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污染判定標準
判定標準一般執行國家《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1996,《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標準》GB3096-93,《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93等等。
地方或行業有特殊規定的執行特殊標準,但也不能超出國家標準的限值。
環境污染主要分為哪幾類?
按環境要素分: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土壤污染。
按人類活動分:工業環境污染、城市環境污染、農業環境污染、海洋污染。
按造成環境污染的性質、來源分:化學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噪聲污染、放射性、
電磁波)、固體廢物污染、能源污染。從大氣污染的發生過程分祈,防治大氣污染的根本方法,是從污染源著手,通過削減污染物的排放量,促進污染物擴散稀釋等措施來保證大氣環境質量。但目前現有的經濟技術條件還不能徹底根治污染源,因此,大氣環境的保護就需要通過運用各種措施,進行綜合防治。 目前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尋求大氣污染的控制途徑。
(一)采取各種措施,減少污染物的產生
1、區域采暖和集中供熱
2、改善燃料構成
3、進行技術更新,改善燃燒過程
4、改革生產工藝,綜合利用“廢氣”
5、開發新能源,開發太陽能、水能、風能、地熱能、潮汐能、生物能和核聚變能等清潔能源,以減少煤碳、石油的用量。以上新能源多為可再生性能源,在利用過程中不會產生化石能源開采使用的環境問題,是比較清潔的燃料。
(二)采用各種技術,控制污染物排放
1、煙塵治理技術
2、二氧化硫治理技術
3、光化學煙霧的治理技術
(三)合理利用環境自凈能力,保護大氣環境
1、搞好總體規劃,合理工業布局
(1)搞好城市規劃,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2)調整工業結構、合理工業布局
2、做好大氣環境規劃,科學利用大氣環境容量
3、選擇有利污染物擴散的排放方式
4、發展綠色植物,增強自凈能力
(四)加強大氣管理
大氣環境管理就是運用法律、行政、經濟、技術、教育等手段,通過全面規劃,從宏觀上、戰略上、總體上研究解決大氣污染問題。法律是環境管理中的一種重要手段,是以規范性、強制性、穩定性和指導性的方式來管理環境。為了實現大氣環境管理科學化、定量化,我國先后頒布了《環境空氣質量標準》 、《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 、《工業鍋爐煙塵排放標準》 、《汽車尾氣排放標準》等一系列大氣環境質量標準和污染物排放標準,為大氣環境管理提供了依據。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