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沉積物的來源?
海底沉積物的總稱 。沉積包含物理、化學和生物等過程,且往往都是綜合進行的。
①物質來源。包括陸地巖石風化剝蝕而成的礫石、砂、粉砂和粘土等,海水中由生物作用和化學作用生成的固體物質如生物遺體、海綠石、磷酸鹽、二氧化錳以及粘土等,火山碎屑、溢出地幔的物質、宇宙塵等。
②陸源物質的搬運。主要靠徑流,其次靠浮冰和風力帶入海洋,主要沉積于河口和大陸架;浮冰搬運物沉積于高緯度海域。
③沉積。比重大于海水的懸浮物質或顆粒的狀態和沉降的速度,主要受潮流、密度流、風海流和風浪等作用所控制,在不同海區的沉積速率不同:大型三角洲和河口區最高可達50000厘米/千年左右 ;在大陸坡和大陸隆最高可達100厘米/千年;深海區一般只有0.1~10厘米/千年,因而深海洋底沉積物的厚度平均不過0.5千米。
沉積于海底的物質。包括陸源物質(來源于陸地,為流水、風、冰川及海岸帶的剝蝕產物)、生物物質(海洋生物骨骼和遺殼)、宇宙物質(宇宙塵埃)、火山物質(火山灰、火山泥與火山巖的碎屑)、化學物質(經復雜的物理化學作用后沉淀的物質,如碳酸鹽、鮞狀或細粒石灰質軟泥)等。由于所處的環境不同,其粒度、礦物成分、生物和化學組成各不相同。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