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制造的最后一件大型天文觀測儀器是什么?
抄錄:
璣衡撫辰儀”是清代制造的最后一件大型天文觀測儀器,它重五噸有余,高大雄偉,雕刻細膩,除了作為觀象臺上的一架觀天儀器之外,也是一座精美的工藝品。
璣衡撫辰儀陳列在北京古觀象臺北側東端。儀重5145千克,儀高3。379米。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皇帝視察觀象臺時,看到臺上天文儀器均為西洋的構造,隨下令按中國傳統的渾儀結構建造一架占儀。同年開始設計制造,工期歷經十年。于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制成。儀器南面用滿漢兩種文字鐫刻“御制璣橫撫辰儀乾隆甲子年造”。儀器分為三重:最外一重叫子午雙圈,雙圈空隙表示子午線;赤道單環與子午雙圈相交。子午圈下半部分用云座支撐,南北兩極設有銅軸。中間一層由連接在南北兩極的赤道經圈和游旋赤道圈組成。最內層是貫于兩極軸上的雙層赤經圈,其上端有一十字絲,使觀測更為準確。璣橫撫辰儀是清代制造的最后一架大型銅儀,無論從冶金制造還是雕刻方式,都反映了當時的發展水平。1900年該儀曾被德國侵略者掠至柏林,于1921年歸還我國,重新安裝在北京古觀象臺上。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