的自覺的、系統的努力。”我國學者劉天齊主編的《環境技術與管理工程概論》一書中,對環境管理的含義作出了如下論述“通過全面規劃,協調發展與環境的關系,運用經濟、法律、技術、行政、教育等手段,限制人類損害環境質量的行為,達到既滿足人類的基本需要,又不超出環境的容許極限的目的?!?/p>
根據國內外學者的闡述,環境管理的含義主要應涵蓋以下四個方面。
(1)協調發展與環境的關系。建立可持續發展的經濟體系、社會體系和保持與之相適應的可持續利用的資源和環境基礎,是環境管理的根本目標。
(2)運用各種手段限制人類損害環境質量的行為。人在管理活動中扮演著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雙重角色,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因此環境管理的核心是對人的管理。
(3)環境管理是一個動態過程。它必須適應社會、經濟、技術的發展,并及時調整政策措施,使人類的經濟活動不超過環境的承載能力和自凈能力。
(4)環境保護作為國際社會共同關注的問題,環境管理需要超越文化和意識形態等方面的差異,采取協調合作的行動。
綜上所述,可以認為,環境管理是指依據國家的環境政策、法律、法規和標準,堅持宏觀綜合決策與微觀執法監督相結合,從環境與發展綜合決策人手,運用各種有效管理手段,調控人類的各種行為,協調經濟、社會發展同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限制人類損害環境質量的活動以維護區域正常的環境秩序和環境安全,實現區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行為總體。其中,管理手段包括法律、經濟、行政、技術和教育五個手段,人類行為包括自然、經濟、社會三種基本行為。
二、什么是宏觀環境管理?
泊位宏觀管理,就是人們在認識和掌握客觀事物普遍規律的基礎上,采取各種有效措施。抑制消極因素,調動積極因素,按照預定目標,從事物的總體上把握其變化方向與發展進程的一種社會活動。
環境保護的宏觀管理就是通過環境,科研和環境監測,在掌握環境污染與生態破壞的現狀,污染與破壞的成因。
三、環境管理專業就業前景?
環境工程專業畢業生的對口去向無外乎有三種:吃“財政飯”的國家各級環保部門和科研單位,“吃效益飯”的、需要解決污染問題的工礦企業以及真正吃“環保飯”的環保公司。
從當前對環境工程專業學生的市場需求情況來看,真正能進入政府環保部門、規劃部門、建設管理部門畢的竟是少數。受長期計劃經濟體制下人事制度的影響,這些單位在人事編制和指標控制等方面存在著重重障礙。所以,結合高職教育的特點和定位,高職環境工程專業的畢業生應主要面向:環境工程公司、環境監測部門、工礦企業、設計單位或部門從事環境工程設計、施工管理、環保項目運行管理、環境監測等基礎性、技術性工作。四、環境管理標準最新規范?
一,ISO14000環境管理系列標準,國際標準化組織于1993年負責起草的國際系列環境管理標準。
二,共分七個系列: 環境管理體系、環境審核、環境標志、環境行為評估、生命周期評估、術語和定義、產品標準中的環境指標。
三,目的是通過這套標準從環境管理和經濟發展的結合上去規范企業和社會團體等所有組織的環境行為,最大限度地合理配置和節約資源,減少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維持和持續改善人類生存與發展的環境。
五、農業環境管理的特點?
農業環境的監測和管理,具有綜合性特點,是綜合的環境治理和管理!將農業產業和環境生態保護有機結合起來,統一規劃和安排,使兩者和諧統一的相互促進和發展!農業環境保護和環境也是社會性發展的趨勢,有利于振興新農村建設和農業產業可持續發展!
六、生態環境管理目錄?
1、環境計劃的管理:環境計劃包括工業交通污染防治、城市污染控制計劃、流域污染控制計劃、自然環境保護計劃,以及環境科學技術發展計劃、宣傳教育計劃等;還包括在調查、評價特定區域的環境狀況的基礎區域環境規劃。
2、環境質量的管理:主要有組織制訂各種質量標準、各類污染物排放標準和監督撿查工作,組織調查、監測和評價環境質量狀況以及預測環境質量變化趨勢。
3、環境技術的管理:主要包括確定環境污染和破壞的防治技術路線和技術政策;確定環境科學技術發展方向;組織環境保護的技術咨詢和情報服務;組織國內和國際的環境科學技術合作交流等。
七、iso環境管理體系?
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是指依據ISO14001標準由第三方認證機構實施的合格評定活動。ISO14001是由國際標準化組織發布的一份標準,是ISO14000族標準中的一份標準,該標準于1996年進行首次發布,2004年分別由ISO國際標準化組織對該標準進行了修訂,最新版本為ISO14001-2015。
中國首家獲得ISO14001認證的自然風景區:2000年2月25日河源市新豐江國家森林公園桂山風景區旅游有限公司獲得ISO14001環境體系認證證書。
八、中國環境管理包括法則?
中國環境管理法則包括:
1、綜合利用、化害為利的法則綜合利用、化害為利的法則,就是運用科學技術、充分利用資源和能源,從而減少環境污染。環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受生產力和科技水平的限制,不能充分的利用資源和能源,一部分未被利用的資源和能源,在保持或改變其物理和化學形狀后,重新被排放回到自然界,造成環境污染。
2、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相協調的法則
堅持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相協調的原則,既要反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來發展經濟,也要反對以保護環境為理由而不發展經濟。正確的態度是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從資金、技術和政策上切實有效地防止污染,保護環境。
3、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法則
4、誰污染誰治理、誰開發誰保護的法則
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是聯合國的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環境委員會在70年代提出來的,他得到多數的聯合國成員國的響應和貫徹。
5、依靠群眾、大家動手的法則
環境管理的特點
1.綜合性
2.區域性
3.群眾性
九、環境管理分為哪幾類?
1、環境計劃的管理:環境計劃包括工業交通污染防治、城市污染控制計劃、流域污染控制計劃、自然環境保護計劃,以及環境科學技術發展計劃、宣傳教育計劃等;還包括在調查、評價特定區域的環境狀況的基礎區域環境規劃。
2、環境質量的管理:主要有組織制訂各種質量標準、各類污染物排放標準和監督撿查工作,組織調查、監測和評價環境質量狀況以及預測環境質量變化趨勢。
3、環境技術的管理:主要包括確定環境污染和破壞的防治技術路線和技術政策;確定環境科學技術發展方向;組織環境保護的技術咨詢和情報服務;組織國內和國際的環境科學技術合作交流等。
十、環境管理的主要思想?
1.解決環境問題的途徑是廣泛建立和實施環境管理體系環境問題需要采用法律的、經濟的、行政的、技術的以及宣傳教育等多種手段來解決。
2.環境管理體系的核心是污染預防環境管理體系強調污染預防。
3.環境管理體系的實施有賴于建立監測和監督機制環境管理體系的基本思路是引導企業建立起環境管理的自我約束機制。
4.環境管理體系的目的是持續改進環境問題是一個動態的過程。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