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測電源電動勢和內阻外接法的截距與斜率物理意義分別是什么?
一、高中物理測電源電動勢和內阻外接法的截距與斜率物理意義分別是什么?
外接法中,電壓測的是準確的,由于電壓表分流,電流的測量值偏小,I真=I測+Iv,這里我們利用圖像法分析誤差,黑色的是利用測量值得到的U-I圖像,由于電流測小了,所以需要把I給補回來,U不用補,也就是補橫坐標不補縱坐標(紅色的是補的)。補的就是電壓表分得的電流Iv,由于 Iv=U/Rv,所以電壓越大,需要補的電流就越大,(越往上補的越多)與橫坐標的交點電壓是0,所以那個點不用補。得到電動勢和內阻的測量值都比真實值偏小,如圖
截距就是電動勢,斜率就是內阻。
二、膠印油墨斜率和截距意味著什么什么性能?
1.斜率 slope
是指用平行板粘度儀測定油墨,其100秒和10秒時的鋪展直徑之差,稱為油墨特性線的斜率。
1.1 平行板粘度儀(鋪展儀) parallel plate viscosimeter(spread-o―meter)
是一種在兩塊平行板之間使油墨受壓流動以測定油墨鋪展特性線的斜率、截距和流動值的儀器。
油墨絲頭的長短,除了用小調墨刀挑起來作判斷外,也可以數值 間接表達。一種是用平行板黏度儀測定 “斜率” 數值,是100秒與 10秒時所測得的鋪展直徑之差。斜率越大表示油墨的絲頭越長,斜 率越小表示油墨的絲頭越短。例如對于單張紙膠印油墨的斜率一般控 制在6~9時,油墨的絲頭比較適中。另一種是用所謂 “短度 (以Z 表示)” 來表達,可利用已經測出的油墨的塑性黏度 (η′) 和屈服值 (τ0) 按下式計算:
Z=τ0/η′
(2-2-8)
短度Z的數值越大,則表示油墨的絲頭越短,反之則表示油墨的 絲頭越長。相對而言,用平行板黏度儀測定斜率來判斷油墨絲頭長短 的方法比較簡便。
2.截距 intercept
是指用平行板粘度儀測定油墨,其10秒時的鋪展直徑與斜率之差,稱為油墨特性線的截距。用平行板黏度儀測定油墨的截距,也可以對油墨的身骨做出判斷。截距數值是10秒時測得的鋪展直徑與斜率之差,它與油墨的稀稠、軟硬有關。截距越大,油墨越稀越軟; 截距越小,油墨越稠越 硬。對于單張紙膠印油墨,比較適中的截距數值最好控制在20~25 之間。這種方法與經驗性判斷方法結合起來,對油墨的身骨就可以做 出比較準確的評價。
三、標準曲線中的斜率和截距是怎么算出來的
1.若有實驗數據,則用excel做圖,可得出函數式。
2.數學上,可找兩點(x1,y1)(x2,y2),則斜率k=(y1-y2)/(x1-x2);
截距可令x=0,帶入函數中,y的值即為截距。
補充:(Excel法)
以濃度為橫坐標,吸光度為縱坐標,在excel中做圖。
(1)在excel中第一行中依次輸入濃度值(A1,...,F1);在第二行依次輸入對應吸光度(A2,....,F2)
(2)全部選定這些數據(點A1,按住shift,再點F2),工具欄中插入-->圖表
-->選擇x,y散點圖-->選擇第一種散點圖即可-->點“下一步”-->點“下一步”
-->在圖表選項中填入x,y名稱-->點“完成”-->鼠標選定圖中6個點中任一點,右鍵“添加趨勢線”,選擇“選項”中“顯示公式”。
(3)由公式可得出斜率和截距。
1.若有實驗數據,則用excel做圖,可得出函數式。
2.數學上,可找兩點(x1,y1)(x2,y2),則斜率k=(y1-y2)/(x1-x2);
截距可令x=0,帶入函數中,y的值即為截距。
補充:(Excel法)
以濃度為橫坐標,吸光度為縱坐標,在excel中做圖。
(1)在excel中第一行中依次輸入濃度值(A1,...,F1);在第二行依次輸入對應吸光度(A2,....,F2)
(2)全部選定這些數據(點A1,按住shift,再點F2),工具欄中插入-->圖表
-->選擇x,y散點圖-->選擇第一種散點圖即可-->點“下一步”-->點“下一步”
-->在圖表選項中填入x,y名稱-->點“完成”-->鼠標選定圖中6個點中任一點,右鍵“添加趨勢線”,選擇“選項”中“顯示公式”。
(3)由公式可得出斜率和截距。
1、對標準方法有要求的,如果實驗做出的曲線截距不符合要求,那就要按二樓朋友所說的作截距檢驗,如果檢驗結果沒有顯著性差異,校準曲線可以使用。否則整個實驗要返工啦。
所說的不包括一些特殊的實驗,如離子選擇電極法測定氟化物、比色分析中的減色反應以及氣相色譜測定中的一些被標準曲線。
2、
截距也反映試驗中對空白的控制程度。一般情況下,實驗條件不變,截距的變化應不大。如果實驗條件改變,截距會發生變化,所以在日常工作中如果校準曲線截距發生較大變化,應查找原因。其原因可能有:實驗用水純度、試劑更換(試劑質量)、實驗的環境條件(如對溫度敏感的反應、實驗室污染)及實驗儀器的校準等等。
四、什么是截距和斜率?
截距是指直線和Y軸交點的坐標值,斜率是直線與X軸夾角的正弦值。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