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源監測的介紹
污染源監測是一種環境監測內容,主要用環境監測手段確定污染物的排放來源、排放濃度、污染物種類等,為控制污染源排放和環境影響評價提供依據,同時也是解決污染糾紛的主要依據。
水質監測的主要技術有哪些?
無機污染物監測技術
1 原子吸收和原子熒光法。
2 等離子體發射光譜法(ICP-AES)。
3 等離子發射光譜 - 質譜法(ICP-MS)。
有機污染物的監測技術
1 耗氧有機物的監測。在對水體有機污染物進行監測中,有很多綜合指標能夠反映出水體受到耗氧有機物污染程度,包括總耗氧量、高錳酸鹽指數、總有機碳等。
2 有機污染物類別監測技術。通常情況,在進行有機污染物監測的時候,多數是從監測有機污染源類別開始的。有機污染源類別的監測需要用到的設備較為簡單,一般實驗室都可以進行監測。
煙臺大學環境工程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掌握環境科學與工程基本知識、具備清潔生產、安全工程、污染物監測和分析、污染控制工程設計和技術開發等方面能力的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畢業后能勝任環境保護及相關領域的教學、科研、工程設計、施工和環境管理等工作。
【主要課程】化工原理、環境監測、環境學、生態學基礎、環境微生物學、工程圖學與計算機繪圖、電工電子學、測量學、安全工程概論、化工工藝學概論、環境工程學、清潔生產、節能技術、職業安全與衛生、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氣污染控制工程、固體廢棄物處理與處置、噪聲控制工程、水化學、膠體與界面化學、水處理工程、金屬腐蝕與防護、鍋爐用水處理等。該專業設清潔生產、污染控制和工業水處理三個培養方向。地位一般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